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本草经解:白蒺藜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气温.味苦.无毒.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炒去刺)

白蒺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www.med126.com.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升味降.秉火气而生阳也.主恶血www.med126.com/sanji/者.心主血.肝藏血.温能行.苦能泄也.症者有形可征也.有形之积聚.皆成于血.白蒺藜能破之者.以入心肝而有苦温气味也.痹者闭也.喉痹.火结于喉而闭塞不通也.温能散火.苦可去结.故主喉痹.乳难.乳汁不通也.乳房属肝.气温达肝.其乳自通.白蒺藜一名旱草.秉火气而生.形如火而有刺.久服心火独明.火能生土.则饮食倍而肌肉长.肝木条畅.肝开窍于目.故目明.木火通明.元阳舒畅.所以身轻也.

【制方】

白蒺藜同归身.治月经不通.同杞子、菟丝子.治肝虚.同五味、yin羊藿、杞子、海螵蛸.治肝虚阳痿.专为末服.治一切郁症.明二三十年之目疾.

相关文章
 中药材贸易门槛日渐升级
 一药方两次抓药味道颜色各异
 固齿明目方(《鲁府禁方》卷二。)
 求根尘老师讲六气解中的图表
 防蚂蝗叮伤
 张进良医生于卫生部中老年健康专业委员会发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