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有“火神”一派,擅用温热药以疗百病,温守、温通则扶阳而逐阴;温潜、温化则益阳而生阴。极尽阴阳对抗、转化之能事,颇得小中见大,一法含藏万法之神妙。然其法虽妙,亦仅近道之阶,与医圣体用圆明之气象,终不可比!阳气者,宇宙之能量也,发于天日,伏藏于水土,吸附于兑金(阴精),弥散于天地万物之中,人一身之阳,由东南而升散,经西北而敛藏。从天地万物而来,归天地万物而去。其扶阳之法,下乘者相盗而得,中乘者相引、相感而聚;上乘者舍小就大、舍我合道。缘起而聚,缘尽而散,终无所得,毕竟是空。
世传扶阳之法,多相盗而得。《阴符经》有言,“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然盗亦有道,境界有大小,法门分高下。阴阳本互根互用,互生互化,阳生阴长,阴敛阳降。脾居中土得阳气之运化而生营阴,营阴由东南上奉于肺而为肺金(精),肺金降则敛天阳而下,藏之少阴。是以扶阳之妙,在阴不在阳,滋阴之妙,在阳不在阴。故人盗天阳,由鼻入肺而降,当首重吐纳,次在饮食,末以医药。太阴肺吸敛天阳,皆阴精之功,降于阳明,伏于少阴,运于厥阴。
吐纳要旨,贵心息相依,息息归根,归根则静,阳气乃密。此扶阳之法,源出道家,汉唐以上,医出道家,吐纳之法,道医常用之疗疾。汉唐而后,医出于儒,不习道术,吐纳扶阳,遂弃而不顾,专于药食,舍大而就小,惜乎!
-----------饮食扶阳,由口而入,味重而气轻,五味出乎地,四气出乎天,煎炒蒸炸,四气离散,唯可补阴精,故饮食扶阳之理,不在补阳,而在补阴敛阳,伏阳,藏阳也。饮食要旨,一在以阴精克阴(邪),二在其生用,三在于知量。
扶阳之要,首在道路通畅。浊阴盘踞,阻东南则阴精不可上奉而迎阳,塞西北则不可降阳归舍。饮食要精,一指饮食要饱含阴精营养,二是要精细入微,可直接吸收运用,不多损阳热对其运化,排泄。丹溪载“倒仓疗法”,以黄
牛肉熬汤频饮,
黄牛本属坤土,大补太阴之精,狂饮之后,体内阴精流溢,可致汗,致吐,致泻,真是以补为泻,以阴精克阴邪,一时东南西三路俱畅,沉沉阴浊,一举荡平,精升阳降,真扶阳秘法也!
烹调之法,也极关键,煎炒蒸炸,必致四气离散,唯遗阴质,仅煲汤一法,可伏阳气于汤汁之中,故中药治病多以汤剂,凡火热炮制中药,其效必减。果蔬,种子,若不经火制而生食,则精气俱足,峻补精气,缓泄阴渣。今西方流行之“生机饮食疗法|”, 即以果蔬、种子打浆去渣而食,集“精微”、“生机”于一体。,补精扶阳,其法简效宏,屡起沉疴,疗效卓著,与“倒仓疗法”相类,仅生熟,缓急有异。惜此二法,至简至易,非智者难以起信,无厚利则商人、医界不用,终不能广济众苦。
由上可知,对正虚邪实患者,宜以汤汁疗法,粥疗法,生机饮食疗法。其饮食用量也极为重要,病者多正虚邪实,少量饮食可扶正祛邪,稍过则反耗损阳气,不能运化之饮食则成为阴渣,反增其病。佛教医学有句名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诚具至理!当然道家,武家有特殊的训练方法,使阳气大盛,需大量饮食以化阴精敛藏阳气,在此不表。
-----------至于药物,亦多为食品,不过因其偏性大而名之药物而已。或阳多,或阴重,阳药扶阳而益阴,阴药益阴而扶阳,是以仲景《
伤寒》六经,皆是扶阳之法也。
太阳伤寒,开门以迎阳,太阳中风,益精以固阳,(
桂枝汤乃手太阳用药,取敛火生土之义助小肠生化营阴,复借稀粥之力令其达表固阳);少阳病治以和解,妙在兼畅东西,令阴精东升,天阳西降;阳明炽盛,大耗阴精,乃以
石膏,
知母补之以精,助之以寒,强令天阳自阳明而降。故阳明热证,显耗阴精,暗损真阳,仲景明为益阴,实则大补阳气。石膏益阴敛阳,非扶阳之品而何?太阴脾虚,中土不运,营阴不足,升降不利,故理中汤补火助土运,上奉而化肺金,助敛天阳,正是火生土,土生金,顺生之意。痰湿雍滞,则温脾利湿,泄阴扶阳;少阴寒郁,北方闭塞,精不可向东而升,阳不可自西而入。
四逆汤破阴回阳,非真补阳也,乃是破其闭塞,通其道路而已!厥阴寒证,
吴茱萸汤双温肝胃,也是畅东西两路而扶阳;厥阴证至于阴阳两虚,阳耗于上,阴竭于下,则治用
乌梅丸,大酸以敛浮阳,大苦以降相火,参,
姜益中土化营阴,寒热并用,酸苦辛甘并用,唯无咸味,乃是病至厥阴,已无所藏蓄,唯敛东南,降西方,运化中土方有所藏蓄,补其母(金),克其子(木),皆为生水而设,故
乌梅丸以补厥阴而复少阴,实有夺造化之功!然此方后世多用以治蛔,殊为可惜!
纵观仲景六经法度,明扶阳必暗益阴,显益阴必暗扶阳。今人不识阴阳互化之妙,扶阳必以温热,滋阴每以寒凉。医术总与道德同步,德全术精,今日之中医舍本而逐末,贪嗔太重则慧光不显,故颓丧如斯!
-----------以吐纳导引,饮食医药扶阳,莫不赖医、患的心理、行为而共成。心行为因,健康为果,智者扶阳,不在果地上计较斤两,乃直奔主题,在因地上做功夫,在改造心理行为上着手。
其基础之法为开源节流,上乘之法为舍己利他,弃小合大。
开源重在中土与西北,辛劳四肢肌肉则脾土得以运化,磨炼其筋骨则肝肾得以强健,劳其心志则西北更多敛藏。人之天阳,得凉苦而降因寒因静而藏。西北之人,居苦寒之地,敛藏天阳也多;东南之人,处富庶温热之地,其耗也多、其藏也少。故史上南北之战,多以北统南。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故儒家以劳苦忧患为开源之法,佛家以吃
苦消业为修定之阶。
今人喜安乐而恶劳苦,久则肌肉松弛,筋骨萎软,如肠动力减弱,
骨质疏松等症,岂是补钙之类所能治愈。钙之流失为果,耽于安乐为因。今医治病,不辨何因,首重休息,次重补养,故多不效,当今之疾患,多由安乐放逸得来,必予劳苦忧患而去,运化中土,伏藏西北,也应“吃苦了苦,享福消福”的佛教因果观。
至于“节流”。老子曰“俭”、佛陀曰“戒”,名利声色之贪,损人害己之怒(嗔),重己轻人之傲(慢),轻贱自是之喜,皆激扬相火,耗散东南,流逸精气。“疑”则思虑气结,中土不运。智者持“戒”行“俭”,相火不泛则君火自明,相火灭能定,君火明则慧。故“节流”实为去贪、嗔、痴、慢、疑。
“戒”,实为守护东南,“苦”,功在敛降西方,静定而伏藏北方。志定神凝,则吸引八方精气,勇猛精进、遂感通天地之灵。此扶阳之法,因相吸、相感而成,直指心行,自非草木金石可比!
-----------而最上乘之法,则是舍己从人,弃小就大。人之形质精神,无不自天地万物中来,终归天地万物而去。算计偷盗,苦行持戒岂能感通天地?“欲得”之心生“风”,万物内耗,“相防”之心生“寒”,万物隔离,天地否塞。“暑”、“湿”、“燥”、“火”皆由“风”、“寒”而化。欲心不除,防心不灭,相盗提防之心不绝,则生、长、化、收、藏不相顺接,何能真正“扶阳”?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真正“拥有”大海,圣人扶阳之道也若是,览《内经》、《伤寒》、作者尽心存天下国家、斯民夭寿,看不出一缕私意。非是密方术以富子孙,反尽数公开而利千秋!扶阳祛病的真正奥秘即在这里,此圣哲不言之教,后学者多有不识。不得其心而欲得其术,可乎?“我”与万物,皆天地之子也,仁民爱物,天地之心也?大公无私,舍己利他,则得天地之心!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岂止扶阳也?佛家讲“愿力”,发大愿而生大力。誓救含灵之苦,乃生大医之力;心系天下,乃生治国之力;圣人心系千秋万世,则生开万世太平之力,孟子养气大法,正是仁民爱物,系心万世,故其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古人云,“善则生阳,恶能生阴”,以此!
上乘医理,治心为本。生而不杀,慈爱万物,“仁”化解嗔恨而益东方;施而不贪,予而不夺,“义”化贪吝则益南方;谦卑自处,敬天地万物,骄慢自去,虚之若空谷能容 ,卑之若江海能纳,故“谦”卦恒吉,常益西方;仁义通乎天,谦卑(礼)达乎地,通达天地精神;愚痴自去,智慧常生,故益北方。智者不惑,不为“风”(贪)引,不为“寒”(防)困,“疑”情顿失,中土生“信”,运化四方。故以仁、义、礼、智、信化解贪、嗔、痴、慢、疑,实乃扶阳上乘心法。
故三乘之法,各有偏重,盗法重机巧,小乘重苦行,大乘重舍我。舍己利他,无我敬他,则受戒,苦行均在其中也。其通乎大道而机巧自明。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则无所得也!”
至此,扶阳之理尽矣!
或问曰:“圣人之道唯圣人知之,汝何知也?
对曰:“圣人之道圣人怀之,贤者知之,小人诬之。贤人证大我而未证无我,然以圣人之心为心,故能知圣人之道;小人者非指坏人,乃执小我为实有者,以小测大,以溪涧而度江海,以所知揣测未知,非是学圣人心行,而是炫耀所学,彰显自我,研究圣人。学圣人是舍我从圣,研究圣人是以圣从我。纵满腹经论,学富五车,犹是知解宗徒,终不得圣贤之法。欲学《内经》、《伤寒》者,不可不明此节!
-----------学圣人是舍我从圣,研究圣人是以圣从我!
是明哲开释的好文章,是当今医者阴极之中的一升阳,是如今瘟疫社会的有效专方!
-----------一切法从心想生,最上乘的心法才是真正彻底的扶阳大法,“至此,扶阳之理尽矣!”
讲得太好了!欢喜赞叹!
-----------好文,奇文,让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反省反省吧,真是写的太好了
-----------好文,不知作者为谁?
-----------读完此文,有如
醍醐灌顶,几乎热泪盈眶。
在此拜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