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转贴专栏: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称转基因大豆与肿瘤高度相关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我国大豆业“奄奄一息”。15年来,转基因大豆在安全性争议声中,进口数量不断攀升。日前,农业部批准发放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又掀起了一场无解的争论。

 黑龙江大豆协传会:转基因与肿瘤高度相关

  央视网转基因大豆从进口的那天起就与争议相伴,这缘于人们对其“有毒”的担忧。在至今尚无科学实验的前提下,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一份与肿瘤高度相关的分析报告,让人触目惊心。

  “之前我们对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持审慎态度,但看到《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后,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我国一半以上的食用油为大豆油,而大豆油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转基因大豆油所占领,“涉及面太大了,必须正视”。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全国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平均每1分钟就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每7到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据中国抗癌协会专家推测,肿瘤发病诱因,与环境气候、当地饮食风俗等有一定关系。”王小语说,“我依据自身在粮食行业20年的工作经历,却发现致癌原因可能与转基因大豆油消费有极大相关性。”

  转基因与肿瘤的相关性,国外早有披露。2010年,由俄罗斯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Alexei Surov博士等科学家联合实验,选择农业中广泛应用的含有不同比例转基因成分的普通大豆,喂养具有快速繁殖率的坎贝尔仓鼠2年,结果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有害。研究人员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行情 专区)的动物将失去繁殖能力。

  2012年9月,法国凯恩大学的Seralini等科学家,在《食品化学毒物学》杂志公布的研究结果称,通过为期两年对200只实验鼠进行的分类试验,他们发现,用转基因玉米NK603和被“Roundup”(商品名“农达”)污染的饲料喂养的实验鼠,容易患肿瘤及内脏损伤。

  王小语介绍,河南、河北、甘肃、青海、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地,基本都是我国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集中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我国肿瘤发病集中区。黑龙江、辽宁、浙江、山东、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基本都不以消费转基因大豆油为主,不是肿瘤发病集中区域。

  “山东、江苏两省相邻,是国内加工转基因大豆最多的,但江苏胃癌高发,山东不是。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居民以食用花生油为主。”王小语说,“同样,湖南、湖北、浙江、贵州这些地方,人们主要吃菜籽油,肿瘤也不高发。”

  大豆油不是简单的脂肪,其对人体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里面的成分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对人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生殖,如此重要的人体必需营养物质,若来自于转基因产品,很肯恩有极大的健康威胁。”王小语说。

  “我们协会的结论就是,食用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者更容易患肿瘤、不孕不育病。所以,转基因大豆油不宜在没有获得安全定论前用于商业消费。”王小语说。今年4月,他将这个报告交至黑龙江省农委,希望引起重视,但至今没收到回复。

  转基因大豆进口争议中前行

  日前,农业部批准发放了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至此,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已达82个,准许进口转基因作物的领域涵盖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其中,大豆因量多且消费面广而备受关注。

  此次转基因大豆来势依然汹涌,又一次卷起风波无数。正是在这样的争议声中,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已经走过了15年。

  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始于1997年。从这一年开始,争议就没停过。每次争议的内容,都离不开“安全”这个核心。15年过去,这却像一个始终无解的答案,把争议的双方累得精疲力尽。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中国对这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的安全评审是非常慎重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安不安全,不是随便说的,要拿出充分的科学依据来。”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家刘忠堂今年75岁,与大豆打了53年交道。他说,我国消费了世界上一半的转基因大豆,却没有这方面的实验,这才导致争议不断。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一直是转基因大豆的反对者。他认为,从国外的一些实验来看,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关,而我国一些专家在没有论文和实验的情况下就说安全,“很不负责任”。

  “一个基因插入后,对其他基因肯定要产生些影响,影响到底多大,会不会给人造成伤害,我也很担心。”刘忠堂说,农业部要求转基因大豆不能进餐桌,不能种植,从这点上其实又否定了它,“很矛盾”。

  虽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质疑和反对声不绝于耳,但实际上,作为世界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转基因化”已成世界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刘忠堂和王小语都不否认这是一项尖端的科学技术。只是“它现在处于拔苗助长的阶段,我们应该对它的不确定性保持警觉,没有必要当国外的实验品”。王小语说。

  与王小语不同的是,刘忠堂认为,这次农业部放行三种转基因大豆进口,应该是很慎重的。“我没有查到有关这三种转基因大豆的论文和实验数据,我自己又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它有害,这个时候就得相信国家。”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表示,目前中国视同转基因食品是无害的,“因为在现有的条件下,没有结论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危害,但也不能证明一定无害,所以视同无害。”

  “对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的实验应该立项,由专人系统地、长时间地去研究。”刘忠堂说,在没一个最终确定的结果前,“我还是主张,餐桌上先不要吃,这样能更稳妥可靠。”

  正是在这样的争议声中,我国转基因大豆的进口数量屡创新高——1997年的288万吨很快被突破,2003年达到1100万吨,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数字分别为4255万吨、5480万吨、5183万吨、5838万吨。

  未来不知还会有什么种类的转基因大豆进口,但只要安全性没有结论,争论仍会继续。

  一个省与四个国家的15年对抗

  面对来势汹汹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国产大豆呼救声此起彼伏。黑龙江这个世界大豆源产地因有全国一半的产量而被推上了前线,阻击战早已打响。

  国产大豆自给自足的局面,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迅速打破,大豆进口量迅猛增加,目前已占国内大豆市场的3/4以上,严重冲击了国产大豆的种植、加工和销售。

  黑龙江首当其冲。自2002年起,黑龙江省就对大豆种植业以每亩10元钱的方式进行补贴,2007年5月19日又成立了省级大豆协会。

  黑龙江几乎所有的压榨企业都是天然大豆加工企业。在廉价的转基因大豆面前,有些豆企确曾动摇。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2008年,哈尔滨一家豆企买进一批转基因大豆,他获知后召集所有豆企座谈,让大家想想压榨转基因大豆的后果,最后达成共识:不进口、不加工转基因大豆。

  在转基因大豆价格远低于本土大豆价格时,黑龙江豆企仍信守共识,保存着最后一片天然大豆的净土。但是,即使所有的黑龙江豆企联合起来,也依然难以抵制进口大豆的进攻。

  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国产豆企,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1月宣布,给收购国产大豆的加工企业每吨160元的补贴,以拉平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价差,但加工企业必须按照每吨3740元的价格收购国产大豆。

  以收购价不低于3740元/吨测算,扣除收购补贴160元/吨,原料成本为3580元/吨,而加工进口大豆的最低成本仅有3400元/吨。而且,补贴加工企业的政策,从2010年5月1日起停止实行。

  2010年7月16日,在黑龙江省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大豆被作为重要议题提出来。会议提出,先行在省内实行非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实行优质优价;组建企业集团,实现强强联合。

  虽然这次会议将大豆提升到“保证全国大豆食品安全”的高度,但黑龙江有些势单力孤。“我们是一个省对抗四个国家的转基因大豆,美国、巴西、阿根廷,还有新来的巴拉圭,可谓压力重重。”王小语说。

  与此同时,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也在推动保护区的建设。2011年6月,由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命名的“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在农垦九三管理局落户。这是中国首个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但是,这个保护区仅限于九三管理局,并没有覆盖黑龙江的所有大豆种植区域。

  2012年,黑龙江省多个部门、机构向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在黑设立非转基因保护区的建议,但被农业部否局,理由是我国目前不允许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没有设立非转基因保护区的必要。

  受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从最高峰2009年的7294万亩,降到了去年的3898万亩,97%的相关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意味着,在15年的抵抗之后,黑龙江败象已露,开始从“大豆主产区”向“进口大豆销售区”转变。

  吃不吃转基因大豆产品,应给百姓选择之便

  不少专家认为,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目前仍有不成熟和不确定性,而减少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依赖,则既可以回避这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又可以保护国产大豆。

  “中国有迫切的食用油需求,这就需要大量的大豆。”中国农科院专家李先德表示,中国本土耕地有限,大豆供应不足,产量有限,只能依赖进口。

  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家刘忠堂主张,目前黑龙江大豆只有搞差异化发展战略,才有生存余地。“就是发展食用的非转基因大豆,保证20%的基本供给。”非转基因的豆制品蛋白含量高,价格也高,以此可扬长避短。

  其次是提高大豆单产。目前,国外大豆每公顷的产量是3000公斤,而我国的仅为1600公斤,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期间需要政策支持,建立两个价格体系:一是农民种豆的效益不能低于玉米,需要补贴;二是企业收购大豆的价格不能高于进口大豆的价格,这样我们的企业和那些合资独资企业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竞争。

  “等我们把这个难关渡过去了,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可能也有定论了。有问题,我们没吃;没有问题,那就更好了。”刘忠堂说。

  “我们可以通过价格带动,或其他方式,如专品种种植、专品种收购、订单农业、家庭农场等,提升单产。”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去年,黑龙江大豆产量是1280万吨,如提升1/3,就能达1600到1800万吨,再腾出种植工业玉米的土地,把南方一些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就能达到2600至3000万吨,这样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就会降低很多,就不用进口5000多万吨了,“三四千万吨就够了”。

  王小语特别提到,粮食是战略物资,不能谁都涉足。“现在的格局是美洲种大豆,国际企业做贸易,中国加工大豆,最后中国消费者买单。”王小语说,这个格局一定要打破,要有一个由中储粮、中粮、中纺等企业组成的联合采购平台,合理确定采购成本和数量,不能让外资说了算。

  社会各界还应积极推进对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的标识标注,重新做出更加严格的强制规定,通过强制实施规范标识,确保起到明显提示作用,使消费者有条件自主选择。这样,选择安全的国产大豆的人就多了,进口大豆自然就会减少。

  “转基因这么高端的科技不应只应用在粮食上,在其他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王小语说,比如可以像以色列那样培植树种,提高生长速度;培养菌群,吃掉垃圾,“这也是变相增加耕地,对粮食有利”。

  在当前不确定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的情况下,减少对它的依赖,无疑是最佳的自保方式。

记者:李文学

来源:央视
-----------中国人口太多了,农业部配合计生部利用转基因食物淘汰掉一部分人口。
-----------用粮食控制世界,终极大战略。我们不能再任人摆布了,从狙击转基因开始!
-----------
贤阳 发表于 2013/6/21 18:34
中国人口太多了,农业部配合计生部利用转基因食物淘汰掉一部分人口。

顺便再从那些被淘汰的人口中压榨每一分钱让他们的的家人为了治病却没法正常生活。在附带的整死淘汰人口的一群家人。
-----------在中国几乎没什么是安全的,比豆油更严重的比比皆是。让协会会长如此动肝气的,恐怕还是"利益"两字。
-----------要公开了解下我们农业部的相关领导背景呀,至少要知道是哪些人在做决策。
-----------请看此文。南京大學miRNA理論顛覆轉基因安全神話,引世界轟動
(轉基因食品有非常真實的危險)【核心提示】南京大學張辰宇教授課題組一項非常令人驚奇的發現——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可以通過日常食物攝取的方式進入人體血液和組織器官。並且,一旦進入體內,它們將通過調控人體內靶基因表達的方式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進而發揮生物學作用.南京大學的miRNA理論發表以後引起世界極大關注,美國老牌權威雜誌《大西洋月刊》不得不發出驚呼:轉基因食品確實具有非常真實的危險,會給人類的健康帶來麻煩!

這回真的是“麻煩大了”,因為轉基因的生物被人類做了手腳後,牽一發會動全身,那麼複雜的一個巨大系統,往裡面插幾個基因,算是“已知”的改動,會不會因此多了或者少了幾個microRNA?在新知的微小核糖核酸面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不可能有保證的,因為幹轉基因、測轉基因的那一套“嚴格的”規定,根本就沒有考慮微小核糖核酸。而肆意生產銷售的轉基因食品飼料對動物的殺傷力,已經被一再地證明了。那個只能騙騙傻子和官員的“小鼠7天灌胃”實驗,無疑已經永遠釘在中國科技史的恥辱柱上了!
轉基因毒蛋白進入人體血液的機理,終於被揭開了!
附文一:
食物掌控基因——人類培育的植物,可能也在改變著人類
《環球科學》2012年第1期
作者:安娜•瑪麗•C•霍奇(Anne-Marie C.Hodge)馮澤君(翻譯)
俗話說,“吃什麼補什麼”。多年來,人們在挑選食物時總會想起這句話。但是,如果事實真是這樣呢?我們吃的東西有沒有可能真的進入細胞最核心的控制中心,掌控基因表達呢?
最近,根據中國南京大學張辰宇和同事的研究,這種說法確有科學根據。他們研究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在植物—動物間的轉移。微小RNA是短核苷酸序列,而核苷酸正是構建遺傳物質的基本單元。雖然微小RNA並不直接編碼蛋白質,但它們能使目標基因序列“沉默”,抑制特定蛋白的合成。研究人員抽取了30名自願者的血樣,檢測其中來自各種農作物(如大米、小麥、土豆、捲心菜等)的微小RNA含量。
他們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發表的結果顯示,受試者血液中約有30種微小RNA來自常用農作物,不僅如此,這些微小RNA還能改變細胞功能:比如,其中一種來自大米的微小RNA可以結合特定受體,而該受體負責控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有害膽固醇的載體)的清除。也許,微小RNA和維生素、礦物質一樣,都是來自食物的功能性分子,只是它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植物微小RNA能調控人體生理過程,這一發現也說明人體是高度綜合的生態系統。張辰宇說,這一發現還能幫助我們理解共同進化機制,即某一物種的基因改變可以觸發另一物種的改變。比如,人類開始馴養奶牛之後,機體才開始進化出消化牛奶中的乳糖的功能。人類培育的植物,有沒有可能也在改變人類呢?張辰宇的研究又一次提醒我們,自然界中沒有孤立的存在。
附文二:
美國《大西洋月刊》“轉基因食品有非常真實的危險”
大西洋月刊 2012-1-12
最新研究表明:我們在食用食物的時候不僅僅是吸收了維他命和蛋白質,而且還攝取了生命資訊和微核糖核酸。
感謝Christie Wilcox和Emily Willingham分別在“科學美國人”博客網和《生物檔案》上發表的科學和生物學博文,介紹阿里•勒沃( Ari LeVaux")在最近的《曇花一現》專欄中指出的“科學中的非自洽”,所幸的是這篇文章為多家報社和雜誌網站所轉載。
這個專欄是為Alternet做的擴展和更新,勒沃在評論欄中做了進一步潤色。
中國的研究人員已經在食用大米的人的血液和器官中發現了大米核糖核酸片段。這個以南京大學為基礎的研究隊稱這種遺傳物質會粘附在受體的肝臟細胞上,並且左右人體從血液中清除膽固醇。
此種核糖核酸因其本身很小,被稱作微小核糖核酸(縮寫為miRNA)。十年前miRNA被發現,之後被廣泛地研究,並且被認為是癌症、老年癡呆症和糖尿病等多種人類疾病的誘因。這些miRNA會通過壓制或關閉特定基因來發揮作用。
中國的研究首次展示了植物中的微小核糖核酸能通過消化道而不降解、植物中的活性微小生物物質對人類細胞以如此方式施加影響的實例。
如果該研究通得過科學的評審------這是關鍵性門檻------它將會顛覆許多領域的研究。它意味著,我們吃下去的不只是維他命、蛋白質和能量,還有基因調節因數。
這新知識會深化我們對許多領域的理解,包括跨物種資訊交流、共同演化和捕食關係鏈等。它可以提出解釋代謝紊亂的新機制,甚至解釋某些草藥和現代藥物發揮功能的途徑。
那項研究不是關於轉基因食品的,但是同那個領域有關。它為我們展現了一條認識新型食物如轉基因食品影響人類健康的新途徑,而這是我們過去完全沒有意料到的。
孟山都公司在其網站上宣稱:“測試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的安全性是完全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的”。這是個有利於商業的說法,可是它依據的基礎,是1960年前後的遺傳學。它符合被稱為“中心法則”的遺傳學,中心法則假說是:DNA主導細胞,從DNA到細胞之間存在一種單方向運行的指令控制鏈。
中心法則可類比於一個比薩餅的訂購過程。DNA指定所要的比薩餅類型,然後下訂單。這張訂單就是RNA,由它去告訴廚師,定制比薩餅的各種特點。下面烤好交貨的比薩餅,就是DNA所編碼合成的那個“蛋白質”。
幾十年前我們就知道,中心法則雖然在基本上正確,卻是過份簡單化了。例如,不執行編碼的miRNA,不烤制比薩餅、也不幹什麼別的事情,卻能在細胞中移動、並阻止某些基因表達。因此,當一段DNA片段在訂制一個比薩餅時,它同時有可能攻擊帶有某個RNA信號的另一家比薩餅店,結果可能是:別的DNA片段定制的另外的一個比薩餅訂單,最終不能完成。
利用這個現象,研究者們可以合成一個與miRNA幾乎一模一樣的小型人工RNA鏈。通過一種叫作RNA干擾或RNA“敲除”的方法,這些RNA微小片段被用來關閉或者“敲除”特定的基因。
RNA敲除法在1994年被第一次用於商業,創造了莎佛番茄(Flavor Savr)——延長了保質期的一種番茄。數個研究團組在2007年報告,通過敲除特定RNA,成功地開發出有殺死害蟲功能的植物RNA。麻省理工學院 2007年11月5日發表在《科技評論》上的報告說,中國研究人員利用RNA敲除法,開發了一種轉基因棉花:
棉花植株中的一種基因“沉默”了,那基因讓棉鈴蟲能夠消化棉花中天然產生的棉子酚毒素。吃了轉基因棉花的棉鈴蟲因不能產生處理毒素的蛋白而致死。
另外,還有孟山都和Devgen(一家比利時公司)的研究人員用基因沉默的辦法,開發出一種玉米,它可以干擾玉米根葉甲產生能量所必須的基因,並在12天內消滅這種昆蟲;
人類和昆蟲在基因方面有很多相同之處。如果miRNA真的能通過消化道而存活,那麼能影響昆蟲基因調控的miRNA,完全有可能也會影響人類。
孟山都公司聲稱的“沒有必要做人體毒理學測試”,它的根據是“實質等同性原則”。根據這一說法,轉基因和非轉基因農作物之間的比較,只需要檢測外源基因本身表達的最終產品。新插入的那個基因,被認為不會構成此外任何其他方式的威脅。
孟山都公司網站上說:“只要引入的那個蛋白質被認為是安全的,轉基因的農產品就被認為在實質上等同,不會對健康構成任何威脅”。
也就是說,只要最終的產品——如那個比薩餅——沒有毒性,那麼被插入的DNA就沒有什麼不同,也不會造成任何問題。在這裡,非常值得指出的一點是,如果把這一法則(實質性等同)用於智慧財產權法,那麼孟山都公司的許多專利應該是無效的。
中國RNA研究的領銜研究員是張辰宇,關於他的工作會如何影響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論,他沒有發表任何評論。但是他們的發現,讓普通公眾也對實質等同性原則感到憂慮,而在科學家的圈子裡,早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一群科學家在1999年向著名的《自然》雜誌寫了一封信,題為“在實質等同性的背後”。在這封信中,埃里克•米爾斯通等人稱實質性等同是一個“偽科學概念”,“在本質上反科學,因為把它提出來,只是為不做生物化學檢驗或毒理學檢驗找一個藉口。”
對於這些指控,孟山都公司做了這樣回應:“在1991年的時候,實質等同性原則這一概念在一個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所召集的國際科學專家會議上制定了細節。那是早在生物工程產品還沒有上市之前的事情。”
這個回應表面上是在反駁一項指責,實際上孟山都公司拿這件事當作一件監管性交易處理了。“實質上等同”這個說法,顯然是要在轉基因產品上市之前提出。這是為轉基因食品全球商業化做的一項準備。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接受了“實質等同性”原則,轉基因食品銷售的合法性框架就建造好了。當“實質性等同” 被採納時,孟山都公司已經種出大量轉基因農產品,不失時機地把它們包裝起來推向市場了。
在大企業面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34個成員國,是富有、發達和具同情心的白人國家。這個組織有一個使命,把經濟發展推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一使命當然還有待完成,但是OECD的確為孟山都公司向全球推廣“實質等同性”助了一臂之力。
許多轉基因食品的支持者喜歡說:如果我們必須測試轉基因食品的毒性,那麼對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種食品也應該做毒性測試。
可是,現有的植物——測試早就做完了。我們做過幾千年艱難的測試,我們試嘗陌生的植物,因此死亡或者瀕臨死亡。我們是這樣才學會識別有毒植物。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以一生的時間去不斷地確認,我們究竟會對哪些食物過敏。
我們食用的一切非轉基因的或雜交品種食品,它們的遺傳特性都包容在各自的父母親本中,而它們的基因足夠相似,以使它們能夠通過固有的交配方式、接方式甚至人工受精(試管)方式而繁育和它們自己相似的後代。
給我一隻帶有魚類基因的土豆?且慢。對我來說,那是一種新型植物,需要做測試。今天的科學是多麼的新奇。我們可不能用老掉牙的方法去察看,它是不是有毒、會不會造成過敏。
時光流轉,物換星移。重新制定規則的時刻已經來臨。基因系統比我們的監管系統複雜千百倍,也比制定這些規則的公司複雜千百倍,還是承認眼前的事實吧。
孟山都公司說,“測試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既沒必要也沒有價值”,說這種話無助於提升它的公共形象。我們承認,這種測試很不好做——但是有誰會願意真的吃一盤轉基因玉米,然後靜觀會發生什麼變化?更有甚者,孟山都公司是想利用RNA干擾法去殺蟲的,而那個殺蟲的生物學機理在人類身上也存在,那麼先做個測試,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對嵌入的異源DNA編碼蛋白之外的結果做測試,將是很好的第一步——如微小核糖核酸的調節作用,或者其他方面——特定的編碼蛋白以外的變化。但是從孟山都的網站上,我們看到的卻是:
“轉基因農作物中的外源DNA不必做安全性測試。所有的食物中都有DNA(以及RNA)。DNA自身無毒、在植物中無毒,不會構成威脅。”
在我們已知的事實目前,孟山都公司是太傲慢了。時間將會證明,它這行為是太過輕率了。
分析RNAs是否會不小心敲除某些人類基因,有很多可用的計算方法。既然有辦法,那麼我們真心希望他們會採用這些方法,去做這些檢測。不過,既然孟山都公司連貼轉基因食品的標籤都不幹,那麼它想做的,只能是要你閉上眼睛、張開嘴巴,乖乖地咽下它拿來的食品。
DNA編碼合成的,不僅是蛋白質,還有更多東西。即使僅僅是為了RNA,孟山都公司也該立即宣告,它不知道的東西還有很多。
RNA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當年沃森和克拉克的想像力。譯者後記:
美國《大西洋月刊》是1857年11月創辦的精英刊物(見《南方日報》 2001年4月09日 “《大西洋月刊》——美國精神的覺醒”介紹)。2012年1月12日,該刊刊登了題為《轉基因食品有非常真實的危險(The Very Real Danger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一文;下麵是我的譯文、英文原文及幾點感想。
世界上始終存在著一批反對轉基因技術濫用的科學家。多年前他們提出的嚴重警告,今天正一一應驗,而且問題比他們早先預計的還要嚴重得多,千百倍地更糟糕。濫用轉基因技術於農業是錯誤的,美國這家精英刊物終於承認了。此文指出:
(1)中國南京大學報告的最新發現miRNA(微小核糖核酸)功能,可能會(或者已經)顛覆了許多研究領域中的行規;具體說,從分子生物學一開始到現在始終被信奉的理論如中心法則,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至少是過度簡單化了);
(2)轉基因生物安全的問題,不僅在於轉進去的那個基因片段“烤”出了一個什麼樣的“比薩餅”(被編碼合成的蛋白質),更是在於發生在“比薩餅”之外的事情,特別是科學家至今知之甚少的miRNA(微小核糖核酸),以及更多尚不明了的東西;
(3)孟山都公司以一己利益為基礎,炮製出來的著名信條“實質上等同”,是徹底的謬誤、是反科學,轉基因是“實質上、根本上不相同”;
(4)改寫教科書關於轉基因生物知識的時刻已經來臨。
僅看現在已經瞭解的證據,就足夠判斷“轉基因食品有非常真實的危險”。美國的精英,給美國政府深謀遠慮的“21世紀生物技術戰略”橫著打了一悶棍。
此文並沒有明確、具體地說,那些“非常真實的危險”具體表現為什麼,正如南京大學的報告沒有討論,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跨界資訊交流功能,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是,此文作者明明白白地暗示,用“敲除”一個RNA的方法,可以開發殺蟲轉基因植物,“孟山都公司把RNA(核糖核酸)干擾原理用於殺蟲了,而那個能致死昆蟲的生物學機理,在人類身上也是同樣存在的”!
在中國突然出現的廣泛的、高比率的不孕不育現象,難道就不能給人們一點警示?難道是還想看見更“真實”的、更明確的危險?那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非常真實的危險”?在統計上還必須很顯著吧?
在真正的科學家面前問題是逃不掉的,即使逃得了一時,也決逃不了一世。但是,就在“一時”與“一世”的間隔裡,美國的“21世紀生物技術戰略”很快就要取得戰略性勝利了!看看最近,2012年以來,杜邦公司多麼高興,中國中央政府的一號檔,簡直就像是為它寫的!一號文件讓杜邦公司感到很舒服!杜邦公司的種子、機器、肥料、農藥,都睜圓了眼睛,瞪著中國肥大的“市場”——你是不是垂涎三丈了?可不要太失態啊!
真正的科學精神,是不斷求真、不斷糾錯。不過,走出實驗室後的偽科學,是堅決隱瞞真相、是從來不肯糾錯的。“非常危險”的轉基因大豆,2012年又以排山倒海之勢,繼續像洪水泥石流一樣往中國“市場”湧來;    “轉基因食品無害”的鼓噪,仍然充斥主流媒體,甚至更加甚囂塵上。
悲哀啊,中國的轉基因“國策”——本屆政府正快馬加鞭沖向終點嗎?!

-----------老百姓都死了,也不知怎么死的,悲剧啊
相关文章
 脉乃四诊之首
 虫草炖黄雀
 左手尺脉比寸脉有力
 去湿散邪汤(《石室秘录》卷二)
 黄疸
 难经正义 七十七难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