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幼科指南:疟疾门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总括

疟疾者,多因夏伤于暑,其气含入于荣内,至秋复感寒风,则荣卫合邪,而病始成www.med126.com/yishi/。发时阴阳相并,故或寒或热也。

乃有每日作者,因初病邪气尚浅,伏藏于荣,随经络而行故也。其间日作者,因邪已深入脊膂间,伏藏于冲脉故也。其昼发者,因邪在三阳之浅;夜发者因邪在三阴之深。疟将退者,亦由夜而昼,由间日而至每日。此去阴就阳,由深而浅,病将已矣。治者,须详细分明别之也。

寒疟风疟

凡疟疾,先伤于寒,后伤于风,故先寒后热,身体无汗,此为寒疟,不须细详。如先伤于风,后伤于寒,故先热后寒,身体有汗,此为风疟,亦已详明。如寒疟,以麻黄羌活汤之剂为主;如风疟,惟桂枝羌活汤斟酌用之。

食疟

食疟者,因小儿饮食无节,复感风暑之气,以致寒热交作,胸腹胀满,www.med126.com面黄恶食,痞闷不通也。但食有轻重,轻者须用柴平汤之剂主之;如重而便 者,用加味大柴胡汤攻之,则积滞清,而疟渐退矣。

疟痰疟饮

小儿素有痰饮,复因外邪凝结脾胃,故多呕逆,面黄目肿,胸膈膨胀也。若疟疾已经汗下之后,表里无证,宜用清脾饮以和之。如痰盛者,用清脾饮加橘红半夏;饮盛者,加苍术茯苓;若气已虚弱,加人参以扶其正。

相关文章
 蝇翅黑花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
 神奇的风池穴——退烧
 无论直炙或者温炙法都无法治愈肾结石
 灸疗中耳炎?
 [转帖分享]曲黎敏: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讲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