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药是国粹,而不是卖点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传统中药配方”、“纯天然制品”、“无毒副作用”……保健食品、化妆品、酒类,甚至是生活用的枕头,似乎只要与“中药”沾上点边,就能身价百倍,销售量也会直线上升。

  近几年,含中药产品受到市场“热捧”。一些人头脑发热,认为“中药国际化”的契机已经来临。然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们和政府监管部门对此却相当冷静,他们将这种现象认定为“中药滥用”,如果不加以遏制,有可能会引发民众对中药的信任危机。

  滥添中药造成浪费

  目前,在保健食品市场中,以添加中药为卖点的品种达到了五六千种,占所有保健食品品种的70%-80%。市食药监管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现象最初始于1996年,最多的时候,一年的申报数量就达到上千种。“大部分的保健食品生产厂的规模都非常小,也有些乱。”这位负责人说。

  这种乱象,主要显现在添加中药方面,添的方法乱,添加后的广告宣传,更乱。某酒厂的广告卖点,在于其酒中添加了18种中药,而某灵芝类保健品,更是给自己穿上了抗癌神药的外衣。上海各级食药监部门开出的虚假宣传、夸大广告的“黑名单”,也是越来越长。

  长期的虚假、夸大宣传,让人们对中药产生了误读。以人参口服液为例,有些家长竟然给新生儿喂人参口服液,以为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结果出现一些孩子哭闹拒乳、抽搐惊厥等情况,甚至还危及生命。一位高三学子的父亲给自己的女儿每天炖两根虫草,作为高考前的“补品”,可这种进补非但无益,甚至有害。中医专家表示,中医用药讲究因人而宜,错用、滥用中药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浪费,而且会对人体形成伤害。

  功效监管难以开展

  让中药领域的专家更为寒心的是,相当一部分厂商们虽然热衷添加中药,可并没有把中药当宝贝一样地珍视、研发,事实上,他们仅把中药当成一种增加销售额的“噱头”。

  一位从事化妆品监管的工作人员曾经前往国内许多化妆品厂,可只有少数企业有中药研发的实验室,大部分厂家都从未表示要设置这样的实验室。“更可怕的是,有一些化妆品厂商自己也不清楚中药化妆品配方的功效、毒副作用等。”他说。

  原来,这些小企业大部分都向一些研发机构购买化妆品配方,有时是卖给企业配方的机构欺骗企业,有时则是企业故意夸大了中药在化妆品中的作用。化妆品的监管人员表示:“我们现在只管安全性,对实际功效却无从监管。”

  在保健食品领域亦是如此。食监人员表示,国家的相关法规只列出了保健食品可添加中药的目录,但对于中药的配伍、禁忌等,并没有像中成药一样严格要求。中医专家表示,含人参的保健品不得与萝卜子、灵脂芦同用;服用人参时也不宜食用萝卜和喝茶,但这些却很少出现在保健食品的说明书上。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保健食品门槛较低,许多申报不到药品的中药产品,都从保健食品领域挤入了流通市场。

  信任危机已现端倪

  在韩国、日本,甚至欧洲一些国家,中药在近几年也被频频添加在化妆品、保健品之中。其中,有一部分企业对中药成分的研发确实非常认真。可在国内,却很少有企业愿意对中药采取更负责任的态度。对中药功效的过度宣传,就是最好的例证。

  记者在医院里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老人从广告上看到一种能降血压的“保健茶”,就买来长期服用,并擅自停掉降压药。有一天,老人血压骤然升高,呕吐不止,嘴唇发白,送医院后发现老人的血压达到了200/120毫米汞柱。经过急救,老人才脱离了危险。还有一些抗肿瘤的保健食品,由于过度宣传自己的“神效”,一部分肿瘤病患从医院病房跑了出来,花巨资购保健品。一位治疗肺癌的专家告诉记者:“我非常恨这种虚假广告,他们害人不浅。”

  频频出现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也让人们对中药的态度从过去的绝对信任中走了出来,变得更为理性。食监系统收集到的情况是,“现在保健食品企业的日子不再好过了,添加中药的保健食品的销售额已开始出现下滑”。

  专家表示,中国要发展中药,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但企业不能把眼光仅停留在盈利点上,而是要负起社会责任,以保护中药为出发点,善待中药,善待信任中药的芸芸众生。

  
本报记者施嘉奇

来源:文汇报
相关文章
 鼎镬如饴说饴糖
 香港愈多市民接受中医治疗 港智库组织建议
 艾叶散(《圣惠》卷六十七)
 升耆益阴煎(《医方简义》)
 小蜗牛求教篇(不断更新 请赐教)
 中药的运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