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黄帝内经:《内经》针刺法在临床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陆伟慧


《内经》是一部中医巨著,书中不仅载述了中医的基础医学,而且用了很大的篇幅记述了针灸医学的内容,《内经》中论述的经络理论、针法、灸法等内容,是后世针灸各家学说形成的基础,更是指导针灸临床工作的宝典。笔者在工作中学习体会《内经》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一些病证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齐刺法治疗膝关节软组织损伤

    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灵枢·官针》)

    临床应用  齐刺法就是在病证局部垂直刺一针,然后在同一水平相距寸许两边各斜刺一针,治疗一些小范围的寒湿痹证有独到的疗效。

    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多见,属于痹证范畴,该病证多为跌仆劳损,寒湿邪侵袭,引起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行走不便,上下楼梯更为疼痛。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病位局限,且多由寒湿引起,在治疗中使用齐刺法,通电针仪30分钟,针毕加拔火罐,共奏行气活血、祛寒除湿、温经通络之效。在治疗31例膝关节软组织损伤中,23例治疗20次内痊愈,8例治疗30次内痊愈。

    缪刺法治疗落枕

    夫邪客于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素问·缪刺论》)

    临床应用  缪刺法是根据经脉有左右相交相会,左注右,右注左的原理而采取的疏导络脉的方式,是采取左侧病取右侧穴位,右侧病取左侧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适用于一些病位表浅的疾病。“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缪刺法是调治络病的浅刺法,与调治经病之巨刺法是不同的。

    落枕临床多表现为晨起颈项疼痛,不能随意活动,常为寐中卫气内行于阴,汗孔开疏,风寒之邪乘虚外袭所致,病邪多在表浅络脉。患者往往起病急,痛苦甚,但舌质、脉象变化不大,故采用缪刺法达到调和肌络,祛散外邪的目的。取左侧外关穴,得气后,持续捻针,边捻针边令患者活动颈项,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患者仍需活动颈项),起针后局部拔火罐。经治28例患者,均在治疗2~3次后症状消失。

    刺络放血法治疗急性扭伤

    刺留血奈何?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入于经,以成其疾。(《素问·调经论》)

    刺出其血,其病立已。(《素问·离合真邪论》)

    临床应用  点刺放血法也为针灸治病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为:在病症局部视其浅表怒显的小络,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少许,再拔火罐,使恶血随而弃之。

    点刺放血法在临床上多用于一些急性扭伤者,当急性扭伤时,邪气侵入人体,尚未与真气结合,这时宜及时刺络放血,早遏其路,以祛邪外出。取?窝处怒显小络,消毒后点刺出血,局部拔火罐。共治疗27例,1次显效,5次内均痊愈。

    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灵枢·官针》)

    临床应用  半刺法属于浅刺,指进针的深度多为0.2~0.3寸,出针快,且手法轻,适用于病邪尚在卫表的一些轻证。周围性面瘫初起多为外感风寒或疲劳过度致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中经络,导致面部气血不畅,脉络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致口眼歪斜。病证初起邪尚在卫表,故用半刺法刺穴位,轻泄邪气,宣肺固卫,调整局部经气。取左攒竹、阳白、地仓、下关、四白、双合谷,均浅刺0.2寸,留针20分钟,起针后下关穴拔火罐1枚。34例患者,针刺10次内痊愈为21例,15次内痊愈7例,20次内痊愈6例。

    调气法治疗顽固性呃逆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灵枢·终始》)

    临床应用  针灸调气法即通过针刺穴位,激发经气,疏导经络,纠正体内脏腑经络之气不平衡的病理状态,达到脏腑调和,经气畅通,阴阳平衡。

    顽固性呃逆临床上多见,尤其是手术后的病人。笔者在临床多采用经验用穴攒竹穴治疗,大多能一针见效。攒竹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夹脊抵腰中……”脏腑俞穴都循行在膀胱经上,针刺攒竹穴的疗效就是通过调整脏腑经络之气,纠正了腑气上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针刺双侧攒竹穴,得气后用中等刺激捻针,至患者有泪水为止,留针1小时。39例患者,针刺1次止呃29例,针刺3次止呃10例。
相关文章
 姜桂汤(《回春》卷五。)
 治前列腺炎点穴按摩验方
 民间中医讲坛(5):人工降雨法治肺炎难断对
 我也说几句
 逻辑学
 柴胡调经汤(《兰室秘藏》卷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