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医不能习惯于“古人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每每被众多老中医的“独门秘诀”撞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理论创新与方法学重点研究室主任黄龙祥研究员就心生疑问:“治疗同一个病证,李大夫说这个穴位好,王大夫说那个方法好,他们不会骗我,但为什么会有几条路"通向罗马"?”

这样的困惑让他试图通过对国内外近50年所有关于针刺镇痛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从中寻找规律。最近,他终于有所收获。

被错误传承的“有效穴位”

为了尽可能使数据库符合医学研究的逻辑,黄龙祥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先自行设计数据库程序,再向IT专家沟通请教。

最终,针刺穴位镇痛的规律浮出水面。黄龙祥发现,在针刺麻醉镇痛以及痛证(特别是急性痛)的治疗中,穴位作用的特异性不明显。其中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主要取决于刺激强度、刺激时间、针刺深度,而急性痛的治疗适合深度较浅的针刺、针尖朝向痛处,并特别要求针刺过程中配合痛处的活动。

在5月份发表于第57卷第14期《科学通报》的一篇论文中,黄龙祥从临床、教学中被错误传承、验证的三个“有效穴位”入手,指出了当代针灸临床研究的一大错误,那就是将“可重复性”视为“可靠性”;在实验设计上,黄龙祥认为以往的做法只注意了实验本身的方法,忽视了针刺对病症诊疗规律的研究。

“经验很重要,不积累很难归纳成经验。有些大夫,倾入毕生心血对某一个穴位进行研究。我们应该正确地总结,学会用解剖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描述。这样学习、操作起来就不会被错误地演绎。”他表示,西医阻滞疗法详尽的操作指南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

“法古”之外

曾像黄龙祥一样困惑的中医工作者大有人在。

“我们非常渴望能够得到一些"真传"。”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安静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样抱怨。作为科班出身的中医从业人员,安静始终认为自己尽管“科班出身”,但仍然感觉无法对所学的中医诊疗技术“知其所以然”,甚至认为隐藏其后的真正规律“遥不可及”。而且,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了自己临床能力的提高。

同仁医院中医科医师吴冬也向记者表示,“我常常在遇到不常见的病证时,就翻看《黄帝内经》和《针灸甲乙经》,以此寻求解决的途径”。

针灸乃至中医惯于“法古”,一直从事针灸文献研究的黄龙祥也不例外。他有10年时间是在与古典对话;为了不割裂历史看问题,他又花了10年来看清楚针灸发展史。

只是黄龙祥的思维并未就此止步。他用古代文献判断新的验方,用解剖学理解文献记载的穴位定位,而之后参与的“九五攀登项目”则使他对自然科学的方法有了更多积累。

一般而言,要确定疗效就必须从机理入手。中医往往习惯于“古人云”,却囿于文字、知识背景等差异,用错误的理解来阐释机理。

“如果关起门来自己欣赏,必定走不远。古籍可以用于启发思路,但不能照本宣科。在中医这块田里,必须找到自己的价值体现,让其他学科也来关注和研究。这才是引领式的研究。”黄龙祥希望用大科学的语言来阐述针灸理论,让针灸得到同行、外行,甚至跨文化的理解。

其实,黄龙祥的危机感还有另一个来源:西方发达国家对待针灸的姿态。例如,德国方面关于针刺痛证有效性及穴位作用特异性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就让国内从业人员倍感压力。“他们做了迄今为止样本最大、跟踪时间最长、设计最严谨的针刺镇痛研究。”黄龙祥说。

事实已经证明,多年传承的经验不一定是通往“罗马的道路”。然而,“在实验研究方面,我们还很年轻,现在的弯路也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必须像哥白尼那样,清醒地进行验证。”黄龙祥说。


记者:王晨绯

来源:科学时报
-----------道法自然。
-----------还不能习惯古人云?  我觉得是大家重视灵枢不够
-----------科学通报 2012,57: 1210-1221 DOI:   10.1360/972011-743  ISSN: 0023-074X CN: 11-1784/N
从三个著名案例看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黄龙祥①, 黄幼民②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理论与方法学重点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100700;
②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参考咨询部, 北京 100029
Guide:
揭示了当代针灸临床上的三项新发现或出于观察失误,或出于理解错误.通过对这三个著名案例的层层剖析,进而发现了长期困惑国内外针灸界的关于针灸穴位特异性研究以及针灸临床实验设计难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题思路.
摘要:

“孔最穴治疗疮”、“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蛔虫”、“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作为当代针灸穴位临床应用新发现的三个代表, 对国内外针灸学教科书及针灸临床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这三个案例的层层剖析, 揭示了这三项针灸治疗经验在传播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明显失误, 指出了当代针灸临床研究设计, 特别是近年来国外著名医学刊物发表的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 痔疮/孔最穴   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   肩周炎/条口透承山   针灸临床设计与评价
  参考文献:
[1] 代田文志. 承淡安, 承为奋, 译. 针灸真髓.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58. 50-51
[2] 童裳泰, 周德宜. 针刺、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症48 例. 中华外科杂志, 1959, 6: 547-548
[3] 山东淄博专区第一人民医院院刊室.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44 例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 1959, 6: 545
[4]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经验. 科技简报·医药卫生部分, 1970, 9: 36-37
[5] 王前琼. 针刺迎香穴治疗胆道蛔虫症29 例. 中国民间疗法, 2003, 11: 12-13
[6] 张钦, 朱兰秀, 吴敬忠, 等. 穴位与神经节段局解学功能装置的关系.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88, 8: 48-51
[7] 陈采益, 徐斌. 从胃经腧穴的现代应用探讨腧穴功效主治的归纳. 上海针灸杂志, 2008, 27: 36-37
[8] 张佛明, 郭长青. 条口穴用于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起源初探.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1797-1798
[9] 彭增福. 条口穴主治肩周炎经验的追本溯源. 中国针灸, 2009, 29: 118
[10] 张万清. 针刺条口穴治疗肩周炎概况. 甘肃中医, 2006, 19: 26-27
[11] 河北省中医研究院. 十万金方(针灸第一集).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60. 178
[12] 保定市卫生工作者协会. 民间灵验便方(针灸). 天津: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59. 16
[13] 河北省卫生厅. 针灸(试行本).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J]..1965,:-
[14] Pothmann M D A, Weigel M D, Stux M D. 陈达理, 译. 刘羲传, 校. 冻肩: 用阳明胃经条口穴(ST38) 进行不同的针刺疗法. 广州医 学院学报, 1981, 3: 63-64
[15] Pothmann M D A, Weigel M D, Stux M D. 陈燕南, 摘译. 陈尚志, 校. 针刺条口穴治疗肩凝. 福建中医药杂志, 1981, 12: 59
[16] Pothmann M D A, Weigel M D, Stux M D. 于立芬, 译. 王宝勤, 校. 针刺条口穴治疗肩周炎.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1, 8: 30
[17] 郭长青, 张佛明, 付平, 等. 针刺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研究与评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9: 790-792
[18] 郭长青, 张佛明, 沙岩, 等. 针刺条口治疗肩周炎随机对照观察. 中国针灸, 2006, 26: 544-546
[19] 朱江, 刘存志, 王燕平. 针灸单穴临床研究.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60-70
[20] 上海中医学院. 针灸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4. 127, 524
[21] 南京中医学院. 针灸学. 第4 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22
[22] 邱茂良. 针灸学. 第5 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24, 32, 42
[23] 孙国杰. 针灸学. 第6 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J]..1997,:-
[24] 石学敏. 针灸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J]..2002,:-
[25] 杨甲三. 腧穴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29, 53
[26] 罗永芬. 腧穴学. 第2 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67, 94, 136
[27] 沈雪勇. 经络腧穴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46, 61, 80
[28] 竹之内诊佐夫. 针灸医学. 东京: 南山堂.[J]..1977,:-
[29] 全国韩医科大学针灸经穴学教研室. 针灸学(上下). 汉城: 集文堂, 2001. 308
[30] 安荣基. 经穴学丛书. 汉城: 成辅社, 2002. 134, 200
[32] 张连记, 李玉梅, 张瑞锋.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应用与效应.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189-190
[33] 王文远, 张利芳. 针刺肩痛穴治疗外伤性肩周炎3850 例. 中医外治杂志, 2008, 17: 48-49
[34] 王文远.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 2007, 23: 33
[35] 陈采益, 徐斌. 从胃经腧穴的现代应用探讨腧穴功效主治的归纳. 上海针灸杂志, 2008, 27: 36-37
[36] 邝允沛. 针刺原穴、阿是穴对痛点痛域影响的实验观测. 湖南医学院学报, 1984, 9: 79-81
[37] 陈俊鸿, 郭佳土. 皮下针821 例临床观察. 云南中医杂志, 1984, 1: 28-29
[38] 张家林. 皮下针对急性腹痛止效果观察. 中国针灸, 1994, 4: 54
[39] 刘世耀. 皮刺法治疗常见疼痛症的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90, 6: 31-33
[40] 彭科志. 皮内针治疗痛症临床运用概况.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7, 29: 36-37
[41] 刘莲芳. 阿是穴行皮内注射治疗胆道系急腹症疼痛20 例疗效观察. 江西中医药, 1996, 27: 44
[42] 高峰, 陈京立. 注射用水与利多卡因皮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 护理研究, 2008, 22: 3140-3142
[43] 章云海, 耿祝生, 徐志强, 等. 家“风门”穴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的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 2680-2683
[44] 朱萍. 腰痛穴强刺激治疗急性腰扭伤.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270
[45] 范相成, 邵向明, 谭霞. 针刺+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36 例. 颈腰痛杂志, 2006, 27: 61
[46] 陈剑明, 彭丽辉. 远端肢体运动配合远端穴位针刺治疗腰部伤筋38 例疗效观察. 贵州医药, 2007, 31: 1135-1136
[47] 李鼎. 从“腰痛穴”谈起——关于急性腰扭伤的远道取穴. 赤脚医生杂志, 1977, 1: 34-36
[48] 何广新. 运动对针刺止痛作用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针刺研究, 1982, 1: 1-6
[49]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经络研究室. 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的针刺——运动疗法. 新医药学杂志, 1978, 7: 50-51
[50] 田有粮. 针刺运动疗法在软伤科的运用. 中国民间疗法, 1997, 3: 18-19
[51] 夏琅炎, 邢绍英. 人同侧肢体运动对痛阈的影响. 针刺研究, 1985, 1: 56-57
[52] 曹刘, 牛朝诗. 运动皮质刺激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 19: 181-184
[53] 张连记, 李玉梅, 张瑞锋.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应用与效应.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189-190
[54] 张志芬, 张秀清, 杨曰和, 等. “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120 例临床观察. 中外医疗, 2009, 106
[55] 曾雅才. 猕猴躯体感觉Ⅰ区与运动区皮层内微刺激对外周皮肤痛阈的影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4, 11: 156-160
[56] Richards S C M, Scott D L. Prescribed exercise in people with fibromyalgia: Parallel 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r Med J, 2002,325: 185-187
[57] 李勇杰. 神经源性疼痛与运动皮层刺激治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5, 11: 196
[58] 邝允沛. 针刺原穴、阿是穴对压痛点痛阈影响的实验观测. 湖南医学院学报, 1984, 9: 79-81
[59] 张宏发. 长针辐状斜刺法治疗早期肩周炎100 例. 中国针灸, 1999, 19: 88
[60] 贾春生, 李晓峰, 马小顺, 等. 耳针沿皮透刺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 针刺研究, 2008, 33: 339-342
[61] 贾春生, 马小顺, 张会珍.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配合肩关节运动治疗肩周炎124 例. 陕西中医, 2003, 23: 737-738
[62] 何晓玲, 刘乡, 朱兵, 等. 强电针穴位对背角神经元镇痛效应广泛性的中枢机制. 生理学报, 1995, 47: 605
[63] 刘乡. 以痛制痛——针刺镇痛的基本神经机制[J].科学通报.2001, 46:609-615浏览
[64] 梁兴森, 温优良, 林吕. 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的现状. 针灸临床杂志, 2010, 26: 73-75
[65] 任晓明. 针灸上病下取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观察. 中医药学刊, 2005, 23: 1335-1336
[66] 王有贵. 两种针刺强度对胆囊、胆总管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国针灸, 1991, 6: 36-39
[67] 郑晓辉, 王霞. 电针条口透承山治疗急性腰扭伤. 中国针灸, 1992, 2: 29
[68] 孟宪喜. 条口透承山穴为主治验经筋病三则. 中医杂志, 1984, 8: 56
[69] 郭会卿, 孙科. 急性腰扭伤针灸治疗近况. 针灸临床杂志, 1993, 2-3: 85-86
[70] 刘书坤, 李志刚. 承山穴的临床应用举隅. 针灸临床杂志, 2008, 24: 31-32
[71] 李志道. 针灸处方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 92-93
[72] 仝俐功, 崔会敏. 秩边穴临床治验. 四川中医, 1988, 3: 40
[73] 傅建宁. 秩边穴治疗新用初探. 云南医药, 1990, 11: 124-126
[74] 张远东. 秩边穴的针刺法及其临床应用. 针灸临床杂志, 2002, 18: 41-42
[75] Rickards L D. Therapeutic needling in osteopathic practice: An evidence-informed perspective. Int J Osteopath Med, 2009, 12: 2-13
[76] Witt C, Brinkhaus B, Jena S, et al. 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 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05, 366:136-143
[78] Lathia A T, Jung S M, Chen L X.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s a treatment for chronic shoulder pain. J Altern Complem Med, 2009, 15:613-618
[79] Albrecht F M, Schneiderb T, Gotthardt H, et al. German randomized acupuncture trial for chronic shoulder pain (GRASP)—A pragmatic, controlled, patient-blinded, multi-centre trial in an outpatient care environment. Pain, 2010, 151: 146-154
http://csb.scichina。com:8080/kxt ... bstract507388.shtml
-----------稍摘全点儿
相关文章
 请教:地图舌如何中药治疗
 ·勤斋藏书书目    国学入门【系列】(却波
 治痢要诀
 这是紫苏吗?
 请教感冒流轻鼻涕,咳嗽,胸闷
 艾灸治疗食道癌一例---选自《谢锡亮灸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