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脉法精微:质疑:"舍脉从症"是哪里来的理论?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如题

[ 本帖最后由 yrylss 于 2007/12/15 06:34 编辑 www.med126.com/kuaiji/]
-----------今天在网上搜搜,也有有关对“舍脉从症”的内容,引文如下(雅虎) :

一、什么是“ 舍脉从症”?
网友解答1:
舍脉从症: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例如:症见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厚焦燥,而脉迟细者,则症所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胃肠,是真;脉所反映的是因热结于里,阻滞血脉流行,故出现迟细脉,是假象,此时当舍脉从症。
舍症从脉: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脉有从舍,说明脉象只是疾病临床表现的一个方面,因而不能把它作为疾病诊断的唯一依据,只有全面运用四诊,四诊合参,才能从舍得宜而获得正确的诊断。

二、“舍脉从症,舍症从脉”的做法是否有悖于四诊合参的诊断原则?
网友解答1:没有。
网友解答2:临床上,病人的病不会跟书上生得是一模一样。书上所写的症状都是些典型的症状,而根据这些典型的症状,就会有典型的脉象。
所谓知常达变,我们念书当然要想知道一些典型的病理症状,但是在临床上是要灵活变通的。要“知常”,才能“达变”。
所以中医难就是难在这里,遇到疑难杂症时,到底是舍脉从症,还是舍症求脉,这就要看个人的本事以及领悟能力了。
对于你以上所说的,是否有浡于四诊合参的诊断原则,就如我所说的,病人不会照着书上生病的道理一样。

问题是:
所谓的“症真脉假”、“症假脉真”的脉,实际上都没有“假”,都是气血状态的真实反映。上例中的实热内结胃肠,此时病人已虚,在治疗中独取攻伐必然不妥甚至危险,必须扶正。那么扶正的依据是什么呢?是脉。并没有舍。
既然没有舍脉却又以“舍脉”的理论来指导中医,是不是会误导,是不是会造成如网友2所说得那样增加了理解中医的“难”度?
又,“知常达变”是中医较高的层次,是需要多年的临床才能获得的,不是一句话的事儿。那么问题就来了,在未“知常达变”之前,在“舍脉从症”的观念指导下,曾经或者还将对中医临床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比方说一个人把头打破了那就不需要脉象了,以症为主。
-----------谢谢参与!
这种情况就不找中医了。等到找中医的时候是需要脉的。
-----------我认为:不依脉论治,不是中医!
-----------比如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例:患者时常觉得上腹不舒,时有胀痛。舌常;六脉微滑,均匀,无局部特征性脉象。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胃炎。这种情况中医怎么入手?
相关文章
 中广协发布新规 奶粉不得宣传使孩子变聪明
 手淫伤身腰痛,耳鸣,早泄,多梦
 浮萍百七十八
 猪肾汤(《女科百问》卷下。)
 理[行]气调经
 有本"伤寒论今译"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