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脉理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脉诀举要》曰∶暑伤于气,所以脉虚弦细芤迟,体状无余。

刘覆真曰∶暑脉虚而微弱,按之无力,又脉来隐伏弦细芤迟,皆暑脉也。脉虚身热,得之伤暑中 ,脉虚而微者是也。寒病传经,故脉日变,温热不传经,故脉不变。寒病浮洪有力者易治,芤细无力者难治,无脉者不治。若温热则不然,温有一二部无脉者,暑热有三四部无脉者,被火所逼勒而藏伏耳,非绝无也,于病无妨,攻之亦易。医人一诊,惊走不知,照经用辛寒药,火散而脉起,脉起而病愈,徒骇何益乎?要在辨之详耳,盖温热病,有中一二经,始终止在此一二经,更不传递别经者,其一二经或洪数,则别经弱且伏,根据经络调之,则洪者平,伏者起,乃愈征也。昔在万历丁未三月间,予寓京师,备员太仓库差,忽一日吏部同乡刘蒲亭驰报曰,病剧求救。予就其寓,吏部同僚诸公环守之,已备后事,谵语抹衣不寐者七八日已。御医院吴思泉,名医也,偕医数人治之。予诊脉止关脉洪大,其余皆伏,乃书方竹叶石膏汤。诸公皆惊曰∶吴等已煎附子理中汤,何冰炭如是?予诘之。曰∶吴云阳证阴脉,故用附子.予曰∶两关洪大,此阳脉也。其余经为火所伏,非阴脉也。吴厉声相争,予亦动色自任www.med126.com/sanji/,诸公从之。一剂,晡时即止谵语抹衣,就寐片时,予视其脉,已洪者平而伏者起。诸公相视曰∶此真张仲景也。又用辛凉药调理痊愈。脉症有相合者易知,有相左者难知,脉明而后可以辨证,证真而后可以施药,要在虚心细察,不可执己见而以百药尝试,令命在反掌间也,慎之慎之!

霖按∶温暑之脉多有伏者,然总不全伏,若诊一二部未伏之脉必洪数,虽不洪数,细按之定必有力,初病尤当于血气中以辨寒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此论血气阴阳之升降,以藏气言,肝木左升,肺金右降,以脉体言,左属血,右属气。凡诊感证之脉,伤寒多盛于左部,寒伤形,伤其有形之营血也。温暑多盛于右部,热伤气,伤其无形之卫气也。此水火之征兆,血气之左右,不可不察。若湿甚热微者,又不可泥此。

又按∶夫血气阴阳,错宗互用,其理渊微,言之不尽。自东垣《辨感论》,强分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以人迎脉大于气口属外感,气口脉大于人迎属内伤。然此所云外感者,指外感风寒而言。云内伤者,指内伤饮食而言。盖寒伤形血,故脉盛左部,食伤胃府,故脉盛右关。后世医家,误会其意,竟谓凡病外感,皆当左盛,凡病内伤,皆当右盛,血气不分,阴阳莫辨,虽有王安道论之于前,吴又可论之于后,奈积习难反,寒热倒施,能不遗人夭扎。鲜矣!若夫伤寒传入阳明,右关脉实大者,燥矢填于胃府,宜议下,温暑陷入阴经,左关尺数大者,肝肾之伏热,与外热相搏,多不治。活法在人,不可拘执,左大风寒,右大温暑也。然而初病风寒,浮紧必盛于左部,初病温暑,洪数必盛于右部,此又不可不察也。

相关文章
 从我个人的健康变化看中医疾病的递进理论和
 五味子丸(《症因脉治》卷四)
 你们曲解了中医,辱没了仲景
 噙化上清片(《河南省药品标准》。)
 间气
 化湿行气春砂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