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师交流:《医者需知与患者需知》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医者需知:

    1、网诊当以慢性病为主。急症、重症、高龄老人及幼儿不宜网诊。
    2、病因不明确时或存在疑惑时,需请患者先到医院确诊,然后再用中药调理。
    3、医生当清楚所开处方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首诊开药不宜多,三剂为宜。以免药不对证,造成浪费。
    4、医生当控制所开的剂量。特别是峻猛之药,当知其可能出现的反应。
    5、不易判断的疾病,或先小剂量以药探病,或请同道参与会诊,或请患者另寻明医。
    6、相对复杂的疾病,最好医患双方通过网站短信留下手机号,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沟通或处理。
    7、有时,教训比经验更宝贵,医生既要吸收他人的经验,也要善于总结教训。适当了解一些误诊及医疗事故方面的案例,是 一种逆向学习法,对技术的提高及认识的深化大有帮助。
    8、医生是高风险职业,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已有N人在网诊过程中XX,慎之!


患者需知:

  1、疗效取决于医患双方的配合而非单方面的努力。
  2、填问诊单及反馈时,应尽量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病情,不要懒于打字而勤于吃药。
  3、不要隐瞒病情,私下服药其它药物以及根据个人想法更改处方用药及剂量,以免对医生的诊断形成干扰及误导。
  4、首诊服药宜谨慎,可先服半碗,二小时后,若无不适再加量服用。
  5、症状出现明显变化时,请及时反馈。症状加重时,即时停药,征询医生意见。
  6、一个月症状无好转,请及时更换医生。
  7、传统中医理论,经上千年反复验证,已较稳定。新的中医理论若与传统中医理论发生茅盾时,当慎重对待新理论。不要因其  学说新奇而轻信。多听听相反的意见,兼听则明。不要先一哄而上,然后又一哄而散。
      8、对于同一种疾病,10个医生,可能有10种不同的看法。患者找哪一位医生诊治,就尊守哪位医生的要求。未就诊之前宜谨慎选择医生,选定医生之后,就不要疑不定。至少应给医生二三次处方的机会。弄清病机如同破案,有时是渐渐清晰的。不放心时,可试着少少服药,边服边观察,逐渐加量。



对网站的建议:

      1、咨询室当宁缺勿滥。尽量选用有执业资格及10年医龄左右之人。民间中医之无执业资格者必须确有实效。
      2、规范问诊单及首诊诊疗程序。问诊单能否设计成电子病历?让患者只需点击选择症状即可。初诊时,医生尽量按: “症状分析---辨证结果---治疗法则---处方用药---医嘱禁忌”的格式回复。(只限于首诊)
      3、如果认真处理一个病人,网诊至少需半小时。患者多时,医生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是相当大的。短期义务咨询无妨,长期义务咨询易产生疲惫感。因此,网站若有广告收入或捐款,若对医生按一定比例付酬,会增加医生的责任感积极性。

                  ------以上所言,仅个人想法, 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杏林箫客 于 2009/4/14 18:00 编辑 www.med126.com/shiti/]
-----------虽然自己不是中医师,感觉杏林箫客先生所言甚是,希望站长先生考虑。
-----------支持箫客先生
-----------支持!
-----------支持,再建议开个专家问诊室,有3-5个老师轮流坐诊,以便不时之需,不是急需者,不能入内。
-----------支持!
相关文章
 
 橙皮丸(《御药院方》卷二。)
 第二节 腹股沟疝
 【转贴】看看美国人是怎样处理小儿发烧的
 调脉汤(《伤寒微旨论》卷上。)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