作者: 罗大伦
写在前面的话在外人看来,中医是一种很神秘的学问。因为中医的术语让人听着摸不着头脑,比如什么阴虚阳虚、疏肝和胃等等的。所以中医很难学习。现在几乎很难找到好的中医医生了,你到中医院看病,很多中医也都是给你开一堆检查单,然后开好多西药。所以这些医生的疗效很差,这导致很多被他们“信手”治疗过的患者很愤怒,提出了“取缔中医”的呼喊。但是,喊取缔中医的人别着急,因为中医业内有人说:建国以后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人才中,没怎么出中医大师,现在的中医大家,大多是建国前留下来的。而这些人的年龄很大,至少在八、九十岁吧,你总不能指望人家再坚持个几十年吧,所以,别急,别急,中医的确不需要大家呼喊“取缔”,它自己会不断退化,当剩下的都是看化验单开西药的中医后,它会自行消灭的,就像一支蜡烛,当蜡烛的芯没有了以后,蜡烛自己就会灭掉的,无烦他人来吹。那么这个蜡烛的芯是什么呢?在后面的故事里面,希望大家一起和我去寻找。那么,古代的医生也是这样的吗?为什么大师级的中医在我们的手中断了传承?什么样的医生才能算是大师级的医生?什么是医道?医道?!医道到底在哪里?!在这支蜡烛行将熄灭之前,让我们借着这点光亮,回到历史的长河中,看看那些古代的医生吧,看看他们是怎样从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最后成长为一代大师,成为中医历史中最为耀眼的明星!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寻找成功之道,登上涅槃之路,饱尝破茧而出时撕心裂肺的痛苦,体会最终获得至高境界的欢愉心境!在看故事的同时,我还要告诉你,这些古代的医生们,这些真正的名医们所提供给你的养生之道,算是额外的回报吧。下面,让我们开始这段旅程吧。钱乙一心求仙的父亲北宋仁宗年间。山东郓州(现在的山东东平县)的一个村落里。成年男子都下地干活儿去了,村里剩下些妇女,在各自的家里忙着家务。不知谁家散养的一群鸭子兴奋地向村边的河里跑去。一派静谧的农家祥和景象。但是,在一个简陋的房子里,气氛却没有那么愉快。一个男子,正在收拾包裹。他稍微有点喝醉了,眼睛里泛着微微的红色。在他的对面,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正坐在板凳上睁大眼睛看着他。这个小男孩,就是钱乙。此时的他还远不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大名医,他还完全不知道,他正要面临的,是一个空前的灾难。对面的男人就是钱乙的父亲钱颢,他正在一边收拾行囊一边和钱乙嘟囔:“对不起了,儿子,你妈死得早,以后就靠你自己了。”钱乙几乎不理解他在说什么,只是瞪大眼睛听着。钱颢用力打好了最后一个结,同时说到:“我要去寻找神仙了,如果找到了,我会回来带你一起成仙,如果找不到,今天就是我们父子俩诀别的日子。”钱乙还是怔怔地看着父亲。钱颢放在钱乙身边几文钱,然后拿起酒壶,喝了口酒,拍拍小钱乙的脑袋,背上行囊,扬长而去。钱乙仍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呆呆地坐在凳子上,用手使劲地抠着木头凳子,眼睛里半含着眼泪。虽然他不知道父亲到底要做什么,但是,他唯一感觉到的是:这个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了。从各个方面来考察,钱乙的父亲都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极其地不靠谱。根据文献记载,显然他没有把钱乙托付给任何一个人就独自离家了。这简直太无法理喻了,您要知道,这可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儿,母亲已经去世,他自个儿一人哪儿有什么生活能力啊,这还让不让他活了?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做呢?文献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他所去的方向来分析出答案。他去的方向是向东,海上。山东自古有寻找神仙的传统,加上有独特的海市蜃楼,这在古代可是绝对的鲜活的超级广告,连秦始皇这样的大腕儿都被这个广告给忽悠来了。望着若隐若现的海市蜃楼,人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海上的仙山里有仙人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过着快活的日子。因此在山东,抛下妻子儿女毅然离家访道的行为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经常有人传说某某人离家最后遇到神仙然后飞升了。钱颢显然对此类传闻非常感兴趣,经常一边喝着小酒,一边饶有兴致地和别人谈论这些成仙的成功经验,眼中闪烁着羡慕的光芒。如果单独看待他把三岁的儿子扔在家里的事情,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人太绝情、有毛病,但是如果结合上为了成仙这种追求,则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此时的钱乙已经成为了他成仙途中的一个负担,一个包袱。钱颢是个乡村医生,严格地说,是个针灸医生(父灏,善针医),但是他不好好地琢磨怎么用科学的手段来找到经络的实质、来搞搞实验捍卫一下中医的尊严,却如此热衷于神道,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终于有一天,他在喝了点儿兴奋的小酒后,下定了决心,别人能找到神仙,我也能找到!于是怀里揣着本励志畅销书《成仙改变命运》,毅然离家,留下一个三岁的儿子钱乙,“东游海上,不复返”。其后果很严重,估计是飘到了日本或者朝鲜哪儿的,想回也回不来了。神仙没见到,见到了一帮操着日语的人,心情一定特复杂吧?但此时更可怜的是小钱乙。他仍然不相信父亲就这样远走,他把小木头板凳搬到了门口,在那里坐着,望着远处。母亲去世的情景他还历历在目,此刻,他的父亲又不回家了,他的小小的眉头紧紧地皱着,眼泪已经被风给吹干了。邻居们开始有人议论,咦,干嘛呢,这孩子?整天坐门口干嘛啊?有路过的还没事儿逗逗他:“嘿,小孩儿,我叫‘逗你玩儿’!”可是钱乙的眼睛只是望着远方,没有任何表情。终于有一天,邻居发现了饿得昏倒在小木头板凳旁的小钱乙,这才知道,天啊,出大事了!于是赶快叫来了钱乙的姑姑,他姑姑来了一看,吓得差点儿晕过去,这才知道自己那位不靠谱的兄弟干出了什么绝情的事儿来。当钱乙被抢救过来后,就留在了他的姑姑家,他的姑父姓吕,是个乡村医生,两个人一商量,虽然钱颢这人特不靠谱,跟大家玩人间蒸发,但孩子无辜啊,这么可怜,哪儿能让他去送死呢?于是,两个人就收养了钱乙。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痛苦的记忆隐藏在了小钱乙的心灵深处,不见了,他和吕医生成了一家人,吕医生只有一个女儿,正好把钱乙当自己儿子了。孤儿钱乙钱乙在姑姑一家人的照料下,慢慢地长大。这应该是个很幸福的解决方案了。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钱乙得到了父母般的照料,从表面上看,他的脸上洋溢出了幸福的微笑。但是,人们总是觉得这个孩子有着那么点儿什么不同,不同在哪儿呢?又说不大清楚。早熟了点儿吧,这孩子。比如他跟随姑父出诊的时候,如果遇到了患病的孩子,他看到孩子孤独、痛苦的表情时,钱乙自己也感觉特难受。别人特奇怪,私下里全都嘀咕:他难道能从这些患病的小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姑姑一家也很晕,他有什么痛苦啊?小孩儿不记事,三岁时发生的事儿,早该忘光了,难道会在记忆里留下什么痕迹?不应该啊?再试探性地问问钱乙,钱乙自己也是一脸的茫然,只是说:“这些孩子太可怜了!”于是大家想,可能他的性格如此吧。在这样的日子里,钱乙渡过了他独特的童年时代,变成了一个少年人。他的姑父安排他去私塾读书,然后在空闲的时间跟着自己出诊。那天,村子里张铁匠家的孩子病了,才两岁,不知道是什么病,高热,
抽搐,吃了药也没有效果,钱乙在旁边,当看到孩子无助的目光的时候,钱乙感到了种彻骨的疼痛,他仿佛是看到了这个孩子陷入了黑暗中,被人世间孤单地抛下,这种感觉让钱乙似曾相识,让他的心中被猛烈地敲击着。最后孩子还是死去了。钱乙自己跑出了院子,呆呆地坐了很久,望着远方,说不出一句话来。这是个秋天,旁边枣树的树叶随着风慢慢地落下,更透出一种无法言语的凄凉。那天,回到家里,吕医生也很疲惫了,但是他还是拿出了一本很旧的书给钱乙。钱乙诧异地望着姑父。姑父:“如果你有心于此,就看看这本书吧。”钱乙接过书,封面上写着“颅囟方”三个字,“这是什么书呢?”姑父:“这是专门治疗小孩的医书,是中古巫妨写的,你可以好好看看。”(这本书的原本现在已经遗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后人托名写的)钱乙好奇地翻开了书,又问:“为什么治疗小儿的书这么少呢?”姑父:“那是因为小儿的病难以治疗啊。”钱乙:“为什么难以治疗?”姑父:“因为小孩子自己不会说话,没法儿自己说清病情,还不配合诊脉,所以不好诊断啊,还有,他们的脏腑娇嫩,用药稍微错一点就会酿成大祸,所以大家说:宁治十大人,不治一小儿啊。”钱乙点着头,他的目光变得坚定了起来:“原来是这样啊,那么,我就好好地学习治疗小儿的病吧!”那天晚上,就在烛光之下,钱乙发了一个誓愿:一定要给天下的小孩子治病!从此,钱乙开始在学习《
伤寒论》等经典的同时,更加着力在《颅囟方》的学习上,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本《颅囟方》在吕医生的手里没有学出大的名堂,在钱乙那里却创造了一个非凡的成就。这就是钱乙的少年时代,白天和姑父出去诊病,晚上在家里苦读医书。在这样的日子里,钱乙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中国农村的医疗条件一直不是很好,宋朝的时候更是好不到哪里去,连草药都很缺少,于是,在出诊之余,钱乙就跟着姑父到山里采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对药物的知识与日俱增。真是应该感谢钱乙的这位姑父,他教给了钱乙全部的医学知识,将钱乙培养成为了一个杰出的人才,给了钱乙父亲般的爱护。在很久以后,当人们拿着关于草药的问题来请教钱乙的时候(有的时候是一些没有见过的草药),钱乙对答如流,对草药的生长环境、形状、习性、药性等讲得那叫一个清楚,就跟自己家后院里的蔬菜似的,大家都听的晕晕的,回头按照他说的到书里一查,还真是那么回事儿,这搞得大家无比佩服,觉得钱乙太有才了,实际上,这都是钱乙在跟随姑父进山采药时学会的知识,加上他好学,晚上回来再翻翻书,就理解得更深刻了。现在的中医院校的学生就缺少这一块的知识,大家知道药物的名称,可是具体长什么样子却不大了解,一到药房里全抓瞎了,一般连炮制好的饮片都不认识,就更甭说生长在地里的状态了。我常说,一个使用草药的医生,一定要做到拿来一把草药,放在手里一捏,用鼻子一闻,就知道是什么药,性味如何,该用多大份量,进入人体后起到什么作用,要达到这样的地步,才能用好草药,如果只是知道草药的名字,会写
藿香、
佩兰等几个药的名字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向人家钱乙同学好好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