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四圣心源:鼻口根原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鼻口者,手足太阴之窍也。脾窍于口而司五味,肺窍于鼻而司五臭。人身之气,阳降而化浊阴,阴升而化清阳,清则冲虚,浊则滞塞,冲虚则生其清和,滞塞则郁为烦热。上窍冲虚而不滞塞,清和而不烦热者,清气升而浊气降也。浊降而清升,故口知五味而鼻知五臭。

而口鼻之司臭味,非第脾肺之能也,其权实由于心。以心窍于舌,心主臭而口主味。鼻之知五臭者,心也;口之知五味者,舌也。心为君火,胆与三焦为相火,三焦升则为清阳,胆木降则为浊阴。三焦陷而胆木逆,清气降而浊气升,则鼻口滞塞而生烦热,臭味不知矣。

而清气之升,由鼻而上达,浊气之降,自口而下行。盖鼻窍www.med126.com/wszg/于喉,口通于咽,鼻者清气之所终,口者浊气之所始也。喉通于藏,咽通于府,喉者地气之既升,咽者天气之初降也。浊气不降而清气下陷,则病见于口;清气不升而浊气上逆,则病见于鼻。故鼻病者,升其清而并降其浊;口病者,降其浊而兼升其清。

升清之权,在于太阴,太阴陷则乙木不能升其清;降浊之机,在于阳明,阳明逆则辛金不能降其浊。得升降之宜,则口鼻之窍和畅而清通www.med126.com矣。

相关文章
 外科理例 24 男女痈疽治法不同 上课笔记
 麝香散(《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吴氏集验
 加味二陈汤(《金鉴》卷五十八)
 诸脉主病
 寻找太原的中医~~
 异功散(《种痘新书》卷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