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
杨氏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归纳为十二种(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即: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八种。
杨氏十二手法
手法 | 操作 | 作用 |
爪切 | 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 | 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营卫 |
指持 | 右手持针于穴上 | (准备进针) |
口温 | 入口中温热 | (此法今已不用) |
进针 | 神定、息匀,审穴在何部分,重切经络,少待方可下手 | (将针刺入) |
指循 | 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 | 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 |
爪摄 | 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切之 | 针下邪气滞涩不行者,其气自通行也 |
针退 | 分明三部,一部一部缓缓而退 | (由深出浅) |
指搓 | 转针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 | 泄气 |
指捻 | 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如出至人部,内捻者为之补,转针头向病所,令取真气以至病所;……外捻者为之泻,转针头向病所,令挟邪气退至针下出也 | 行气,内www.med126.com/yaoshi/外移行上下 |
指留 | 出针至于天部之际,在皮肤之间留一豆许,少时方出针(出针前稍作一停留) | 令营卫纵横散 |
针摇 | 以指捻针如扶人头摇之状 | 泄法:使孔穴开大,邪气出如飞 |
指拔 | 待针下气缓不沉紧,用指捻针如拔虎尾 | (起针) |
下针八法表
手法 | 作用 | 方法 |
揣 | 取准孔穴 | 凡点穴,以手揣摸其处,以法取之,按而正之,以大指爪切掐其穴,于中庶得,进退方有准 |
免伤荣卫 | 刺荣掐按其穴,以针而刺;刺卫撮起其穴,卧针而刺 | |
爪 | 宣散气血,欲使不痛 | 爪而下之,左手重而切按,右手轻而徐入 |
搓 | 补泻 | 搓而转者,如搓线之貌,勿转太紧,左补右泻 |
弹 | 补 | 先弹针头,待气至,却进一豆许,先浅后深,自外推内 |
摇 | 泻 | 先摇动针头,待气至,却退一豆许,乃先深后浅 |
扪 | 补 | 欲补时,出针扪闭其穴 |
循 | 令气血宣散,邪气散泄 | 凡泻针,必以手指于穴上四旁循之 |
捻 | (行气) | 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如出针,内捻令气行至病所,外捻令邪气至针下而出 |
下手八法中爪、搓、摇、循、捻分别与爪切、指搓、针摇、指循、指捻五法相同。揣www.med126.com/sanji/,主要是“以手揣摸其处”,探明穴位得准确位置。弹,是“先弹针头”(针尾)再配合插针,是“补针之法”。扪,是在“欲出针时,就扪闭其穴,不令气出,使血气泄,乃为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