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患杂谈:我父亲脖子处颈椎病,有人说川芎加生姜可治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我父亲职业是司机。所以颈椎不好,经常会疼痛,而且有时候会引发眩晕呕吐现象,他平时饮食上就喜欢吃肉食,我听有人说川芎加生,捣碎,涂到颈椎处可以缓解和治疗颈椎,不知道这个方子有没有作用?
-----------颈椎病



  颈椎病是因为颈椎发生病变而导致的疾病。确切而言,是指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颈椎病是针灸临床非常常见的疾病,以前多归于中老年疾病之中,好发于40~60岁之间的人群。但现在由于生活及工作环境的改变,很多年轻人也患有此病,使该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头、颈、肩、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疼痛可表现为局部钝痛或隐痛,也可为刺痛,或为放射痛,沿上肢向手部放射并伴麻木感,也有病人表现为偏头痛,限于颞部,跳痛或灼痛,并伴有眩晕,还有可能表现为牵拉痛,出现类似于心绞痛或胃痛的症状。除疼痛外,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重者可出现肢体力弱,大小便失禁,瘫痪,其他如头晕、心慌等交感神经受累的症状。
  一、颈椎病变。虚实夹杂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的退行性变而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及其他组织引起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老年人多发病。长期以来,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缺乏完整的认识,治疗上也停留在对症治疗的水平,往往根据病人所诉症状而将其归入相关的病证中。例如以颈项疼痛为主者,便归之于痹证论治;以眩晕为主者,便以眩晕论治;若出现肌肉萎缩,肢体痿废者,便以痿证论治。虽然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却背离了见病知源、治病求本的原则,势必影响疗效,甚则贻误病情。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确有疗效的治疗方法。
  在《内经》中已有与颈椎病相类似的症状描述。如《灵枢·经脉》中说:“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不可以顾,肩似拔,膈似折……颈颔肩懦肘臂外后廉痛。”《灵枢·五邪》指出:“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肩背颈项强痛,时眩。”《素问·长刺节论》还说:“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这些都说明肾气不足,肾虚不能濡养筋骨,且腠理疏泄,卫外不固,易受风寒之邪侵扰,至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等诸症。杨甲三教授对颈椎病的认识与《内经》中的论述相一致,即以肾气不足为本,外邪袭络为标。
  颈椎病多发于40岁以后,属于中老年疾病,或发于年轻者,也多因劳损而致,病位主要在颈项部的筋骨关节。针对这些特点,杨甲三教授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阴气”主要是指肾阴。说明人过中年,肾气不足,起居活动衰退。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阴是人体一身阴液之根,是肾气的物质基础,亦即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了人体随着肾气的增长而逐渐成长壮大,又随着肾气的衰少而走向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而肾气的盈亏消长过程就是肾阴的盈亏消长过程。
  肝与肾同居下焦,水木相生,乙癸同源,肾阴虚,肝阴亦虚。筋骨失养,则筋骨懈坠。故王冰说:“肝气养筋,肝衰故筋不能动,肾气养骨,肾衰则形体疲极。”肝阴虚,则胆气亢,少阳枢机不利,影响关节的枢纽功能。颈项支撑头颅,连接躯体,是人体枢要部位,所受影响尤为明显,故活动不利。肾虚则膀胱气弱,卫外不固,风寒外袭,头项先受之,故头项疼痛。三焦合属于肾,故本病可累及三焦经,出现上肢疼痛,手指麻木。肝肾不足,阴虚于下,阳亢于上,或风阳内动,头晕目眩,甚则眩晕欲仆。因此,杨甲三教授认为本病具有本虚标实、下虚上实的特点。初起时,以标实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的发展,肝肾亏乏,气血耗伤,损及后天脾胃,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肌肉萎缩,筋骨拘挛,肢体痿废,本虚则成为本病的主要因机。
  二、循经论治。勿忘夹脊基于以上认识,杨甲三教授对颈椎病的治疗提出了标本兼治、补泻兼施的原则,尤其强调早期治疗,以阻断疾病的发展。该病虽根于肝肾不足,但其症状却主要反映于体表头项阳位,故治以清上补下之法,穴取阳经腧穴为主,基本穴’
  方为:风池、天柱、列缺、后溪及颈部夹脊穴。具体应用时尚可根据临床症状加减化裁。
  这组配穴配伍精当,体现了杨甲三教授深厚的针灸学造诣。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之穴,是足少阳与阳维之会,既能平熄少阳上扰风阳,又能疏散外感之风邪,为治风之要穴。
  足少阳为枢,主骨所生病,风池位于颈项部,具有疏利颈部关节的作用。《针灸甲乙经》记载日:“颈项不得顾……风池主之。”《针灸大成》记载其能治“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可见其主治功能切合本病病机和症状。天柱穴因穴居颈项部而得其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能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是治疗颈项部疾病的要穴。《针灸甲乙经》载:“眩,头痛重,目如脱,项似拔,狂见鬼,目上反,项直不可以顾,暴挛,足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百症赋》日:“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交经八穴之一,通于任脉,肺主皮毛,络穴可沟通表里,故列缺具有宣肺散邪、通调任脉之功,宣散外邪,疏通经络,可治头项疼痛。<四总穴歌》便有“头项寻列缺”之论。任脉属肾,主一身之阴,且肺肾金水相生,虚则补其母,故又具益阴之功,补肾之阴治本。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亦为交经八穴之一,通于督脉。输穴善通经脉而利关节,故《灵枢·本输》指出“输主体重节痛”。后溪可疏通项背部经气,正如《针灸甲乙经》所言:“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后溪主之。”后溪通于督脉,故可以清上焦虚热,平熄上扰之风阳。后溪配列缺,一个通调任脉,益阴潜阳,一个通调督脉,疏风清热,使任督畅达,阴阳和调。
  尤值一提的是颈夹脊这组穴位,其位于各相应颈椎棘突问,旁开中线0.5寸。常用的为第4颈椎至第7颈椎的两侧共8个穴位。这是杨甲三教授根据华佗夹脊穴的定位及功用发挥而来,虽尚未收入正式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中,但临床应用却较多,并有较好的疗效。其从经脉分布上看应属于督脉或膀胱经,从作用而言,主要在于疏通颈部气血,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功能。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看,每穴下都有相应椎骨下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分布。针刺该组穴位后可以改善局部内环境,使受压迫的神经血管功能得到改善。故这组穴位的应用结合了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纵观全方,风池、天柱祛风散邪,疏通经络,以治标为主;列缺、后溪既散邪通脉治标,又补下清上,调和阴阳,而收治本之功效。夹脊穴汇通中西,直治病位所在。可见其组方严谨,丝丝入扣,颇见功底。
  杨甲三教授称此组配穴为“颈椎病常规用穴”,在临床运用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化裁,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如眩晕加百会,手指麻木加外关、八邪,肩背疼痛加阿是穴,头痛加太阳、外关,心慌、胃痛加内关。

-----------处方:制白僵蚕12克白菊花9克葛根30克川芎克丹参30克炒当归9克威灵仙12克赤芍12克姜半夏9克炒陈皮9克炒骨碎补12克7剂。
  评析:因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头痛、头晕。杨氏在治疗中常予熄风解痉、活血通络之法,尤重活血行瘀升发清阳,方中以白僵蚕、匀菊熄风清肝,川芎、赤芍、丹参、当归活血养血,大剂葛根升清止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血管,威灵仙通络止痛。骨碎补治肝肾风虚、筋脉拘挛,姜半夏、陈皮伍之则以和胃降逆。全方配伍恰合病机,服之多能明显缓解症状。
相关文章
 龙骨散(《圣惠》卷六十八)
 二十六、〔唇〕
 自学成材当中医,一干36年
 红参怎么制作的?
 直指人心---佛教与社会科学:学会放下
 南星膏(《古今医鉴》卷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