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晕针: 1 、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过度劳累、体质虚弱、医生手法过重等原因诱发。 2 、处理:立即停止操作,退出全部留针,使患者平卧。轻者休息数分钟,饮用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重者指掐或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穴,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采用综合措施,给予输液、抗
休克治疗。
-----------二、滞针: 1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导致肌肉强烈收缩;或捻转针时角度过大,或连续进行单向捻转,肌纤维缠绕针身;或留针时移动体位,均可造成滞针。 2 、处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延长留针时间,使局部肌肉放松。因单向捻转造成肌纤维缠绕者,可反方向捻转出针。也可按揉局部,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转移患者注意力,然后将针拔出。切忌硬拔。
-----------三、弯针: 1 、原因:施术者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进针后患者体位移动。针柄受到外物的碰撞、压迫。滞针时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2 、弯曲度较小的,停止运针,将针缓缓退出。弯曲度较大者,应顺着弯度依势外引。因患者体位改变者,恢复原来体位,再退针。切忌强力拔针,避免引起折针、出血。
-----------四、断针: 1 、原因:针具质量低劣;针身、针根处剥蚀损坏未被及时发现;强力提插捻转导致肌肉强烈收缩;留针时体位改变;弯针、滞针时处理不当。 2 、处理:医生应态度冷静、沉着,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如断端暴露于体外,可用手或镊子取出;如断端完全没于皮肉内,应在 X 光定位后,外科手术取出。
五、血肿: 1 、原因:针尖弯曲带钩,或进针时刺伤血管。 2 、处理:轻者不做处理。重者局部轻轻按摩,促进瘀血的消散吸收,减轻症状。
-----------六、针刺性
气胸: 1 、原因:针刺胸背穴位时针具穿透胸腔,伤及肺组织,导致气胸。 2 、处理:要求患者镇静,消除恐惧心理,半卧位休息,严密观察,给予镇咳、抗生素防止感染及对症治疗。一般胸腔积气少的可自然吸收。积气量大的应行抽气减压,必要时给予抢救治疗。
七、刺伤重要内脏: 1 、原因:施术者缺乏必要的解剖知识,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清楚,以至进针过深造成。 2 、处理:轻者卧床休息后可自愈。重者需立即进行抢救治疗,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八、刺伤脑
脊髓: 1 、原因:针刺脑脊髓附近穴位时进针过深或方向不当造成。 2 、处理:轻者安静休息,重者请神经科会诊,及时进行抢救治疗。
九、意外事件的预防: 1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
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 、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 、眼区、胸背、肾区、项部,
胃溃疡、肠粘连、
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总结的不错!
-----------学习!!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