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中医小夹板为何受冷落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相比西医手术,中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不仅创伤小、恢复快,而且费用低廉。然而,如今小夹板不仅在大的综合医院骨科门诊难见踪影,即使三甲中医院也不再是主流——
  
   
自从中医骨科医生学会了拿手术刀,有着三千年历史、曾在上世纪60~80年代盛行一时的小夹板外固定术就几乎被现代手术所代替。小夹板外固定不开刀、康复快、无疤痕、花钱少,但目前不少医院、甚至国家级的中医院都放弃了这一传统中医正骨技术,只有年纪大的或退休的医生熟悉小夹板,年轻的骨科医生大多不会使用,甚至某些医院恐怕找到一块小夹板都不容易了!
   
“小夹板外固定自身没问题,但其被冷落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是采访中众多中医骨科专家的一致看法。

小夹板遭遇“纸上谈兵”尴尬
   
中医正骨是采用保守疗法,医生通过拔伸、复位等手法,再用小夹板外固定,以疗骨伤疾病。它最大的特点是不用开刀手术,且注重功能恢复,是能体现中医特色、广受欢迎的一种疗法。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北京的不少三级、二级综合医院骨科门诊内,很难找到小夹板的踪影。一些三甲中医院倒是还用小夹板固定技术,但已不是主流。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副院长王庆普指出:中医骨伤专业的中医正骨术正逐渐变成纸上谈兵之技,在教学计划中中医正骨学的手法正骨、夹板固定等重点知识,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却很难有实践的机会。有技无用的尴尬已成骨伤师生所面对的共同问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院骨科专家赵文海说,我们医院对1/3患者应用此技术,主要是贫困患者。
   
据资料显示,全国不少地县级中医医院的骨科基本上都采用了西医骨科的手术方法,记者调查发现,在很多大小医院的骨科门诊,对于任何类型的骨伤疾病,门诊医生都离不开问诊、拍片检查、手术治疗、石膏固定、手术上钢板这一套步骤,根本不提及中医正骨疗法。
   
倒是在一些民间中医骨科专科医院或非医保定点医院,如山东文登、浙江富阳、河南平乐等医院,还保留着传统的接骨技术,也深受百姓欢迎。目前,正宗的正骨术只在北派、南派不到10家医院中传承。

小夹板固定创伤小、恢复快
   
中医注重功能,西医注重解剖,在骨科治疗中体现得很明显。如果说西医追求解剖复位的严丝合缝,中医正骨则主张用一整套传统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功能。这是不同的治疗理念。
   
国外早期治疗骨折的原则是“固定+时间”。而传统的中医正骨理论告诉我们:固定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中医正骨初期要对准,要消肿,要祛瘀,要止痛。中期要续骨,要和营活血。后期要补肝肾,要功能到位,要防后遗症。
   
如果比较一下手术内固定和小夹板外固定,我们就理解为什么小夹板外固定创伤小、疗程短,功能恢复得好。手术内固定目前已成骨折的主流治疗手段,但手术治疗人为地将闭合损伤变成开放骨折,从而也带来高昂的手术费用。如手术势必对已折断骨骼的患肢再切开皮肉,切断组织,极大地影响骨折处的血液运行,在骨周围软组织被损伤的同时,还在被折骨上钻孔打钢板,骨折恢复后还要再次手术取掉钢板。手术虽固定了断端,事实上却妨碍了肢体正常的功能活动。手术患者有时可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强直以及伤口感染、骨折断端坏死、骨膜粘连等后遗症。
   
手术最严重的后遗症是造成功能的丧失,骨不愈合,特别是近关节处骨折,正常功能不能恢复,患者该蹲的蹲不下,该弯的不能弯,该举的举不起。
   
赵文海向记者解释,小夹板外固定功能锻炼和肢体恢复同时进行治疗骨折确有优势。像锁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或脱臼,用小夹板效果就很好。只有对于开放性创伤骨折和关节囊内骨折等,西医才具有优势。
   
恢复快是小夹板外固定的另一特点。小夹板外固定一般在门诊就可操作,无需住院。一般4~6周内即可拿掉夹板,几个月即可恢复功能。手术治疗则大约在术后2个月才开始恢复,完全恢复时间要长些。
   
美国医务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因手术后遗症太多,专程派医疗小组来中国学习小夹板技术。当时已故骨科专家尚天裕、苏少三等专门为外国人在大会上现场表演手法、现场治疗,外国学者曾赞叹不已。现在,美国人对小夹板的材料和形状进行了改良。

费用低廉使小夹板受冷落
   
除了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廉也是小夹板的显著优点,也恰恰是它被冷落的原因。
   
王庆普为记者细算了一笔账,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材料需1万元左右,手术费、检查费、药费、住院费等需要5000元左右,即使不算二次取出内固定物的费用,也要花费1.5万元。如果采用中医正骨术治疗,手法费80元,小夹板材料费50元,夹板调整费10元/次,平均每周调整2次,患者无需住院,一般6~8周即可临床愈合,夹板调整的总费用在120~160元,再加检查费、药费,最多不超过800元。患者不住院,医生不使用仪器,全靠手法,基本没有利润空间;仅从顺便卖的一些膏药、中药中盈利。医院诊治一个手术患者的经济收入至少能抵25个小夹板外固定患者,可见费用相差之大。
   
在采访中,一些中医骨科专家无奈地说:“像《大国医》中的手法复位、祖传接骨药都太廉价了,如果小夹板方法能同样达到手术内固定的疗效,那么小夹板整个疗程的医疗费为什么不能等同于整个手术费用呢?不是说要增加患者的负担,但起码应体现公平。”正骨术定价太低挫伤了医生的积极性!

小夹板让医生又费心又费力
   
使用小夹板患者方便,医生麻烦。小夹板外固定术对医生的手法有较高要求,技术不过关的医生,很可能治不好病,反倒延误患者病情。中医正骨有八法,且手法往往是凭经验,不像手术有规范操作,步骤清楚而确定。选择小夹板外固定的医生操作时用多大力度,角度、方向如何,要凭着手下的感觉和积累的经验,怎样做到轻柔又有效,怎样用巧劲而不是蛮劲等,都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客观地讲,灵活性很强的手法复位不见得就比手术操作简单。
   
再者,此技术非常消耗医生的体力。施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医生花在每一位患者身上的时间大约为1小时左右。一般一个门诊医生每天以正骨手法治疗患者,最多能处理10人左右,否则自己体力就不能胜任。
   
医疗责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小夹板固定后的最初7天,医生每天都要根据皮肤肌肉的肿胀程度调节夹板的松紧度,既要保证位置的固定,又要保证血流畅通。此后也要每隔几天进行调整,直到拆除。但后续的每次夹板调整并不是由一个医生负责到底,这就会出现责任不清等诸多问题。

中医手法被认为技术含量低
   
小夹板被冷落恐怕还有观念上的原因。也许我们很难评价手术和中医正骨二者谁更先进或落后。但习惯上人们总觉得手法整复的技术是民间小技,不能和代表现代先进科技的手术同日而语。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不仅是医生的观念,也是广大患者的观念,似乎很多人没认识到中医骨伤科的优势,甚至一些患者都不知道还有小夹板、中医正骨。
   
从医生的角度而言,目前手法整复技术还不作为医生技术水平的评判标准和考核指标,对晋升职称意义不大。这也影响了中医骨科医生宣传和使用中医正骨术的积极性。

传统疗法有待扶持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像小夹板内固定这样的特色诊疗技术濒临失传。发挥中医药优势,应充分借助政府的力量,依靠国家政策扶持,才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施惠于民。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把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之一,并提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从公立中医医院的政府经费支持、到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的确定,都给予了政策保障。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先进还是落后,尚缺少客观公允的评价。如果具体的配套政策不落实,积极的引导和补偿措施和途径不到位,在利益面前,要想把宝贵的经验保留住,推广开,光靠宣传恐怕还不够。
   
我们期待着小夹板等中医正骨术也能受惠于补偿和倾斜的政策,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中医传统诊治技术和手法。


(记者 常宇)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一次手术多少钱,一次小夹板又是多少钱!有几个医生还愿意夹板,再说了,你手术出现后遗症,我医生反正内固定了解剖复位了,功能有问题是你自己康复锻炼有问题.小夹板固定好了,功能复位了,以后有点点问题都是医生没有解剖复位造成的!中医难啊!
相关文章
 勿药元诠
 百花散(《御药院方》卷八)
 医生:过敏性鼻炎医治办法?
 芸苔子散(《普济方》卷三五一)
 儿子睡觉满床翻滚还咳嗽
 “中风”急救关键——十指放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