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学子:请教一个药量和度量衡的问题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郝万山讲伤寒论" 中提到据考古发现的汉代度量衡实物测定,汉一两大约相当于今15克。"胡希恕-讲伤寒"以汉一两为今三钱(他当一钱为三克),等于9克。而倪海厦先生等其他一些经方家以一钱(3克)代一两。秦代人普遍比今人高大(秦兵马俑平均身高1。8米,据说是根据实际大小制造),汉距秦不远,人的身高应该变化不大。胡老的药量为汉时的9/15=60%还可以理解。而倪海厦先生等其他一些经方家的药量仅为汉时的3/15=20%, 但同样药到病除,这令我很费解。 如果小药量即有效, 仲景医圣又何必把药量写的那么大呢?由于本人只是中医爱好者,并无配药治病的经验,故才有此问。望各位不吝赐教。
-----------关于药量的问题,让新手们真是的无所适从,《伤寒论》中的一两是15.62克,而圆运行古中医学一书中却是“古之一两,今之一钱”,按此推算,同一个经方,药量相关很大。
不过也有人说:伤寒伦中的量,并非是一付的量,而是三付的量。不知这种说话有没有依据?
-----------药量还是要根据人来定 没有通用的方法啊 这才是中医的不传之秘 呵呵呵 方子谁都会 剂量可是无数的病例练出来的
-----------不用执着这些,有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我用经方基本遵从 一量15.625克计算  效佳亦速  没有不适  如细辛最大用46克  麻黄最大用96克  大黄最大用96克  柴胡最大用125克  半夏最大用66克  生石膏最大用250克  芒硝最大用168克  等等  当然一般都是分三次服  开始用时都是自己先喝过 没什么不舒服的反映后 才给病人用的 总的感觉 只有量用足了,才能效佳亦速
-----------不知楼bygzpf用原量分3次服,是否按伤寒论原煎药方法,加足水只煎一次呢?还是煎2次?我不记得是谁说过的了,不知是不是胡老,说伤寒论原方煎药只煎一次,温分三服,按现在的分析认为中药只煎一次,药效有效成份析出40%,而现在的中药一般为煎2次,分2次或3次服,煎出有效成分为70%左右,因此15克*40%=6,胡老用9克煎2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为9*70%=6.3,和原方煎一次得出的有效成份差别不大,因此胡老用到9克是对的。
相关文章
 雉脑膏(《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醒脾饮子(《妇人良方》卷十二引《博济》。
 论诸经向导药随经引使
 此例虽治愈,但自感很困惑
 论宗教、中医与科学
 求教灸疤怎么处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