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神经干刺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神经干刺法

  神经干刺法,又称神经干刺激,是一种结合西医解剖知识,应用毫针或其他穴位刺激法直接刺激外周或交感神经干上的某些穴点,达到治病目的的方法。本法在六、七十年代就已在临床上应用,早期主要以刺激周围神经为主,目前已扩展到了刺激交感神经。在刺激的方法上,也从单纯的毫针刺,逐步增加电针、注射针头刺激及穴位注射等法,不仅使疗效有所提高,且使治疗的病种日益扩大。

  [主要刺激区]

  神经干刺法的刺激区以神经点为主,这种神经点的定位有的本身就是腧穴,有的则为特定的部位。现将重要的神经点简介如下。

  一、坐骨神经点:系坐骨神经结节外缘与髂后上嵴连线,再与股骨大转子尖部作一水平线(通过臀中裂上端)两线相交处;或股骨大转子尖部与坐骨结节间连线中、内1/3处。

  二、胫神经点:?窝中央横纹正中处,即委中穴。

  三、臂丛神经点:即扶突穴。

  四、桡神经点:曲池穴。

  五、股神经点:冲门穴。

  六、马尾神经点:腰俞穴。

  七、腓总神经点:阳陵泉穴。

  八、面神经点:耳垂与颊面部皮肤交际点直下3分左右处。可用指甲轻轻划动得一直径约3毫米之绳索状物,此即面神经干。在治疗时,亦可取耳垂前,耳轮切迹与耳垂根连线之中点为针刺点。

  九、颈交感神经点:甲状软骨两侧旁开1.5厘米处。

  [操作方法]

  神经干刺法以毫针刺为主,亦可通电针仪,或行穴位注射。

  各神经点针刺法如下:

  一、坐骨神经点:用5~6寸长之毫针,直刺入穴,缓缓送针,并反覆轻轻提插探寻,当刺中神经干时,即可出现电击样针感向足部放射。此时可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提插之法,运针10~20次即可取针。

  二、臂丛神经点:用2寸长28号毫针,快速进针后,直刺,缓缓送针,向不同角度探寻,进针深度约1.0~1.5寸,刺中后,酸麻或电击感向肩臂部或手部放射,略作提插,或取针或留针,如接通电针仪,电流量宜小,以防引起患者不适。

  三、面神经点:用26~28号1.5寸针或1号注射针头垂直刺入,当刺中面神经干时,患者感轻微疼痛,同时可观察到面部肌肉抽搐,并会出现轻度面瘫。

  四、颈交感神经点:令患者仰卧,充分暴露颈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左手食指及中指将颈动脉及胸锁乳突肌向外推开,右手持24~26号毫针,在神经点直刺3~4厘米深度,针尖抵达颈椎横突的前方,使患者头部产生麻胀感,并可出现面部发热、皮肤温度升高、出汗、脉搏加快及瞳孔扩大或缩小等交感神经反应。留针约10~15分钟,在留针期间可运针2~3次,只作轻度捻转,不提插。

  其他神经点刺法,大致相似。应注意的是,在针刺时,要避开较大的血管,特别是动脉血管。除个别情况外,刺中神经干之后切勿乱捣猛插,施行粗暴手法,以免损伤神经。电针时,电流强度宜小;穴位注射时,不可用刺激过强的药物。

  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应病症]

  坐骨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偏瘫、截瘫、尿潴留、面神经麻痹、肩关节周围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时毛的说法,应叫N触激术
相关文章
 卷四
 保和汤(《简明医彀》卷四。)
 目热尿黄,肝胆湿热,吃啥方都反而更热
 化癥丸(《圣惠》卷七十一)
 舌强
 肛门湿疡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