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转贴专栏:中医的出路在创新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医的出路在创新
袁钟
  2007年02月15日09:34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邱炯 画
  有关中西医的争论由来已久。当西医刚进入中国时,人们主张“中体西用”,后有“中西医汇通”,也不断有“废止中医”的呼声。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西学中”压倒了反对中医的声音。文革时期“针刺麻醉”、“一根针一把草”、“中医办学”使中医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一方面受到国际关注,另一方面又受到科学界的质疑。几起几落,中医究竟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医?中医的命运如何?众说纷纭。   

  现代医学越来越深入地看到人体的细微结构,不断在微观层次还原人体生命过程。然而,人体生命及疾病远不是单纯的生物活动。当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中医可为这种转变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借鉴。

  如今,西医已由古希腊罗马医学发展为世界性医学。中医仍为地方性医学。西医与中医不是两种地方性医学的关系,而是世界性医学与地方性医学的关系。根据医学发展的规律,地方性医学最终将能融入世界性医学之中。所谓融入,就是中医的思想方法影响世界性医学的变革,中医的临床经验通过实验逐步成为世界性医学的新内容。同样,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补充和借鉴,中医会长期存在,并发挥她应有的作用。完全否定她,不切合实际;过分夸大她,缺乏充分理由。

  中医虽然经过了长期发展,但大量成功的临床治疗经验,依然借助古代普遍学说来解释,或用原始的类比方法来说明,对疾病个体化和动态化的考虑大于对规律的认识,医生的个体经验总结大于标准化的探索。于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还在用“阴阳五行学说”、“元气论”来解释疾病,还在用“风寒暑湿燥火”来说明病因,还仅靠医生的手指感觉来体会脉象,还主要凭医生的个人经验来诊治疾病。这就导致中医不能对有效的临床经验进行科学解释,中医的科学成分不能被有效提炼,中医所触及的客观规律不能被真正认识,中医的诊治方法难以标准化。因此,社会上对中医的批评和质疑始终不断。

  然而,正是这些有关中医的争论,使我们更全面地思考医学的发展问题。从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来看,传统医学最终将融入现代医学之中,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独立存在。今后,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应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大量地运用科学方法验证中医成功的治疗经验,不断将传统医学的科学成分融入现代医学之中,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二是培养真正掌握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两套本领的人才,既懂得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也懂得防治疾病的科学方法,从而推动现代医学的模式转变;三是完整地保留中医的传统特色,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从教学内容到临床技艺,要完全恢复传统本色。

  中医的存亡不在于外部如何评价,而在于自身如何发展。如果中医内部越来越缺乏创新和发展动力,外部无论怎样赞扬和保护都无济于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对中医提出批评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应该将外部的批评压力转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者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

    《人民日报》 (2007-02-15 第15版)
-----------不过我在民间中医发表我的治病方法   我认为超越了那些拿国务院津贴的大专家可在这里嫉妒的多余支持的    由此可见现在的人想法    不许你超越那些名头大的   你如果说道超越了那些名头大的   这些小人就会胡说八道   没有认真的确有胡说的   我的旗帜很鲜明  可以当面来上当时见效让你看得见及去同仁堂给牛先生治疗静脉曲张当时化开两个结  不信可以去查  又能怎样没见过道歉的   他们那些小人还是会胡说的   所以小人多的时候   中医很难有自身的新发展
-----------余非圈内之人,亦无悬壶济世之功,热爱祖国酷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幸而门里出身,又经历了那个时代,接触和认识了中医药,在广阔天地练过红心,深感中医药之恩,偶遇杂病经专家医治,非但未见好转适得其反,反而病情加重,苦读圣医经典,终有答案有所觉悟,然年代久远祖上未有祥论,据圣而求有所感悟,正值遗子废祖之论,曾发帖云及创新,被某版主笑而作答,深感无奈自容也!我等既来此即为祖医圣贤而感,尽心竭力保国安土之责耳!既然爱国惜吾之祖医,一味依赖祖宗不见创新,任人而云甘居人后而陶醉自我似有不妥奄!楼主所云虽不认可全部亦有道理,中西各有不同和所长,对疾病认识概念非同,至少目前仪器还替代不了脉象地疹病之法,连西方发达国家也还非否经络的存在,和中药的有效药理成份,现代化学只能用皂苷呔来解释,显然更不会认可治疗作用也!如我等经久不见长进,难说西人长此以往未有所进耳?!然乎?!
-----------于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还在用“阴阳五行学说”、“元气论”来解释疾病,还在用“风寒暑湿燥火”来说明病因,还仅靠医生的手指感觉来体会脉象,还主要凭医生的个人经验来诊治疾病。这就导致中医不能对有效的临床经验进行科学解释,中医的科学成分不能被有效提炼,中医所触及的客观规律不能被真正认识,中医的诊治方法难以标准化。因此,社会上对中医的批评和质疑始终不断。
 (作者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
===================

这垃圾文章真恶心。

按这位垃圾的想法,中医应该用什么来解决病症呢?
相关文章
 木香散(《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地黄干漆丸(《医方类聚》卷一四五引《千金
 厚朴汤(《片玉痘疹》卷十二。)
 大柴胡汤方
 投票支持中医
 七圣君子散(《袖珍》卷三引《烟霞圣效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