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机器中医”堵死中医出路?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刘保延   

(张彤整理)


上海世博会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发的“机器中医”引起了广泛关注。所谓“机器中医”,叫做“四诊整体性检测分析系统”,除了闻诊之外,基本涵盖了传统中医的“望、问、切”。病人坐在仪器面前,双手戴上智能脉诊传感器,用先进的数码相机拍摄一张照片,回答一套问诊表后,就可以生成一份中医辨证报告。对此,有人质疑,这还是中医吗?难道以后不需要医生来看病了?这涉及中医学现代化的方向问题。

  中医学必须走现代化之路。中医学现代化应该在充分继承中医学思维、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手段,来扬长避短,促进中医药学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中医药学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从思维模式上说,中医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相对于西医以疾病为核心,中医以人为核心,走的是整体医学这条路。在中医眼中,人是一个活的整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身心理环境的影响,都会反映到人的健康状况上。中医就是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来找到内在的规律,即“以外测内”。

  从治疗方法来说,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调整,主要是调动人体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来治病,因此副作用小。而西医以病为核心,是对抗医学,虽有目标明确、见效快等优点,但在对抗疾病的同时也损伤了身体,会引发副作用、药源性疾病等。

  然而,正是由于中医学优势的发挥是基于对人体大量、复杂的外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融合、利用,这就需要系统性技术来支撑。应该承认,中医药学近一二百年在这方面的发展是很薄弱的,因此中医药学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在临床工作中,给同一个病人号脉,由于中医师的经验不同,会得出不同的脉象判断。如何尽量填补新老中医之间的鸿沟,让中医药学更容易把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医讲究“以外测内”,但对人体内部的变化难以知晓,这就需要吸纳现代科技来弥补。现在,中医学界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发的“四诊整体性检测分析系统”延伸了人的感官,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中国中医科学院完成的“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去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在遵循中医学自身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大量的诊疗信息,让中医优势得以发挥。

  用现代方法来把脉、看舌苔、看脸色等,是现代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是现代科技对中医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不等于说机器可以代替人来看病了。无论中医学如何发展,无论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到什么程度,都不能忽视人的作用。必须强调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比如说,机器号脉可以进行一些客观记载,但脉象到底是什么,最终还要人来判断。

  中医学发展至今逾千年,古人一直注意吸纳当时的科技成果。在众多中医学经典中,不乏哲学、天文、地理等知识的运用。今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至此,我们也不能画地为牢,应该积极吸取当代的科学知识来为我所用。

  尊重自身规律,吸纳当代科技,满足当代需求,这就是中医学的出路。


来源:生命时报
-----------虚体学现代才起步,与中医比差的太远了,你这叫让先进去学习落后。
-----------真能看病,我看堵死就堵死,一般人没事做,救活了更多的人,这没什么。就我知道,目前的中医,一般不会看病。
-----------民间中医的出路是永远也堵不死的,这只能收集在录得内容,民间中医的知识不在收录内能堵死吗?
-----------机器就是用来玩的
-----------机器只能是辅助诊断,西医如此,中也可以在这方面试试。但中医是靠理解和经验,走这条路我看难
-----------中医学院教育体系,用之进行规范化,倒是蛮好的,起码可以大规模地生产出接近于电脑中医的中医学子们,而不至于生产出一大批“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中医掘墓人......
     分歧的焦点,不在于电脑化,而在于电脑化总设计师是否具有真正的中医水平,即阴阳世界的综合观......简而言之,是否具有道医学的水准......是否有此水准,决定进步与否......
     就目前中医院校教育水平而论,此类电脑中医无疑是一种进步......只不知各位看官以为然否?
-----------啥时候电脑下围棋能赢下聂卫平,电子中医才开始入门
-----------中医基于天地变化,天地变化虽有千样,但日出、日落,云起、雾散这些大象都是可见的、易于辨别,我等识别不了小象,但大象还是可见,见云起,可能会下雨,带伞就是

机器中医,提炼出易于识别的大象,给出对应的医治药象,也是体现出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亦是中医的标准化(标准化,可以大量生产、品质可以保证、可以廉价)

脉诊仪器、DC,都是器,借器见象,见象后面的理,尚有一相当长的过程。

没有中医大家,没有对现代科技的深入认知,令患者欢迎的器,还尚待我辈努力
-----------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关文章
 岭南草—天冬
 升麻丸(《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浚血丸(《张氏医通》卷十四。)
 疟疾门(十则)
 新疆煤矿工人集体洗肺 一工人洗出48瓶黑水
 助胃膏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