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类经:二十六、脉有阴阳真脏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素问阴阳别论)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四经应四时,肝木应春,心火应夏,肺金应秋,肾水应冬;不言脾者,脾主四经,而土王四季也。十二从应十二月,手有三阴三阳,足有三阴三阳,以应十二月之气,而在人则应十二经之脉也。所谓从者,即手之三阴从脏走手等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脉有阴阳,最当详辨。必知阳脉之体,而后能察阴脉;必知阴脉之体,而后能察阳脉。阳中有阴,似阳非阳也;阴中有阳,似阴非阴也。辨阴阳未必难,辨真假为难耳。误认者杀人反掌。)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阳者,如下文所谓胃脘之阳,即胃气也。五者,即五脏之脉,如肝弦、心钩、脾 、肺毛、肾石也。以一脏而兼五脉、则五脏互见,是为五五二十五脉也。然五脏之脉,皆不可以无胃气,故曰凡阳有五;而二十五脉亦皆不可无胃气,故又曰五五二十五阳也。)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阴者,无阳之谓。无阳者,即无阳明之胃气,而本脏之阴脉独见,如但弦但钩之类,是为真脏,胃气败也,故必死。)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胃属阳明。胃脘之阳,言胃中阳和之气,即胃气也,五脏赖之以为根本者也。故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脉无胃气亦死,即此之谓。脘音管。)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能别阳和之胃气,则一www.med126.com有不和,便可知疾病之所。能别纯阴之真脏,则凡遇生克,便可知死生之期也。按∶玉机真脏论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其义与此互有发明,所当并考,见藏象类二十四。别音鳖。)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三阳在头,指人迎也。三阴在手,指气口也。太阴阳明论曰∶阳明者表也,为之行气于三阳。盖三阳之气,以阳明胃气为本,而阳明动脉曰人迎,在结喉两旁一寸五分,故曰三阳在头。又曰∶足太阴者三阴也,为之行气于三阴。盖三阴之气,以太阴脾气为本,然脾脉本非气口,何云在手?如五脏别论曰∶五味www.med126.com/sanji/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而变见于气口,气口亦太阴也。故曰三阴在手。上文以真脏胃气言阴阳,此节以人迎气口言阴阳。盖彼言脉体,此言脉位,二者相根据,所谓一也。气口义见藏象类十一。)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此与前节稍同而复言之者,盖前以真脏胃气言,而此以阴阳表里言,是正与玉机真藏论者同,二义相关,皆不可缺,观者当会通其意可也。忌时,言气有衰王,病有时忌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阴阳之理,不可不熟,故曰谨。独闻独见,非众所知,故无与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脉之阴阳,其概如此。得阳者生,得阴者死,此其要也。)

相关文章
 胃痛误诊为胸痹病案
 曾青
 跨鹤丹(《解围元薮》卷三。)
 半夏泻心汤有这么黄?
 青蒿是不是茵陈?
 可否请介绍一下猴枣?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