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养正私塾: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转]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读经问题像是一个新问题。这几年来,所谓国学断断续续地热过一阵子,更有一些人极力提倡中小学要开读经课,更有人大代表提议公务员考试要考“四书五经”,其中原委,一方面是自豪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是感叹世风不古、道德沦丧(无论在市井还是在官场),所以需要儒学的补救吧。
  
  但是,这个问题照旧是个老问题。几十年前就曾有过同类的读经运动,也曾有过同类的正方和反方,现在激辩的那些问题在我看来还是在几十年前的框子里打转,甚至还不如前人说得透彻。
  
  再次请出胡适,1935年的胡适,他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很扎眼,叫做《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文章起于傅孟真在《大公报》撰文,讨论学校读经的问题,其中提到六经之难读,说“今日学校读经,无异于拿些教师自己半懂不懂的东西给学生。……六经虽在专门家手中也是半懂不懂的东西,一旦拿来给儿童,教者不是浑沌混过,便要自欺欺人。这样的效用,究竟是有益于儿童的理智呢,或是他们的人格?”
  
  胡适对傅孟真这话大以为然,继而分析道:
  
  
  
  今日提倡读经的人们,梦里也没有想到五经至今还只是一半懂得一半不懂得的东西。这也难怪,毛公、郑玄以下,说《诗》的人谁肯说《诗》三百篇有一半不可懂?王弼、韩康伯以下,说《易》的人谁肯说《周易》有一大半不可懂?郑玄、马融、王肃以下,说《书》的人谁肯说《尚书》有一半不可懂?古人且不谈,三百年中的经学家……又何尝肯老实承认这些古经他们只懂得一半?……王国维先生忽然公开揭穿了这张黑幕,老实的承认,《诗经》他不懂的有十之一二,《尚书》他不懂的有十之五。王国维尚且如此说,我们不可以请今日妄谈读经的诸公细细想想吗?
  
  
  
  在我来看,胡适这话说得还保守了。要知道,他那个时代里,经学毕竟还有着很高的地位,现在则大不一样,谈起“四书五经”或“十三经”,谁还会再有一丝半点的顾忌呢?其实,别说是历来以难解著称的《尚书》和《易经》,就算最浅显不过的《论语》,又何尝不是歧意纷纭?
  
  ——经书无法读懂的论调其实并非始于王国维,早在东汉,王充就曾经有过专论,说孔子的学生们很少有敢于和老师辩驳的,有不懂的地方经常就闷在心里,所以孔子的话里便有一些怕是永远都不可解的;王充还就此认为:汉代儒生更加讲不清孔子的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往更早的时代追溯,《礼记•檀弓》里“丧欲速贫,死欲速朽”这个著名的典故就已经说明孔子的第一代弟子里便已经有人对老师的话因为断章取义而发生误解了。回顾一下,“《论语》的词句,几乎每一章节都有两三种以至十多种不同的解读”。 虽然得益于学术的进步,其中一些内容现在倒是明朗多了,可还是有很多地方恐怕真会如王充的悲观论调——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胡适看上去倒没我这么悲观,他虽然在文章中大讲经典之不可解,却在结尾处以不乐观的语气谈了一点乐观的展望:
  
  
  
  总而言之,古代的经典今日正在开始受到科学的整理的时期,孟真先生说的“六经虽在专门家手中也是半懂不懂的东西”,真是最确当的估计。《诗》,《书》,《易》,《仪礼》,固然有十之五是不能懂的,《春秋三传》也都有从头整理的必要;就是《论语》、《孟子》也至少有十之一二是必须经过新经学的整理的。……二三十年后,新经学的成绩积聚的多了,也许可以稍稍减低那不可懂的部分,也许可以使几部重要的经典都翻译成人人可解的白话,充作一般成人的读物。
  
  在今日妄谈读经,或提倡中小学读经,都是无知之谈,不值得通人的一笑。
  
  
  
  现在,胡适那个“二三十年后”已经过去足有七十年了,在这七十年中,考古发现也多,学术进步也大,确实也做到了“稍稍减低那不可懂的部分”,但是,不可解的地方依然很多,歧意争执也不在少数,而对一个旧问题的解决又往往引发出十个新问题来,这倒真让人不由得体谅起朱元璋来:如果要把经书作为考试内容,如果没有规范化的试卷格式(八股文),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答案(朱熹的注释),判起分来还真不知该如何下手呢。
  
  至于说儒学能否扭转“世风不古、道德沦丧”,这也是个老问题了,论之者甚众。考察一下历史,会发现孔子那时候就已经“世风不古、道德沦丧”了,之后的每个时代也都同样在感慨着“世风不古、道德沦丧”,也不知道那个“古”到底什么时候存在过。可世风难道不是(像胡适所说的那样)在进步着么,多少“道德沦丧”的事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这两天正在读鲁迅,就顺手拿他在《南腔北调集》里的这段回忆作个例子吧:“那是十多年前,我在教育部里做‘官僚’,常听得同事说,某女学校的学生,是可以叫出来嫖的,连机关的地址门牌,也说得明明白白……”看,这等如今看来骇人听闻的事情在鲁迅时代竟然是社会现实哦,相比之下,难道不该说现代社会已经比之鲁迅当时“古”多了么?而原因又在哪里呢?
  
  相关的问题是,儒学究竟能否扭转“世风不古、道德沦丧”呢?嗯,仔细看看,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有问题的——如果说得夸张一些,可以把对其前提的质疑表述成:“当真存在一种儒家学说吗?”——这就留待正文部分去讨论了,届时我们也听听托克维尔等人的他山之石,看看道德这东西究竟是不是“讲”来的。
  
  却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似乎越是暴君越是喜欢推行美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神圣帝国》里这样描绘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对古典美德的热情呼唤:
  
  
  
  罗伯斯比尔在他论述公共道德的原则的演说中问道(在1794年2月5日召开的公会会议上):“民主的或人民的政府的根本原则是什么?是美德。我说的是公共的美德,这种美德曾在希腊和罗马做出了那么伟大的奇迹,并且将在共和的法兰西做出更令人惊异的奇迹来。我们说的美德就是热爱祖国和祖国的法律。”
  
  接着,罗伯斯比尔明确地把雅典人和斯巴达人称做“自由人民”。他不断地要听众回忆古代的“人民本质”,并且既提到它的英雄莱喀古士、狄摩西尼……
  
  圣茹斯特在关于逮捕丹东的报告……中极为明确地说:
  
  “在罗马人以后,世界变得空虚了,只有想起罗马人,世界才充实起来,才能够再预言自由。”
  
  在圣茹斯特的另一个报告(关于普遍警察制的报告)中,共和主义者被描写成完全具备了古代精神即刚毅、谦逊、朴质等品质的人。警察局按其本质来说应当是相当于罗马的市政检查局那样的机关。他列举了柯德尔……等人的名字。最后,圣茹斯特用一句话表明了他所要求的“自由、正义、美德”的特征,他说:
  
  “革命者都应当成为罗马人。”
  
  
  
  在作为第三者的读者看来,他们这些话实在是绝妙的反讽,可生活在法国大革命当中的人们对着这些个“美德”,怕是说什么也笑不出来的。
-----------将"行中道"发于"一年来的读经成果"帖后跟的上文转出单发于此,并删原发帖.望谅之.
-----------反调子验人所学,加深人思考,权衡人观点的中庸,裨益多。反调子为师。
-----------虽不配读经,仍要勉力而为。至少,人之向善,不可阻之。大治不为制而为疏导。习之,研之,辨之,恒之,何愁真理不出?
-----------我觉得这个提法有问题, 如果以很多人不全懂或者不太懂,就说芸芸众生不配读的话。

其实就是让大家自惭形愧,不要读这些经典。

那么这些经典是用来作什么的?难道就是订成一本书,让我们供奉的吗?
我想这不是圣人先哲们的原意。

那么请问,您请这个贴子,用意何在?
-----------各有领悟,我感觉应该是督促吾人勉励的,不是贬低什么人!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 Last edited by 梦觉 on 2007/1/17 at 11:49 ]
-----------以前我总认为人一生下来是混沌的,无分善恶,善恶均是后期所来,后看易才知继天地之道为善,那人继天地父母而生,理应为善了,那混沌之时应是阴阳相合之时,男女之事叫迷乱,结婚是女子昏了头就是指那个时候。
   没有恶就没有善,这是阴阳正负问题,劝人为善是顺人之性,就像中医扶人一身阳气以祛病延年。圣人写经也是治,只是治思想,就是引导人向善。
    善是阳,那恶就是阴,没大奸大恶之人那来大德大贤的先哲。
  阳性升,阴性降,故善应扶而升,恶当抑而降,这是天道。善恶是相抱而存的,故人人都有恶,大贤之所以为贤是因其顺天道,抑恶降而只见其阳升,恶人之所以为恶,是因其逆天道扬恶升而抑善降,故只见其恶.
  由此看来不让人读经真是错误,跟 恶人有何区别!
相关文章
 踝关节肿痛。
 痛斥无耻忘本万名取消中医的丧心病狂者
 六仙散(《仙拈集》卷二)
 从化
 枳壳栀子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針灸在急診中的應用體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