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法的角度讲,一切病皆由心生,都是因缘和合的体现。
在临床上也可以体会到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尤其是在慢性病患者身上,尤其明显。
正常情况下,几个月大小的婴儿是很少得病的,因为他们除了吮乳,几乎无欲无求,差不多处于恬淡虚无的状态,因此一气比较圆融而密实,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自然也就很少生病。
随着婴儿的慢慢长大,孩子的贪欲也逐渐膨胀,由单纯的口腹之欲,逐渐多了要玩具,要衣服,要享受的欲望。而成年人的欲望就更多,权势名利,声色犬马,几乎无所不贪。
无论小孩成人,这种贪婪的欲望,虽有轻重之别,实无本质之异。贪婪的结果,如果得到了,无非是占有享受的东西多了,而所拥有的东西越多,其所承受的负担就越重。任何事物都是有气场的,占有的东西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气场压在自身的一气周流上,一气周流的负担越重,就越容易出问题而导致疾病。经常有著名的企业家突然病逝的传闻,这就是其中一条不可忽视的原因。
而人的贪欲如果得不到满足,这种情况实际上占了大部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心欲不遂,很容易心生怨恨,这种怨恨,或轻或重,有的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会在体内慢慢沉淀,导致自身一气周流的郁结。一气郁结,必然致病,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疾病表现出来。
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初诊病情多以有形瘀滞为主,给予通瘀除滞的药物之后,病情大多会很快缓解,然后暴露出正气虚的症状。这是如果直接给予扶正补益的药物治疗,有很多患者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无效。而且用不了多久,患者就会表现出气结的症状。这就是患者以前欲望不遂导致的一气郁结,把有形瘀滞祛除之后,慢慢就暴露出来了。这时以破结疏肝之药,行气散结,结气消散之后,病情往往会豁然转机,很快痊愈。
由此可知,病由心生,诚非虚言。药物可以治病,而难于治心,欲求病愈不再反复者,当于自心探求防病之道,才是根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