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皮外五官与经方:扶阳语录精选,值得一看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傅文录整理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
   《周易·彖辞》——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周易·象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黄帝内经》——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阴气多,阳气少,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同时两伤,其身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
诸阳之会,皆在于面。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黄帝外经》——
命门,火也,无形有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能藏于水也。
命门旺而十二经皆旺,命门衰而十二皆衰也。命门生而气生,命门绝而气绝矣。
人非火不生,命门属火,先天之火也,十二经得命门之火始能生化。
物之生也,生于阳;物之成也,成于阴也。阳,火也;阴,水也。
阴生阳则缓,阳生阴则速。救阴而阳之绝不能遽回,救阳而阴之绝可以骤复,故救阴不若救阳也。
《难经》——
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
《中藏经》——
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阴常宜损,阳常宜盈。顺阴者多消灭,顺阳者多长生。
阴中之阴中者,一生九死;阳中之阳中者,九生一死。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
阳者,天之德也。
宋·王安石《洪范传》——
日者,昭明之大表,光景之大纪,群阳之精,众贵之象也。
宋·邵雍《观物外篇》——
阴对阳为二,然阳来则生,阳去则死,天地万物生死主于阳,则归于一也。
宋·朱熹《语类》——
乾坤阴阳以位相对而言,固只一般,然以分言,乾尊坤卑,阳尊阴卑,不可并也。
明·张景岳《类经附翼》——
阳之为义大矣。夫阴以阳为主,所关于造化之原,而为性命之本者,惟斯而已。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明·赵献可《医贯》——
火乃人身之至宝。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于之运行,维日为本,天无此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何由生,食何由化,与天之无日等矣,欲保天年,其可得乎?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
天道以阳气为主,人身亦以阳气为主,阳统阴。
清·陈修园——
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人得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气,即是阳气,精血皆其化也。
清·黄元御《四圣心源》——
头为手足六阳之所聚会。
阴易盛而阳易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阴盛则病,阳绝则死,理之至浅,未尝难知。
水以蛰藏为性,火必于内,水敛于外,是谓平人。
阳藏则外清而内容温,阳泄则内寒而外热。
外愈热而内愈寒,生气绝根,是以死也。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
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
仙为纯阳,鬼为纯阴,人居阴阳之半,仙鬼之交。
清·杨西山《弄丸心法》——
阴阳之气,妙用无穷,人之一身,阴阳而已,二气之中,阳气更尊,气盛者强,气衰者病,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人之阳气,犹天之日,仰观乎天,可悟乎人。
清·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
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
人身立命,就是这一个火字,火即气,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
夫人身一点元阳,从子时起,渐渐而盛,至午则渐渐而衰,如日之运行不息。
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转成生机。
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
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
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
业医者,果能细心研究,即从真龙上领悟阴阳,便得人身一付全龙也。
学者苟能于阴阳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门也。
仲景一生学问,即在这先天之极之元阴、元阳上探求盈虚消长,揭六经之提纲,判阴阳之界限,三阳本乾元一气所分,三阴本坤元一气所化,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流行,方是真机。
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所产生。今夏太阳射到地面的火热,即是来年生物生命之根。然此火热,必须经过秋时降入土下,经过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然后能生生物的生命。
阳升阴降,自然之事。阴性本降,三阴之升,阴中有阳也。阳性本升,三阳之降,阳中有阴也。
火在火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
植物经秋而叶落,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经春而生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热的降沉升浮于植物个体求之最易明了。
卢禹臣、卢永定《扶阳讲记》——
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
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人之生成,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内,五行之间,一切动静都随阴阳之气机而转,业医者,须识得《内经》所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等奥义,说明阴阳之虚实,变化之盈缩,刻刻都随五行运化之中,上下内外息息相通,无一刻停滞,随日月昼出夜入,昼作夜息,为养生治病之一大纲领也。
阳气者,乃化生精血、津液之本源,为人生立命的根本。阳气的盛衰存亡决定其人体体魄的强弱与死生。无论外感六yin、内伤七情、饮食劳伤等等都可以导致人身阳气受损而以生疾病,所以治病立法必须重在温扶阳气。
吴佩衡《医药简述》——
壮火乃邪火,而非真火也。……邪热之壮火,必须消灭,真阳之少火,则决不可损也。
切勿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以治之?于临证时,应分清阴阳,辨明虚实寒热,当用则用,有是病用是药,定能指下生春,活人无量,切无以人命为儿戏也。
温气充足,则阳温而人康,温气衰弱,则阴盛而人病。
阳复则生,阴盛则死。
祝味菊《伤寒质难》——
故善养阳者多寿,好戕阳者多夭。阳常不足,阴常有余。
抗力之消长,阳气实主持之。阳气者,抗力之枢纽也。
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其要在秘。
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所以然者,阳能生阴也,是故阴津之盈缩,阳气实左右之。
及其既病,则当首重阳用,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正旺一分,则邪却一分,此必然之理也。
医家当以保护阳气为本。
抗邪作用,阳之本能也,把握阳气,即是把握抗力。
徐小圃《名老中医之路》——
阳气在生理壮态下是全身的动力,在病理壮态下又是抗病的主力。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下焦一点命门真火发动,十二经循行不息,五脏六腑气化周行,生命欣欣向荣。此火一衰,诸病丛生,此火一灭,生命终结。先天之本肾,生命之本原,所凭者,此火,后天之本脾胃,气血生化之源,所凭者,此火。养生若损此火则折寿,治病若损此火则殒命。
阴阳之道,阳为阴根,阳生,阴始能长。阳气——命门真火,乃生命之主宰。命门位居下焦,乃人身真火,气化之本原。
附子一药,辛以润之,致津液,通气化,可使肾中五液蒸腾敷布,阳生阴长,此即阳中求阴生化无穷之理。
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人体的津液精血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寒湿伤阳则津液精血的运行缓慢甚至停滞,易形成瘀血、痰湿、食积等有形之邪。
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
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卢崇汉《扶阳讲记》《扶阳论坛》——
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实际上也就是以阳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实际上就是以温热药消阴。治病的立法与人生的立命是紧扣着的,这里面的渊源很深,可以说整个中医的经典,乃至于传统文化的其它经典都能够作为它的支撑。所以说不是卢门喜用扶阳,喜用附,而是立命之需也。
卢氏医学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崇尚“阳气宜通”,始终保持在通的状态。卢氏认为,很多疾病的病因病理,都是机体阳气的虚损、郁结导致的。
在人体生理的阴阳关系上始终是以阳为主导的,虽然阴阳两者是动态平衡,但是阴平阳秘是在以阳为主导的前提下达到的。
在临证上,阴虚的本质仍然是阳的不足,这是由于阳气化生阴精的功能受到影响,才会出现阴阳两者关系失调……姜桂附不但不会伤津耗液,反而还能够促进津液回生,从而起到阳生阴长的作用。
现在的教科书上没有肝阳不足这个概念,实际上,肝阳太重要了!
我祖父那一辈老中医们……始终抓住阳气不足这个根本不放。只要阳一旺,五脏都旺。
附子的这个偏性,这个毒,正是它救命回阳之所在。
桂技法已经不是单纯的解表法。用在外证,它可以起到解表的作用,用在内证上,它可以协调阴阳。
四逆法的运用那就太广了,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回阳救逆,还在于温肾纳下,临床上大多数慢性病人和危重病人最后都要从这个法上去收工,也可以说这个法才是治疗的真正目的,而其它的法都只是手段,手段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达不到目的,要想真正治愈病,真正收工,是很困难的……以四逆法作为诸病收功之法,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心法,也是卢氏在钦安思想指导下的一个大的跨越。
阳气充足,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不足,则阴气弥漫。
在生理上要重视阳气的主导作用,在病理上更要重视阳气的盛衰变化。
阳扶而精血津液生,阳扶而阴霾散,阳扶而阴虚得消,阳扶而虚火回归,具有克敌制胜的疗效。
吴荣祖《扶阳论坛》《扶阳论坛·2》——
灭壮火以护气阴,扶少火以固元阳。
扶阳抑阴,补命门以运阴枢,为三阴寒化证之治疗纲领。
温阳扶正,散寒解表,是两感证的核心治则。
理中不中也,当以四逆汤补火生土。
阳气是生命,生、长、化、收、藏都是一个阳气运行的过程,人的生、长、壮、老、已也是这个过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阴阳消长变化的过程,阳气对于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温阳扶正,治病求本。
温里回阳首选附子。
刘力红《思考中医》——
中医是人类文明史中的长城,而只有当我们看到它的整体结构,看到它那富有力量和气魄的完美理论,看到它那不可思议的实际运用,我们才会体会到它的真正意义。
学者若欲在仲景这门学问里真正的深入进去,那就必须把阴阳的问题放在首位。
第一个主导,是阴阳之间协同为主导,而非对立制约为主导。第二个主导是阴阳之间阳为主导,这个主导实际上已经包含在第一个主导里。这个主导说明在阴阳之间,阳的变化起主导的作用、决定的作用。作为阴它是随着阳的变化而变化。
真阳、命火为什么要潜藏呢?因为潜藏了才能温养生气,才能让生气旭旭而生、煦煦而养,如此生命乃得久长。
张存悌《扶阳论坛·论文集》——
万物生长靠太阳,百药之长数附子。
傅文录《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火神派当代医家验案集》——
以三阴之方,治三阴病,虽失不远。
扶阳助正,回阳返本。
我再加点:窦材《扁心书》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身全赖一团真火,附子就是一团烈火。生附子,天下最强悍霸道的回阳物。治病救人当要保扶阳气为本,甚用寒凉,保人正气。保健养生:少食寒凉,多食温热。古人立法,食必用火,万代苍生得以活命。俗医大用凉剂,譬于饮人冷水,阴害黎民,良可慨也。望学者思之??
转自民间中医网

-------------------

收藏了,慢慢看

-------------------
谢谢分享

-------------------
经典,值得珍藏

-------------------
随便说一句我很疑惑的事,扶阳讲记上卢崇涵说自己一年只用了五六十味药,某博士也跟着说,看,我老师用药多纯。大家可以翻阅一下扶阳讲记后面卢崇涵的处方,到底用了多了味药,一百多味!
中医是用来治病的,都不要说假话,这会害人的。

-------------------
应该再整理搜集下历来关于“阴”的语录,否则上述语句亦会害死人的,医理乃阴阳之道,两者平和为本,不可偏颇!
还有抚阳派是如何解释心下痞、少阳病、阳明病的发病机理的,倒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描述的?难道也抚阳或简单的清下?
郑氏之功在于辨绝证----阳虚阴虚之绝证,非仅狭义之抚阳,仲景之理颇多,其仅开发一隅也。

-------------------
。。。或许大家知道夫子颠沛流离的痛苦。但有谁知道他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若有。。。或许是南子把。

-------------------
无医不偏。

-------------------
扶阳一派可谓杏林一特色!最近在忙着学习呢

-------------------
很全面

-------------------
好东西

-------------------
收藏了,好东西。

-------------------
阴阳两相,缺一不可,阳为主,阴为辅,但见猴动活几十年,静活几百年者也有。动静结合,阴阳合而长生长寿。
相关文章
 玉机真脏论十五
 用道家灸脐后肚脐下方感觉有硬块
 白术汤(《兰室秘藏》卷中)
 草乌
 玉蝉散(《杨氏家藏方》卷八)
 又明脉表里虚实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