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伤寒寻源:辨湿温一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仲景论湿病.未尝明言湿温.然湿温之病状.可即仲景论中.比类得之.王叔和于仲景伤寒论.剔出痉湿 三种以为宜应别论.其于湿病首列湿痹.即从太阳辨证.曰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则是湿证中同有头项强痛恶寒之太阳病.其类于伤寒者以此.然湿痹之病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故当利小便.使湿邪从太阳之腑而www.med126.com解.是湿也.而不必其兼温也.又云.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此又示人以谛实湿病之法.然湿病多端.亦不必尽属兼温.因思仲景已分明揭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www.med126.com/hushi/者为温病.以所言种种湿证.与此条之温病互勘.则湿温之病状.可得而言矣.湿温初起.所见之太阳病.头痛腰痛.骨节烦痛.与太阳伤寒同.以湿病本主身疼也.发热.汗出.恶风.与太阳中风同.以温邪本易汗出也.但风寒之邪.由表入里.湿温之邪.由里出表.故当太阳病初起时.其蒸郁之气.即已弥布三焦.故或往来寒热.胸膈痞满.呕吐.不欲食.或腹中痛.不大便.或下利稀臭水.表里之病.往往一时并见.以上各证.不必悉具.必兼口渴舌上胎者.此属湿温之定证.又湿病脉多沉细.湿既兼温.脉不尽沉.温病脉浮.温复挟湿.其脉又不尽浮.不浮不沉之间.其中候必数.以数之甚与不甚.别邪之轻重.病之缓急.合此脉证互参.始知仲景不言湿温.而湿温之脉证在其中.湿温之治法.即在其中矣.读仲景书.当知比类.不知比类.即风寒之显然者,尚且目眩.奚况湿温哉.

相关文章
 温中汤(《揣摩有得集》。)
 蔡长福医案“嘴唇外翻”
 一到秋天我就眼睛发干。鼻子发干。喉咙不舒
 清窍
 青盐丸(《卫生宝鉴》卷十四。)
 土郎中“转正”的运城模式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