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师交流:阴黄案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黄疸分类始自《金匮要略》,分为五疸。
  《伤寒论》“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诸病源候论.黄疸诸侯》分为二十八候。
  《圣济总录.黄疸门》九疸三十六黄。还把黄疸的危重症候称为“急黄”,并提出“阴黄”一证。
  《伤寒微旨论》特设“阴黄证篇”,曰“发黄者,古今皆为阳证治之......无阴黄治法”。
  《卫生宝鉴》进一步把阳黄和阴黄治法系统化。
  《临证指南医案.疸》“阴黄之作,湿从寒化,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责之于脾....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
  《温病条辨.中焦篇》“足太阴寒湿,舌灰滑,中焦滞痞,草果茵陈汤主之,面目俱黄,四肢常厥者,茵陈四逆汤主之”。
      黄疸一证,阳黄固多,其证多急而易治,阴黄亦复不少,其证多危而重,多难治,且医者多不识或识而不敢治,今特举二案以示之。
      案一   周某,女,七十四岁,本院职工亲属。一九九七年秋,因腹满腹胀,恶心厌食而住院,诊断为甲型肝炎。治疗一周,毫无起色,遂邀门诊中医会诊。查体温36.2℃,身面微黄,色晦暗,倦卧不语,四肢逆冷。数日来只进少许稀粥,大便数日未解,小便黄而少。诊脉沉细而迟,舌苔腻而微黄。此寒湿阴黄证。同诊一老医处龙胆泻肝汤加茵陈,力辨之。处方:
       茵陈20克  草果6克  干10克  乌附片10克  炙甘草6克  茯苓30克
   数剂而出院。
      案二   王某,男,32岁,二00五年治案。素有慢性肝炎,二00五年春因发黄住襄樊市传染病医院半月余,后转至中心医院肝病科,诊为重症肝炎,治月余而病势垂危,下病危通知数次,欲搞什么换血之类的疗法,一次即需六千余元,家属恐惶。经朋友介绍求诊。见色如烟熏,如死灰,目珠昏暗。查体温37.6℃,腹大如鼓,腹水已成,二便秘涩,肛门外翻,阴囊肿大。述心中胀闷之极,时而烦躁欲死。诊脉沉细而滑,舌暗苔黄腻而滑。此湿热困顿日久,脾之阳气衰微,欲变为死阴矣。
    疏方:  茵陈60克  栀子15克  大黄10克  干姜10克  乌附片10克  滑石30克  猪苓15克  泽泻15克  大腹皮30克  苍术10克  草果6克  枳实15克
    偷服周余,诸症悉退而出院,续调治二月余而安。

-----------值得仔细玩味的案例。案一,舌苔黄、小便黄而少、数日不大便,这大概是那老医欲投龙胆泻肝的原因吧?但四肢逆冷、倦卧不语、体温36.2、脉沉细而迟,决非龙胆泻肝所能回天。茵陈四逆加草果茯苓,回阳逐湿,恰恰中病机,所以数剂即可奏功。可知医者诊病,望、闻、问、切,样样都要认真也。
相关文章
 五十五、冬月少针非痈疽之谓
 《黄帝内经》参同契之九中医的人体全息论(
 足阳明胃经
 请教小儿出痘
 人参南星丸(《朱氏集验方》卷一)
 七星剑(《外科正宗》卷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