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患者交流:浅谈「性别刻板印象」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庄明贞,1997a;张珏,1996;谢卧龙,1997)以性别平等的观点来探讨现今教育体制、教育资源与教学历程中的性别平等意识,发现唯有透过教育才是促进两性平等最有效的方法;而两性平等教育受到重视,其源起可说是在一九九六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率先将两性教育的主张注入教改理念,教育部更于一九九七年三月成立两性平等教育委员会,学界对于两性平等教育的工作也较过去有更多的关注与论述(教育部,2003)。
  有鉴于此,教育部认为两性教育必须脱离理念或概念宣示的阶段,进入课程改革的实碊,故在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将两性教育定为重大议题,使得性别平等教育的观念真正落实。性别平等建构的目的,主要在打破教学历程的性别刻板印象,消除性别隔离,并透过师生互动以提供性别平等的学习经验,促进两性的彼此了解、尊重、合作,以充分发挥两潜能(庄明贞,2003)。然而学校中实施性别平等教育却偏重于性侵害防治及相关活动的倡导,真正存在于底层的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印象等却始终没有触及。对此,游美惠(1999)指出:小学阶段的性别平等教育首要之务应在破除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二、何谓「性别刻板印象」
    国内外许多学者们对于性别板印象提出了各种看法: Marsden(1979)解释「性别刻板印象」是忽略了男女角色的个别差异,以相当僵化、简化及类化而成为的一种信念或假定。Eagly(1984)认为「性别刻板印象」是与角色有关的性别角色刻板化之僵化认知。李美枝(1984)认为「性别核板印象」是以性别为基础,将概括化的特征,成为男、女不同的语文标记;其有列三个特点:1、人们依据不足或有限的讯息,做出过度的推论。2、过度的类化,对于人们有某些特质,便将与此特质有相关属性的皆归为同类。3、在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先入为主的判断,便下定论。张春兴(1989)认为「性别刻板印象」是一般人普遍对男性、女性行为刻板区分的心理倾向。刘淑雯(1996)认为「性别刻板印象」是概括化的特征,因性别角色分化与社会文化环境相关,随着环境变迁及人们的认知能力成熟,自然将人、事、物、观念等,过度类化,甚至有了先入为主的判断,以至于给予男女不同的标记,并予以性别归因,虽与事实可能有所出入,但为同一社会成员所接受且固定不易改变。萧佳华(2002)认为「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忽略个别差异、过度简化,且具有相当一致性的偏误态度或观念,且刻板化程度愈久,会愈强烈支持个人信念,僵固而不易改变。
综合上述学者的看法,可将性别刻板印象定义整理如下:
个体在成长、发展及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到粗浅、简化或过度类化的性别(gender)概念,而这粗浅、简化、过度类化的概念即使与事实不符,仍为人所接受,虽会随着时代潮流,文化变迁而改变,但为同一社会成员所接受且固定不易改变。
三、性别刻板印象的内涵
李美枝(1979、1984)调查中、美两国的大学生对男女人格特质,发现中、美两国的大学生具有相似的性别刻板印象,不管受试者为男性或女性,都认为男性人格特质多和成就、工作有关,故称为工作成就取向的男性化性格;而女性的人格特质与情感、人际关系有关,故称为情感社会取向的女性化性格。刘秀娟(2003)认为多数的人认为男性化特质与能力、工具性、活力有关;女性化特质则会和温和、善表达、养育性的字眼相结合。Shaffer(1996)典型的男性工具性角色,应强调个体是果断、独立、进取、能力及目标导向的。而女性的角色标准为表达性,个体协调合作性高、仁慈的、养育性的,对他人的需求较为敏感(引自刘秀娟,2003)。
李美枝(1984)分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并提出下列四点发现:
(一)性别刻板印象非常普遍,各年龄层、各阶段都持有相似的观点。
(二)性别刻板印象是文化现象,男女皆有相似的印象。
(三)男性刻板印象特质之评价高于女性刻板印象特质之评价。
(四)今日社会与传统社会一样,男性与女性对男、女角色有相似的性别刻板印象。
有关性别刻板象内涵国内外的学者研究也当相当的多,刘淑雯(1996)曾整合国内外研究,归纳出性别刻板印象的内涵、如下表所示:

性别刻板印象的内涵表

类    别

男    性
女    性
活动范围
家庭以外
家庭以内
人格特质
工作取向;生产者角色
人际取向;家庭生殖者角色
角色取向
工具性特质取向
情感性特质取向
玩具
积木、交通工具、操作性玩具
洋娃娃、柔软性玩具
游戏
主动的、攻击的、消耗的、激烈性的、自我结构式的活动
低能量消耗、被动性的、较结构式的活动,如玩洋洋、扮家家酒
自我概念
良好、对成功充满自信
害怕
成败归因
因能力而成功,因不努力而失败
因努力而成功,因能力不足而失败
赞赏点
聪明
具吸引力、有礼貌的
面临冲突时
勇于面对
妥协、逃避
职业形象
领导者角色
附带者角色
社会地位
高;尊
低;卑
家务分工
主外
主内
异性人格倾向
娘娘腔
女强人

(引自刘淑雯,1996,页10-11)

四、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性别刻板印象在社会中,对每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个人的自我概念,身心健康、友谊、爱情、婚姻、家庭、劳动生产力及权力等都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甚至是负面的影响,如:自尊形成、性绪的隐藏、家庭分工型态、男女间平均寿命不同……等(刘秀娟,2003)。
    Brannon(1976)曾经指出男性化角色刻板印象包括了四个成分:(一)要求个体不要娘娘腔像个女孩。(二)要比他人优越。(三)要能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四)比他人更有权力。而这些反应在两性关系及生活型态上,会造成男性不少压力与冲突,导致男性身体容易不健康(引自刘秀娟,2003)。这也证明了为何男性平均寿命会短于女性平均寿命的原因之一了。
    Bassow(1992)性别刻板印象会对男性、女性、社会功能产生负面的影响。男性方面:容易过度自信、行为具攻击性。女性方面:缺乏自信、表现退缩。在社会功能方面:性别刻板印象会造成男女双方对女性的歧视,「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充斥,在就业市场上,女性只能从事低地位或低薪资的工作。
    上述可知,性别刻板印象对个人、两性互动、社会功能都有负面的影响,故破除性别刻板印象也成了现今教育所重视的议题之一了。
五、结语
    有鉴于此教育部在九年一贯课程两性议题能力指标中,特别列出多项与降低性别刻板印象有关之能力指标,期望能从最基本破除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做起,重新建立两性平等的互动关系,期望能协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健康良好两性关系的祥和社会。
相关文章
 黄帝内经 28 上课笔记 营卫运行与会合(续)
 抗生素能导致伤元气?
 药误一例
 伏梁病
 中国剖宫产率超70% 医生细数剖腹"七宗罪"
 凡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