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敖氏伤寒金镜录教程:白苔舌
来源:白苔舌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第一.白苔舌

舌见白苔滑者,邪初入里也。丹田有热,胸www.med126.com/shiti/中有寒,乃少阳半表半里之证也,宜用小柴胡汤、栀子豉汤治之。

[ 白胎舌图\pt101a1.bmp ] (缺)

【介按】 白色为寒,表症有之,里症有之,而虚症实症亦有之。凡风寒湿邪,国中皮腠,即为白苔。寒湿本系阴邪,白为凉象,故舌苔白色。
如白滑而腻者,湿与痰也。白滑浓腻者,湿痰与寒也。惟薄白如无,则为虚寒。白如积粉,则湿热或痰热也。因肺主卫、主气、又主皮毛,而太阳经亦主一身之表。凡受风寒,先入皮毛,内应于肺,其舌无苔而润,或微白而薄,或浮白薄滑。外证必恶寒发热,而口不渴,此是风寒初感也。治宜辛温解表。
如苔白而燥刺者,外证初在微寒,继即发热不已,此是温邪在肺,治宜辛凉清解。
如苔白而粘腻者,外证必发热、头重,身痛而口不渴,此是湿邪在于气分也,治宜解肌去湿。
如舌苔白燥、或www.med126.com白而边红。外证见发热口渴。咳嗽喉痛。此是风温入肺。治宜轻清凉解。
如苔白中带红。外证头痛身热。口苦、眼赤、胁痛耳鸣、脉象浮弦而数者,太阳之邪已入少阳也。治宜清解少阳。
或白苔浮滑,带腻、带涨,刮之有净、有不净者,亦有尖白根黄者,是邪在少阳经之半表半里也。至若此苔系是白滑而边淡红,邪在半表半里膈膜之间。即《金匮要略》所谓“舌上如苔。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之候。故用小柴胡汤以达膈膜之邪,即栀子豉汤亦为清热达邪之良剂也。

小柴胡汤

柴胡(四钱) 黄芩 甘草 人参(各二钱) 半夏(二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三片,枣一枚,煎至一钟,温服。

【介按】 程应旄曰:方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之逆。人参补久虚。助生发之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营卫。相须相济。使邪无内向而外解也。

栀子豉汤

(从金匮要略新补)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介按】 山栀味苦性寒。其子色赤象心。其花色白象肺。故为从肺入心,以治心中烦热而导之下行。兼除上下之邪热。豆形色黑象肾。蒸发为豉。其性轻浮,能引肾中水液上升,以降心中之热。而除胃外之邪。夫心肾相济。阴阳相和,则烦热懊 等证俱解。而为清热退邪之良剂也。

相关文章
 七枝煎(方出《奇方类编》卷上,名见《仙拈集
 阳黄
 黃耆是黄芪?
 全蝎散(《普济方》卷三○一引《直指》)
 自序
 女人十大恶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