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从经济体制说起——老丁说中医(12)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老丁说中医 于 2012/12/10 20:56 编辑



十二、从经济体制说起



      掌握了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系统间的演化、系统的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之后,就可以来认识模糊科学的思想方法了。该思想方法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放弃微观、把握宏观、求得整体。要阐释这一核心内涵,我们不妨从经济体制说起。

      当今中国的中老年人,对于计划和市场这两种经济体制,差不多都有切身的体会。

      计划经济体制体现了决定论的思想方法,其特点是通过计划把社会经济系统人为地改造成为一个线性可控的系统,并将整个系统从微观方面到宏观方面都实行严格的计划控制。从社会管理的眼光看,这是一种对社会实行全面管理的管理模式,社会并因之而实现了“均贫富”的理念,但同时也在微观方面牺牲了各个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在宏观方面牺牲了社会繁荣发展的生机,久而久之,社会经济走向了萧条萎缩。

      市场经济体制则让社会经济系统还原为非线性系统,它放开了国家对系统微观方面的控制,强调的是对系统宏观方面的调控。这样,从系统微观方面看,各经济主体都释放或者被迫释放出了各自的能量,从宏观方面看,国家牢牢把握了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营和发展势态,中国社会经济缘此而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这种体制体现的是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

      毋庸置疑,两种经济体制均有其科学性,但这种科学性都是植根在相应的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之上的。既然社会经济系统的本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所以真正科学的管理模式应该是放开微观、把握宏观、求得整体效益的市场经济体制。

      事实上,从国家全局的角度来说,具体的、单个的微观经济之运作是随机性的,是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基于各自的个体利益原则而不停地运动的。即所有的微观经济主体,总是依照市场状况决定着各自的具体经济行为。国家对它们的具体经济行为既无法把握,也不应该去把握——如果硬性地去干预、把握,则它们的活力终将会丧失殆尽。但由于微观经济主体有千千万万个,数量上是个实足的“大数”,因而在它们随机性的具体经济行为下面,却蕴含着宏观上的必然性发展趋势。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来说,这种宏观方面的必然性的发展趋势,它们却是无力干预的,需要求助于国家力量的把握。由此所形成的放开微观、把握宏观、求得整体效益的市场经济体制思想原则,充分释放出了科学的光芒。

      与上述经济体制的原理相类比,西医所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其克服疾病的原则,是从病因病理到药理方理,实行全面的把握控制,也就是对系统的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均实行把握控制。而中医则采取了“市场经济体制”,它放开了系统的微观方面,只把眼光牢牢盯在宏观方面,求得病人身体之整体效益。这里我们不妨再重述一下此前的一段文字——

    当你向中医师问起由于什么病菌导致了怎样的生物反应、进而导致了便秘时,他什么也答不上来,而只会说你“阴虚火旺”、“胃火炽盛”之类的“模糊”概念,但他的药却确确实实地把你的病给治好了!

      显然,“病菌导致生物反应,进而导致便秘”,属于病理系统的微观方面问题,被中医师放弃不论了;而“阴虚火旺”、“胃火炽盛”之类的症候,则属于病理系统的宏观方面,它被中医师紧紧抓住并依之来辨证论治、开方处药,最终赢得了整体效益。

      既如此,西医克服疾病的程序,总是要把针对一种疾病的理法方药诸系统都改造成为线性可控的系统,在把握了系统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之后,才能按“公式”而行。

      我们说,能够全面把握系统各个方面,固然是好事。但如前所述,自然界存在的线性系统,是一种罕见的例外,或者是近似的、理想化的假设;非线性系统才是一般的、常态的。就是说,西医的思想方法注定了它所能够应对的疾病是有限的。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科学思想方法是在各种各类系统当中都相通的科学之魂,作为非决定论思想反映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科学的,同样作为非决定论思想反映的中医,也当然是科学的!并且,放开微观、把握宏观、求得整体,恰恰反映了这种科学思想方法的机智和精明!换言之,中医治病,体现了“巧干”特色。

      另一方面,对于非线性系统,如果硬要套用决定论思想方法,则反而会失去科学性。比如,对于中国当今的社会经济来说,如果你还要适用计划经济体制,那你的做法反而是“反科学”了!这就是说,对于非线性系统,只有适用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才是科学的选择。对此,我们再重述一下此前的一段文字——

    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些客观存在,采用“模糊方法”,反而比采用精确描述的方法更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更能够把握事物的全局;甚至,采用精确描述的方法,反而会使事物越描述越混乱,以致于无法把握事物。

相关文章
 胎痛
 金粉饼(《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请朋友推荐哈尔滨的中医高人
 桂心丸(《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1
 紫金膏(《普济方》卷二七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