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问一下高手,理中汤,四君子汤,黄芽汤的共同点和区别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问一下高手,理中汤,四君子汤,黄芽汤的共同点和区别?

理中汤:      人参9克,干9克,灸甘草9克,白术9克 《伤寒论》
四君子汤:   人参6克,茯苓6克,甘草6克,白术6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黄芽汤:      人参9克,干姜6克,甘草6克,茯苓6克 《四圣心源》


四君子汤是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去掉干姜 , 然后加上茯苓
黄芽汤是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去掉白术 , 然后加上茯苓

这3个方子都有人参,甘草,四君子汤和黄芽汤都加了茯苓,只是代替的药物不一样。

高手讲解一下,为什都用茯苓代替?
-----------理中术姜健脾温中,四君术苓健脾渗湿养中,黄芽姜苓是温中渗湿了。解得肤浅,引高明发言。
-----------“四君子汤”中的茯苓合白术为佐药以健脾渗湿。“理中汤” 除去甘淡之茯苓,加入辛热之干姜为君,是为了温运中焦,祛散寒邪,恢复脾阳。“黄芽汤”温运中焦,健脾渗湿?去白术渗湿之力稍弱?
-----------理中汤:      人参9克,干姜9克,灸甘草9克,白术9克 《伤寒论》---伤寒为主,以虚、寒为治疗根本
四君子汤:   人参6克,茯苓6克,甘草6克,白术6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虚、湿为根本
黄芽汤:      人参9克,干姜6克,甘草6克,茯苓6克 《四圣心源》---以湿、寒为根本
-----------
原帖由 孙海亮 于 2010/10/4 18:04 发表
理中汤:      人参9克,干姜9克,灸甘草9克,白术9克 《伤寒论》---伤寒为主,以虚、寒为治疗根本
四君子汤:   人参6克,茯苓6克,甘草6克,白术6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虚、湿为根本
黄芽汤:       ...

谢谢孙先生!
如果有虚、有湿又有寒,是否参、术、苓、姜、甘草,就可以?
-----------是如果有虚、有湿又有寒,是否参、术、苓、姜、甘草,就可以?
-----是的,这样组合也是一个方剂。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了
-----------个人觉得 :黄芽汤的创立,思维火花之一可能是由茯苓四逆汤附子而成。去附子则不偏而平。相对而言,较理中汤(人参汤)更着眼在旋运上——其中茯苓主下气(这个在本经上有)。理中汤,相对更着眼在填平补实上面。四君子汤,运动性看来是最差的,要加强人体消化吸收的能力,是需要加强能量热量的,这时候很需要干姜而它没有。
-----------少阳讲的更有意思些。
-----------不过,按黄元御的理论,他一贯强调中气脾胃的重要性。所以,他的黄芽汤,是第一个方子,也就应该是关于中气最基本的方子。况且,黄芽汤本身就出现于四圣心源中,卷四,劳伤解“中气”一篇中。所以,黄芽汤是关于崇阳补火,培土泄水,治理中气的方子。是旋运的基础,但并不是旋运的方子。黄元御认为白术有壅滞中宫的弊端,所以,作为治理中气的基础方,甘草本身也有些壅滞中宫,他不用白术,也是不奇怪的。

我刚看医书不久,都是瞎琢磨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多指教.

另外,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麻瑞亭在他的《下气汤解析》一文中说,“云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可见,黄芽汤里的茯苓意图还是围绕着中气的健运来考虑的,脾燥则升,而不是旋运、下气来考虑的。

[ 本帖最后由 二泉映月 于 2010/10/9 11:48 编辑 www.med126.com/zhicheng/]
-----------清代御医 ,是有很多忌讳的,为什么不用术,zhu的音,正是朱家(明朝天下),
茯苓四逆汤,主药以四逆汤+茯苓 人参,去附子主药,当不能称其方。
相关文章
 香苏散(《婴童百问》卷十。)
 直接灸出现便秘情况,急求指导
 泡药酒不是越久越好 药材量不应过多
 茵芋漫酒(《圣惠》卷二十五。)
 痰火杂症补遗
 同仁堂牛先生没把我忘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