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成角旋转快速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屡见报道。我院自05年底采用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以往采用人工牵引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对比。以期观察成角旋转快速牵引是否优于传统的牵引疗法。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成角旋转牵引组(A组)85例,为9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患者,男52例,女33例;年龄15~63岁,平均38.5岁。病史7天~5年,平均1年。人工牵引组(B组)92例,为94~9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患者,男59例,女33例,年龄16~65岁,平均37岁;病史3天~6年平均1.5年。全部病例均经常规骨科查体结合CT片(A组78例,B组82例)、X线平片(A组7例,B组10例)确诊。两组间年龄、性别、病史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方法 A组采用计算机控制DFQ-400A型多方位牵引床,山东福瑞达医疗
器械公司生产,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暴露腰部、患椎间隙与牵引床上下板之间隙对应,分别固定胸背部和臀部,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病情选择治疗参数输入计算机。本组病例牵引距离50-65mm,屈曲成角5~15°旋转角度-18~18°旋转方向向患侧。操作者立于患者患侧,双手拇指重叠按压在患部棘突一侧(根据CT或X线片结合体检定位)。嘱患者全身放松,踏动控制开关,在牵引床完成成角旋转牵引动作的瞬间,双手拇指向下外方推旋按压。此动作可重复2~3次,第一次牵引保持时间为1s,此后两次可延长至2~5s。牵引结束后检查患者。此时腰部压痛可消失或明显减轻,可视为牵引成功的指征。B组采用自制牵引床,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固定双腋部,由两名助手分别握住患者双踝部,术者立于患者患侧,双手拇指重叠按压在患部棘突一侧(定位方法同A组),在统一号令下助手做纵向牵引,术者向下外方推旋按压,此动作可重复2~3次。
快速牵引后处理 两组相同,抬回病房卧硬板床,再行骨盆牵引4h牵引重量40~60kg,服用小剂量非甾体抗炎药、地巴唑、
三七伤药片、云南
白药等。骨盆牵引解除后扎腰围,患者可翻身或侧卧。自第2日起骨盆牵引为每日1次,每次2h。患者卧床2天,第3日可扎腰围下床活动,禁作弯腰动作,再配合音频、超短波、TDP等理疗,每日一次。
快速牵引次数 经第1次快速牵引后如效果不满意,可于5天后行第2次快速牵引。A组中牵引1次63例,2次22例;B组中1次77例,2次15例。
牵引反应 牵引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能耐受的腰部疼痛或其他意外。牵引后出现腰部挫伤样疼痛A组21例,B组43例;出现肩部或胸廓部疼痛,A组4例,B组15例。牵引反应均在2天后逐渐减轻至消失。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腰部活动基本正常,直腿抬高≥80。可恢复正常工作。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可从事轻体力劳动。好转: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结 果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为5~22天,平均9天。
A组治愈显效70例(82.4%),B组51例(55.4%)。两组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4.84,P<0.01)。随访时间为3~6个月,A组随访52例,复发3例(5.8%);B组随访76例,复发6例(7.9%)。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牵引反应中腰部挫伤样疼痛,A组21例(24.7%)。B组43例(46.7%),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0.19,P<0.01);肩部或胸廓疼痛A组4例(4.7%),B组15例(16.3%),A组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X2=6.20,P<0.05)。
讨 论
成角旋转牵引床是根据中医推拿正骨原理,结合人体生物力学理论设计制造。该床能模拟中医的斜扳、旋转手法,在成角状态下完成瞬间快速牵引、旋转复位。是以往的传统牵引疗法无法比拟的。牵引床由微机控制,牵引距离、成角及旋转角度可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以上参数均限定在人体腰椎最大生理活动范围内,而且只设定牵引距离,无需设定牵引力,从而避免了牵引力不足和过度牵引,不论患者高矮胖瘦均能完全地达到最佳牵引效果。由于是在患者毫不知晓的情况下瞬间完成旋转牵引动作,故能够达到完全放松,基本上无痛苦。以往采用传统的人工快速牵引治疗该病虽然取得一定疗效。由于只是在人体纵轴上施加瞬间快速牵引力。故疗效受到一定难度,完全凭借经验。再者患者对人工牵引有所顾虑,在牵引时易出现腰腹肌肉紧张,一方面影响效果,另一方面又增加牵引反应,自从改用成角旋转牵引床治疗本病后,我们对牵引后的处理观察与以往相同,故其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出成角旋转牵引的优劣。通过我们的观察结果表明,采用成角旋转快速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人工牵引疗法,牵引反应又明显降低,从而证实成角旋转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行之有效、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有作者曾以腰椎运动节段作为实验对象,应用电机械测量方法进行脊柱推拿的研究。证实脊柱推拿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立体运动。而成角旋转牵引正是利用这一理论。克服了人工牵引不能同时完成屈曲成角动作的缺点,同步完成纵轴上的牵拉旋转、冠状轴上的屈伸动作。
关于成角旋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笔者认为可能是①作用于纵轴上的瞬间快速牵引可使椎间盘压力减低,椎间隙增大,后纵韧带张紧,有利于突出髓核不同程度回纳或改变与神经根相对位置关系。水平牵引10mm椎管的面积增加19.2mm2,椎间管面积增加61.9mm2。②屈曲成角使腰椎前凸消失,避免了牵引中的分力,增加了牵引力度。同时后纵韧带更加紧张,挤压突出之髓核,使突出物与受压神经根的移动更为有利。③旋转可调整松动小关节间隙和关节囊的位置和粘连。直接扩大神经根管或牵拉、紧张小关节囊韧带和黄韧带而扩大神经根管。整个神经根通道可发生唧筒式的压力变化。改善神经根等内容血循环和松解粘连。④成角旋转快速牵引时配合的推旋按压手法可矫正腰椎侧凸、棘突偏歪和小关节半脱位。使腰椎恢复正常解剖序列。正确的手法可调节神经根管容积、松动上下关节突,使神经根管内容和小关节的粘连获得松解,改善局部血循环,有利于症状缓解。⑤成角旋转牵引增加了神经根、硬膜囊在三维空间的相对生理活动范围,也就是起到了某种程度上的神经根减压效应,达到治疗效应。另外,配合的骨盆牵引可解除突出物压迫及刺激神经根引起的腰肌及腹肌痉挛。使肌肉张力降低,促使椎间隙充分扩大,从而提高了成角旋转快速牵引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