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破解现代中医院西化的生存困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破解现代中医院西化的生存困惑
??作者:王世保
??
??问题一:您认为目前中医院管理方面最大的弊病是什么?
??王世保:目前中医院管理方面最为国人所诟病的就是以西律中,导致中医院西化倾向严重,给就医者带来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中国的老百姓在中医院里没有得到应有的具有中医自身特色的有效治疗,中医院在这种西化的管理体制下不能充分发挥中医自身的治疗优势,呈现给患者的实质上是三流的中西医诊疗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中国人民健康的一种间接损害。
??造成这种管理弊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现代的中医院组织模式不太适合中医的诊疗形态。
??中医自古都是以个体诊所的形式存在着,中医家往往就在家为周围的乡邻看病,既能开具汤药,又能根据患者的病情自制丸散膏丹指导其服用,充分发挥了中医的简便廉验的优势。中医院却是在近代由国家效仿西医院建设而成的,各级政府在组建中医院时,并没有弄清医院这种规模化的集中诊疗形态事实上是由西医自身的诊疗特征决定的。首先,西医完成对病人的诊疗需要多个专业相互配合,其诊断和治疗是分开的,开处方的临床医师不做检验,而做检验的不能开处方,各个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配合才能完成对病人的诊疗;其次,西医因疾病分科太细,需要综合多个专科才能便于治病。西医的这种分工合作的诊疗方式和严格分科的特征自然成就了医院这种规模化的集中诊疗形态,而在中医那里诊断和治疗是由中医家独自一人来完成的,而且中医家往往是集内科、外科和妇科等一身,便于单独进行诊疗。当中医效仿西医也以集中的医院式的诊疗形态存在时,就为中医院的西医化倾向提供了基础。
??第二,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之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医院既是一种医疗机构,也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否则它就难以继续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中医院与中医诊所相比,具有规模化和经济实力优势,它能够购置那些昂贵的西医诊断仪器,引进相应的西医专业技术人员,然而这种高成本的投入必然需要高利润的回报,于是中医的那种简便廉验的优势就不能继续保持,否则这些引入西医诊断仪器的中医院就会入不敷出。因此中医院必然要求中医师要象西医那样对病人进行仪器诊断,放弃毫无利润可言的望闻问切四诊;开具价格较高的西药和中成药,弃中药汤剂而不用。这就导致了中医院走向西医化的结果。
??总之,由于中医诊所的数量受到国家卫生管理部门的限制,而作为目前中医诊疗的主要组织形态的中医院日趋西化,只能让中国人难以得到西医所没有的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服务,这是中国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中国人健康的一种间接损害。
??中医院的西化对于整个国民健康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
??问题二:不少人认为,中医院管理应该跟企业管理一样,聘用职业管理者担任院长,而不再沿用医院技术骨干提升为院长的方式。您怎样看待这个观点?这两种院长之间各有什么优势和短处?
??王世保:提倡聘用职业院长是目前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这既是适应中国国内医疗市场化的需要,也是对国外医院管理经验的借鉴。
??一般说来,西医的专业分化的比较细,由西医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面比较狭窄,对其他非医疗领域的管理、营销和法律等知识比较缺乏。所以中国西医院传统上任用的技术型院长与现代的职业型院长相比,多是医疗技术领域的专家,能够强化对外学术交流,能够在本院有效地组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创新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他们却疏于医院的具体运营,比如在医院的企业文化建设、医院品牌的塑造、医疗服务的营销以及熟练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等方面却相形见拙。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下,国有医院受到政府的扶持,技术型的院长可以不用过多地考虑医院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但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各种医疗机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的运营就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这时那些技术型的院长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医院,必然会在竞争中趋于劣势,甚至被残酷地淘汰掉。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当前提倡职业型院长是合乎时势的,也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向。
??当然,现代的职业型院长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尽善尽美,他们也有一定的弊端,这就是他们的医疗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对相关专业技术的最新进展不太熟悉,这就会导致他们在主导医院发展的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和医院的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处于劣势,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同时职业型院长由于过分地注重医院的效益,不能有效地集中医院的技术资源推动本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讨论技术型院长和职业型院长时,只是对院长进行理论上的简单分类,管理是一门艺术,它与个人的天赋也有很大的关系,在现实当中也有不少技术和管理兼而有之的,他们既是医疗领域里的专家,又能有效地经营医院,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复合型医院院长。所以,如果某个医院的院长有所偏向的话,还是要组建一支互补的团队,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推动医院的发展。
??上述仅是从西医院长的角度而言的,技术型的中医院院长与西医院院长却有着一定的区别,这是由中医自身的文化特征决定的。我们知道中医不像西医那样学科独立性比较强,中医是在中国固有文化基础上发生出来的,一个合格的中医家不仅仅需要掌握中医药理论,还应精通儒家和道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本身就含有治理社会和国家的内容,正如古人所言“上医医国”,所以一位合格的技术型中医院院长不仅中医诊疗技术和水平要高,而且也应熟谙医院的管理,能够把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运用于现代的中医院的管理之中,继而为中医院的发展做出开创性的工作。
??
??问题三:您怎么看待目前大部分中医院的西医药收入远高于中医药收入的现象?
??王世保:中医院虽然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功能,但它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存在与西医院一样是以获得利润为支撑的,众多的医疗机构激烈竞争的环境强化了盈利对于每一个医疗机构能够生存下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中医院主要的诊疗手段,中医远没有西医具有获取高额利润的优势。比如在诊断上西医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诊断仪器获取诊断费而得利,但中医只有简单的望闻问切四诊,就不具有通过这种途径获利的条件;在治疗上西医通过手术或者是开具价格昂贵的西药来获利,而中医一般都是开具便宜的汤药,多数患者拿药后在家服用而不用住院。因此在获利上,中医相对于西医的“简便廉验”的技术优势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劣势。这样,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规禁止中医院使用西医的诊断仪器和西药的前提下,那些中医院必然会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购置各类西医诊断仪器、引进西医人才、强化本院中医师的西医培训工作,继而通过西医的诊疗途径来获取利润。于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相关的国家法规约束,中医院完全变成了一个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哪种医疗手段能够赚得高额利润,中医院的管理者就采用哪种方式,不管它是中还是西。
??因此这种现象是在国家关于中医院的管理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由医药市场选择的结果。这就像一股直前的水流,只要阻拦一下它就可以改变流向。韩国就是这样做的,他们通过法规约束中医院,禁止中医家向病人开西药,那么韩国的中医院就不会产生上述现象。
??
??问题四:对于中医院的管理者而言,应该如何突出中医药特色以及扩大中医药的收入比例?
??王世保: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国家运用法规对中医院进行干预,强制性地约束其西化行为,要想让中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以及扩大中医药的收入比例是很困难的,但是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希望。
??这需要中医院管理者对中医院的组织形态进行转型,我提出一种“院包所”的中医院组织模式,它类似于过去的国医馆,就是一个中医院内包含多个独立的中医诊所,处在中医院里的中医诊所既能保持行医上的独立性,也能保持管理上的统一性。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中医院不再象西医院那样按着科室划分,而是按着聘请的中医家个人进行划分,比如“王某某诊疗室”、“李某某中医馆”等等;
??第二,改变过去一个科室几个中医家轮流看病的状况,每个诊所内的中医家要始终在里面看病,不是全日制的,而是全周制的,这样便于患者能够就某一位医家连续就医;
??第三,中医家在诊所内行医是独立的,但是配药、所有中医家医疗服务对外的宣传以及院内的管理是统一的,施行按劳分配的薪金机制;
??第四,强调中医家的中医医疗水平,不再购置西医的诊断仪器和西药,对入住各个诊所的中医家施行淘汰制,定期清理那些中医技术水平低下、病人不愿就医的中医家。
??只有中医院能够显著地突出中医文化的特征和自己的特色,把中医家的诊疗水平提上去了,使得那些倾向于中医治疗的患者就医后没有受到欺骗和愚弄的感觉,确确实实地享受到了中医“简便廉验”的恩惠,那么来此就诊的患者必然就会增加,而患者数量的增加带动的就是中医院收入的比例相应的增加。有了自己的高水平的中医医疗服务,那么就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
??多数中医院在当前之所以不景气,恰是它们的西化行为所致,这就是应了俗话“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西化中医院既不能为患者提供一流的西医医疗服务,也不能名副其实地提供中医诊疗服务,那些倾向于就诊中医的患者在此就医后,会有一种受到欺骗和愚弄的感觉,那么他们下一次生病后就不会再来此就医。这就导致了大量患者的流失,因为他们情愿到一流的西医院里去接受西医师的治疗,而不愿再到具有三流中医水平的中医院那里去接受只有三流水平的西医技术的中医家的治疗。疗效水平下降、名不副实最终导致的是患者的减少,而患者的减少必然导致中医院的收益大大地下降,没有了收益,其生存必然成了问题。这是所有中医院的管理者需要警醒的。
??
??问题五:请您详细谈谈您对中医院管理者的建议。
??王世保:中医院同西医院一样肩负着维护国民健康的社会功能,但由于诊疗技术的本质不同,中医院提供的是西医所不能具备的“简便廉验”的医疗服务,因此它就应该为中国的老百姓提供名副其实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诊疗技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社会功能,解决当前国内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作为中医院的主要经营者,中医院的管理者既有维护中医院生存的责任,也有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名副其实的中医医疗服务的义务。因此,针对国内的各级中医院的管理者,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扭转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中医院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首先维持住自己的生存,才能谈得上为病人提供有效的中医诊疗服务。但医药本是一种济世救人的仁德之业,对于中医院的管理者而言,必须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我是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诊疗服务来获得自己的存在地位的,而不是为了盈利可以随意利用任何能够用的中西医诊疗途径,因为我姓“中”,而不是姓“西”或者是“中西医结合”;如果我仅仅是为了去赚钱而开办这个医院,那么我又何必不去开办更具有“钱途”的西医院或者中西医结合医院呢?
??“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来获得中医院的存在地位”应是每一位中医院管理者所应具有的信念,没有这个信念,必然会滑向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深渊,继而不择手段地去西化中医院。
??因此,广大中医院的管理者应该扭转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二,要能挖掘人才、任用人才和培养人才
??人才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第一要素,是决定着每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的重要性对于中医院而言同样如此,这就要求任何一位中医院的管理者都要能挖掘人才、任用人才以及培养人才。
??我们知道现代中医院校培养的学生多已西化,临证水平非常低下,而真正具有一技之长或者中医诊疗水平高的多在民间。就是那些民间医生,有的是师承的,有的是自学的,对于这些人他们一般在乡邻里都具有较高的声誉,也容易找到,我们的中医院管理者没有对他们进行歧视的任何理由,应充当慧眼伯乐,去挖掘他们,请他们到医院工作,开办具有特色专科的个人诊所,去为病人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要为他们配好徒弟,传承他们宝贵的医疗经验,储备医院的后备力量。
??事实上,我们的中医院管理者只有充分地挖掘中医人才、创造性地使用中医人才,才能大大地提高本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而只有高水平的不失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才能赢得广大患者的信任,处得市场经济大潮下百舸争流之中的不败地位。
??第三,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开拓中医院生存的新途径
??现代中医院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态都是在近代效仿西医院而成的,它们并不适合中医的文化特征和发生规律,导致了中医院的西化,因此现行的中医院管理体制和组织形态还很不成熟,这就为我们的中医院管理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地方。
??作为一个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医诊疗机构,如何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简便廉验”的优势,又能获得足够的经营效益,这是每一个中医院管理者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要求中医院管理者具有一定开拓创新精神的。比如如何打破中医院采取的一贯的西医院的组织模式,使其具有中医文化的特征;如何依据中医的文化特征,去开拓中医院新的服务领域,例如向病人提供保健、养生的服务;如何依据便民的需求,在大中小城市的社区或者乡镇设立附属的小型的医疗站所等等。
??我要强调的是中医院的管理者开拓创新的方向绝不能迷失在西医领域里,要在中医领域里,要能体现中医的文化特征。
??第四,要做一个中医文化的宣传者
??中医与西医分属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而中国当前的国民教育基本上是西方文化教育,加上在近代形成的反传统的文化传统,这样的文化环境已经塑造出越来越多的不信任中医的现代中国人,他们患病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到西医院去就诊。这种状况使得中医院与西医院在受众的竞争上处于劣势,不利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既然西医的赖以存在的文化氛围由国家通过各种教育资源来强有力地塑造的,那么中医赖以存在的文化氛围就要由中医家自己来进行有限地营建。为了增加受众的数量,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中医院的管理者不能仅仅埋头于医院的管理工作,还应把自己的目光投向那些未来的受众,即做一个中医药文化的宣传者。
??相对于个体中医诊所而言,中医院具有人财物集中的规模优势,因此中医院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本地区的情况,时常组织本院的中医家到社区或者以其他有效地形式宣传中医药文化,转变那些已经完全西化了的市民,增加他们对中医的了解和信任。
??每转化一个不信任中医的老百姓,也就至少增加了一个就诊于中医的潜在患者。中医院的管理者宣传中医文化也就是在宣传自己,也就是在为自己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
??总之,当中医院成为中医存在的主要诊疗组织形态时,中医院的兴衰就直接决定着中医的兴衰,因此,中医的振兴需要千千万万个中医院的振兴,而中医院的振兴却需要千千万万个能够坚守中医信念,不断地为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开拓创新的中医院管理者。我们期待着这样的管理群体的出现!
相关文章
 外科证治全书 背部证治 上课笔记
 调中散(《圣惠》卷九十三。)
 木香丸(《魏氏家藏方》卷七)
 提脓拔毒
 顺气散瘀汤(《古今医鉴》卷十一。)
 脾经风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