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已证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但Hp与胃癌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对73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采取经内镜活检组织的Hp培养及Giemsa染色确立Hp感染,同期检测血清抗Hp抗体水平,初步探讨Hp感染与胃癌之间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73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胃癌的患者。男61例,占83.6%,年龄为26岁~81岁,平均61.3岁。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与胃癌组匹配,并经内镜及组织学检查除外消化性溃疡、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者。
1.2 胃镜及活检
受检者于胃镜检查时取距幽门5cm区域内非癌组织2~3块,分别做Hp培养和组织学检查,同期抽取静脉血5毫升。
1.3 血清抗Hp抗体检查
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标本进行Hp IgG抗体测定,依照被检血清稀释1:300浓度阳性时为高水平抗体浓度界值。
1.4www.med126.com/hushi/ 确立Hp感染
每例均经Hp培养及组织学Giemsa染色,二者之一阳性即确立为Hp感染。
2 结果
2.1 Hp检出情况比较
胃癌组Hp检出率为58.9%(43/73),比较对照组的53.4%(39/73)差异无显著性(X2=0.44,P<0.5),两组各年龄而增加,在50岁~69岁年龄段为最高,70岁以后有所降低,两组年龄区Hp检出率比较无差异。
2.2 血清高水平抗Hp抗体
胃癌组高水平血清抗Hp抗体检出率为67.1%(45/73),高于对照组的57.www.med126.com/wszg/5%(42/73),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X2=0.26,P<0.5),两组各年龄区高水平抗体检出率比较亦无差异。
2.3 胃癌不同部位Hp检出率比较
癌肿位于胃窦部21例,检出率为66.7%(14例,)胃体14例,Hp检出率57.1%(8例),胃底部9例, Hp检出率56.5%(13例),混合6例, Hp检出率50%(3例).分析73例胃癌的分布部位及Hp检出率显示,各部位胃癌的Hp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2.4 比较胃癌不同组织类型及Hp检出率
结果为,肠型胃癌Hp检出率(65.3%)高于弥漫型(47.1%),(X2=2.21,P>0.1),及混合型(42.9%).(X2=0.53%,P>0.25)。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胃癌组有较高的Hp感染及血清高水平抗Hp抗体检出率,其结果与有关报道接近,但此检出率与非癌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用Karnes提出的胃粘膜进展到萎缩性胃炎和继之癌变过程中伴有Hp的消失解释,或由于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对照组本身也存在高水平的Hp感染流行率。但是具有同样高Hp感染水平的对照组并未发生胃癌,提示Hp感染不是胃癌发生的唯一或必须因素,不同菌株,不同毒力的Hp感染及宿主的不同个体差异可能影响Hp的致病结果。
有资料显示,在胃窦、胃体、胃底癌较贲门癌与Hp感染关系密切,肠型胃癌与Hp感染有关,这种情况可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非典型性增生,最终致癌变的模式来解释。但本组结果,Hp感染率在不同部位的胃癌中比较无差异,肠型胃癌的Hp检出率虽高于弥漫型和混合型胃癌,但差异也不显著。由于本组研究例数较少,尚需进一步积累资料才能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