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脉因证治:六十四、杂证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湿热,相火病多,土火病多。气常有余,血常不足。肥人血多、湿多;瘦人气实、热多。白者,肺气弱,血www.med126.com/yishi/不足;黑者,肾气有余,忌黄 。热伤血,不能养筋,故为拘挛;湿伤筋,不能束骨,故为痿弱。

气属阳,无寒之理,下用补相间;劳病忌寒药,此东垣之旨也。寒不得热,是无火也;热不得寒,是无水也。肺,非吐不可。

辛苦、饥饱,疼痛皆伤血。服药之力峻,www.med126.com/rencai/须用酸收。指甲卷,是血少不养筋。身如被打,湿伤血也;亦有血虚而痛。腑病责脏用,脏病责腑用。气血弱,远枳壳,以其损气也;血盛忌丁香,以其益气也。

治病先调气。病分气血阴阳。昼增夜静,是阳气病,而血不病;夜增昼静,是阴血病,而气不病。夜静日恶寒,是阴上溢于阳;日夜并恶寒,是阴部大盛,兼有其阳,当泻其寒、峻补其阳。夜静日热,是阳盛于本部;日静夜恶寒,是阴盛于本部。日安夜躁烦,是阳气下溜于阴中,当泻其阳,峻补其虚;日恶寒夜烦躁,为阴阳交,饮食不入,必死。伤寒中暑,与伤饮食一般。人火正治,诸龙火反治。

诸病有郁,治之可开。恶心,有热,有痰,有虚。悲者,火乘金。阳绝则阴亏,阴气若盛,阳无暴绝之理。虚劳,不受补者死。诸病发热者,风、寒、暑、湿、燥、火七情,皆能发热。寒湿同性,火燥同途,非也。寒宜温之,湿宜燥之,火宜降之、凉之,燥宜润之。诸病寻痰火,痰火生异证。

诊脉、观形、察证,三者殊途,不可执一。

诸病先睹胃气。

相关文章
 什么时中医选拔特长生,中医如同体育一样,跑
 足底疗
 对萧言生作品的疑问2
 肉芽肿求助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加减参苏饮(《痘疹全书》卷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