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医”张悟本神话的覆灭,市场上掀起了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权威验证风波。作为主管部门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公布了四项措施,规范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然而这些措施在众多出版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机构看来依旧比较“虚”。
四项出版措施卡死养生图书出版
近日,一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官员透露,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采取四项措施,规范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第一,加强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规划和指导。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总署将组织开展优秀健康科普类图书的评选推荐活动,在国家重点出版规划中,也要选择一些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优秀健康科普读物。通过出版社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的方式,向社会推荐一批真正的优秀健康科普图书,用优秀的图书占领图书市场,满足读者需求。第二,同医药卫生部门合作,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资质提出管理办法,要求出版社必须有相应的编辑资质及严格的审读程序和制度,书稿经有关专家审读合格后才能出版。第三,总署将通过新近设立的出版物质量检测中心定期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内容和编校质量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图书将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由出版社采取召回、停售等措施,此项定期检测活动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第四,与医药卫生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学术质量和审读标准,加大审读力度,组织专家集中审读在售的养生保健类图书,根据不同的审读结果采取处理措施,对违反科学常识和危害百姓健康的此类图书,将通过媒体公开曝光,要求相关出版单位切实承担责任,及时消除不良影响。
“目前,养生类图书90%都是由民营出版机构策划推出的。而此次新闻出版总署推出的四项法规依旧比较‘虚’,没有具体的哪些内容是合格与不合格。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举措依旧很难规范‘养生’类图书在市场的种种‘劣行’。”一位民营书商说。
养生类图书将被国有出版社垄断?
在民营出版人杨赣看来,如今养生类图书已经与20世纪90代中期气功疗法类图书相差不多。“气功疗法类图书可谓成为了当时那个年代最为畅销的图书,但随着众多作者‘东窗事发’,这类图书也曾一度备受争议。然而,本该拥有更好结果的气功疗法类图书却在如今的市场中再难寻找到。这其中,一方面跟市场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是当时新闻出版总署的一条法规,让这类图书很难东山再起。”
“我们不得不注意,此次制定的四项法规与当年整顿气功疗法类图书有一个共同点——专家评审。”杨赣表示,气功疗法类图书的败退关键就是因为这点。“专家评审让这类图书成为了仅有几家国有出版社能出版的‘畅销书’,而此次对养生类图书依旧采用这样的方式,无疑把整个养生出版图书市场直接放到了一些国有出版社的手中,这对民营书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更是对养生类图书的一大冲击。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专家资源,国有出版社显然要比民营出版工作室更有资源和优势,如果今后图书出版没有专家的一句话就不能出版,那么这种损失显然是民营出版工作室不能承担的。久而久之,民营书商自然而然会放弃这块市场从而转向其他市场。缺乏创新能力的国有出版集团很难在养生保健类图书中寻求更多的盈利点,也会慢慢退出市场,这样养生保健类图书就会走向同气功疗法类图书一样的‘覆灭’之路。”
养生类图书“行政”退出市场
“无论是中医或是气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资产。图书只是推广这种资源的一种手法,当然从一定程度来说,图书确实给这些文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载体,从而创造了价值。对于这些我们是不应该去全盘否定的。”策划出版多本养生保健类图书的编辑章彰有着不同的看法,“通过专家审核的方式对养生保健类图书进行监督并没有任何问题,但关键的是,这些专家是否具有审核的资历,这个审核团队是国有机制还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机制等都成为了制约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在中医体系中,并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医疗手段,往往一些中药或治疗方式都是因人而异,甚至分出了几大学派,那么不同学派的专家能否对图书的内容达到一致的认可”?对于未来的养生保健类图书市场,章彰显得有些担忧,“新闻出版总署此举确实为整顿市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这四项措施显示是要将养生保健类图书‘一棒子打死’,而不是让它在一个稳定的市场中继续发展”。
记者:徐楠
来源:北京商报
-----------气功已经死了。武术已经死了。保健也快死了。中医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