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王光宇脉学:王老师:请教何为弱沉脉?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初学脉学,已从您的脉学获益非浅。
看过您的医案,其中左右尺脉弱沉,男的有前列腺炎。女左尺较弱沉,点稍涩,左侧附件有囊肿。
有个疑问,弱沉似乎不是兼脉吧?弱脉沉而无力,应属于沉脉。如果这样,弱沉好像就剩弱脉了。弱沉该如何理解?请指教。
另请教前列腺炎、子宫肌瘤的脉象。谢谢。
冒犯了~~
-----------网友moonboy您好!
   您询问的脉弱沉问题,涉及脉的強度[脉度],传统脉診大多是不讲究这个问题的!但我体会脉度不同病情、甚至病種都有区別!那么怎么鉴別脉度呢!这首先离不开标准脉度的确定。
   1,标准脉度;a,通常以寸脉逐步按压[寻]至指肚下感其最強点为标准脉度,然后关、[或尺]用两指分別同力下压,当达寸标准脉点后,将食指轻轻上抬,另在关或尺部的–指不动,此时触到的脉动強度與标准脉度比较,得出关、尺部脉度。
                b,当寸脉弱时則不能以寸部定标准脉度。那么需三指同时下压得到的最強脉感为标准脉度,與寸、关、尺三部进行比较而得出各部脉度。
   2,弱沉,较弱沉,极弱沉......,实际上就是各部與标准脉度比较得到的各部脉度!如您询问的弱沉,就是比标准脉度稍弱的脉度,而较弱沉比弱沉強度更差!余类推。
   此解释不知能否释疑?请告之!另外的问题相关文章已讲,恕不再述。若寻不到时我再设法行嗎?
-----------您这样一说,我明白了。
受教了,谢谢。
-----------受益匪浅,由此对比法,对脉象的掌握就有了标准对比!
-----------王老师:
          你好!
        看了您的脉诊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我看到了脉诊的百花齐放,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强。有几个问题想问下王老师,一个是您的脉诊为什么没有左右尺部脉的,能否告知,再一个是能否把病分的更细一些,如:二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还有像女子的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的脉象及脉度如何!!!希望老师给以指教!!!
-----------再度辉煌同仁:您对我的期望值很高!实则我对脉诊的體会的确才开始,为振兴中医,为免患者因病致贫,请大家一齐努力!
   另尺脉未发的原因,不为別意,乃畏"聪明"之人捷足先登!此有先例,还望谅解!待书出后再向各位汇报。
-----------真的多谢王老师在百忙之中能给以回复,并坦诚相告其中原委, 不知老师的书何时能够出版,真是有点急不可耐了,书出来的时候能不能告诉我一下,让我购得一本,也能让我一饱眼福,多谢多谢了!!
再就是还是有一小问题,你的书中所写:
右寸近心端不同程度的"弦"时,患者多出现脑部不同程度的头晕现像,本人言右寸能主"脑"理由即出自于此,
是不是应该是远心端主脑?
再一个希望王老师再书中能够把脉度做一下更详细的说明,就是如何更好的能确定每一个脉度
可能问题太多了,请老师勿见怪,
-----------个人觉得还是左尺部主“脑”为佳
-----------期待早日尺脉早日贴出
-----------在下正在拜读王老师的《王光宇精准脉诊带教录(一)》一书。关于标准脉度,老是搞不明白。看了王老师的这个解答,稍为好理解了一点,但觉得还不够清晰,烦劳再指点一下。王老师原文:

1,标准脉度;a,通常以寸脉逐步按压[寻]至指肚下感其最強点为标准脉度,然后关、[或尺]用两指分別同力下压,当达寸标准脉点后,将食指轻轻上抬,另在关或尺部的–指不动,此时触到的脉动強度與标准脉度比较,得出关、尺部脉度。
                b,当寸脉弱时則不能以寸部定标准脉度。那么需三指同时下压得到的最強脉感为标准脉度,與寸、关、尺三部进行比较而得出各部脉度。


对于a,如何确定寸脉是平脉还是病脉?若寸脉是病脉还能作关尺部的参照标准吗(b中只是说寸脉弱则不能作参照标准)?
对于b,“三指同时下压得到的最强脉感”--是指三个指头从皮肤开始下压同等的距离、还是指三个指头下压不同的距离以求获得寸关尺三部各自的最强脉?

因为标准脉度是王老师脉法的基础,这个问题没有弄清楚,这本书就根本无法读下去,所以恳请王老师有空时指点一下,不胜感激!敬候。


[ 本帖最后由 li_xl 于 2009/5/13 11:20 编辑 www.med126.com/rencai/]
相关文章
 降气制肝汤(《方症会要》卷一。)
 海姆立克急救法:食物卡喉千万别拍背部
 心脏病等求先生治疗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赵本山脑出血晕倒已经入院接受治疗 医院否
 网诊......治疗心律过缓一则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