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中藏经:寒热论第七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

又,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皮寒而燥者,阳不足;皮热而燥者,阴不足。皮寒而寒者,阴盛也;皮热而热者,阳盛也。发热于下,则阴中之阳邪也;发热于上,则阳中之阳邪也。寒起于上,则阳中之阴邪也;寒起于下www.med126.com/kuaiji/,则阴中之阴邪也。寒而颊赤多言者,阳中之阴邪也;热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阳邪也。寒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阴邪也;若不言者,不可治也。阴中之阴中者,一生九死;阳中之阳中者,九生一死。阴病难治,阳病易医。诊其脉候,数在上,则阳中之阳也;数在下,则阴中之阳也。迟在上,则阳中之阴也;迟在下,则阴中之阴也。数在中,则中热;迟在中,则中寒。寒用热取,热以寒攻,逆顺之法,从乎天地,本乎阴阳也。天地者,人之父母也;阴阳者,人之根本也。未有不从天地阴阳者也。从者生,逆者死,寒之又寒,热之又热者生。金匮大要论云:www.med126.com夜发寒者从,夜发热者逆;昼发热者从,昼发寒者逆。从逆之兆,亦在乎审明。

相关文章
 妊娠烦躁口干方论第十
 睡惊散(《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吉氏家传
 知母
 术附汤(《云歧子脉诀》)
 韓國聲稱 釋迦牟尼是韓國人
 JT气能生水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