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转贴 [推荐]脉学金口诀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推荐]脉学金口诀
            脉学金口诀

脉学金口诀,我摘录于光明中医杂志1987年第三期(见42页),原箸是吉林省已故老中医李治民,(由李维贤,李维学整理)李老享年86岁,行医61载,此为其课徒之作,体例仿《捣练子》词牌格调,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学习中医的人,刚开始接触的脉学书籍,一般都是以《濒湖脉学》为主,我也如此。后来我在光明中医杂志上见到这篇脉学金口诀,感到很是新颖。因原杂志是函授学院内部杂志,可能有很多人没有见过,我不愿自秘,抄录于此,供大家学习。

我这里抄录的不是原来的次序,为使有的词句更加顺口,故有所润改。同时对文章末尾的介绍部份也有所删节,没有征得原作者的同意就擅自发表于此,希望能谅解。以下是正文: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意思有点看不懂能有更简单的吗
-----------李维贤先生看更年期综合症看得不错
-----------把脉学搞懂了,学中医就有个好开始!
-----------我是中医爱好者,文言文又不好,一直不懂脉,看到这个,很觉开朗!谢谢谢谢!Sample Text
-----------口诀是好,但要自己学会灵活运用,肯定不是容易的事情,没有大量实践,估计很难摸到门道。
我这人比较懒,总想用现成的,如果发明个诊脉机,就像血压计或听诊器一样简单,这样,能识字的人,就能知道病情了。则中医的推广普及就为时不远了。个人认为技术上应该不难,但是,到目前为止,没发现这玩意儿普及,个人认为,只能说是中西医结合没有结合到点子上,老用别人的设备看病,怎么没有自己发明一套中医特有的设备呢?
个人觉得,普及中医,靠的是中医现代化,需要与时俱进,实现中医的标准化,电子化。但是,如果靠西医的现代化设备来实现中医的现代化,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二者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甚至是南辕北辙,一个强调微观指标,一个强调宏观系统。

最后声明:本人无意贬低该口诀的作用与价值,只是觉得普及中医,需要恰当地借鉴现代科技技术的优势,将已有经验做成“知识”。

[ Last edited by 无动于中 on 2006/6/26 at 15:45 ]
-----------
Originally posted by 西北狼 at 2005/12/21 22:19:
一直觉得脉学很神秘,一定好好研究.

不错,我也想好好地学,不知从何开始?请高人点明一下!!
-----------学中医是为了什么?是要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切脉要和临床进行结合,如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脉背的在熟又有什么用呢???
-----------已收藏,谢谢楼主,辛苦了!
感觉无论把出任何一种脉都是有病在身,不知正常健康人的脉象是咋样的?郁闷!
相关文章
 行气剂
 细辛丸(《千金翼》卷十五。)
 失笑散(《魏氏家藏方》卷九)
 人迎脉口诊
 求治疗糖尿病的医生
 程医生撰藏头诗之《遇皇后,打龙袍》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