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体质研究:“本气自病”与“体质学说”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气自病”与“体质学说”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说“本气”,黄师说“体质”,我辈学子们能接受“本气自病”者,一定能接受黄师“体质学”,能接受黄师“体质学”,就一定能理解“本气自病”,因为他们讲的是同一件事情,“本气”是古汉语的说法,用现代汉语说就是“本体”“素体”“素质”,也就是“体质”。
 素体表虚之人,感受了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变化,引动本身变化,大多表现为表虚症状,也就是桂枝汤证,黄师称素体表虚之人为“桂枝体质”;素体表实之人,感受了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变化,引动本身变化,大多表现为表实症状,也就是麻黄汤证,黄师称素体表实之人为“麻黄体质”;素体里热之人,感受了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变化,引动本身变化,大多表现为里热症状,黄师称素体里热之人为“大黄体质”等等。
 在以上的描述中,我使用了“感受”外界风寒暑湿燥火变化,“引动”本身变化。一个“感受”,一个“引动”,这两个词,表达了“本气自病”的意思在里面。
 如果认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大气侵入人身为病,则用药必以驱逐邪气为着落。驱逐邪气之药,即是伤耗人身本气之药。本气伤耗,病必加重。病既重矣,还以为邪气驱逐不尽,又将驱逐邪气之药,继续用之,本气更伤,气伤人死仍不解何以人死之由。如果认定病乃人身本气为病,则用药必以调和人身本气为着落。
 调和本气,就是调和体质,处处都有办法。
 这种认定风寒暑湿燥火为病因病机的做法,是隋唐以后明清等后世中医提出的,也是我们教材中正统说法,但是,仲景学说却没有这样的理论。
 仲景学说是把人体作为一只“黑匣子”系统,只研究其“输出”,也就是只研究其病脉证,不研究其“输入”,也就是病因病机,原因是在当时没有解剖没有化验单的条件下,无法断定病因。
 仲景学说是把所收集到的所有“输出”统统分类,先分成两类,一类为反应太过,一类是反应不及,太过者称为“阳”,不及者成为“阴”;又将阳类阴类分别分解为表病类、里病类、半表半里类,就形成了六病体系。
 仲景没有研究药及方这个“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因为这个问题神农和伊尹已经研究过了,神农尝百草,写出《神农百草》,伊尹写出《汤液经》。《神农百草》研究的是单味药对人体“输出”的影响,是药证;《汤液经》研究的是复方对人体“输出”的影响,是方证。
 当反过来研究,通过“输出”猜测“输入”的时候,我们的前辈只能把病因归结为“风寒暑湿燥火”啦!汉语言文化传统是擅长“打比方”的,我们的诗词都是“赋比兴”,就是依物说事、以景说事、用打比方说话,我们的前辈只能把病因归结为“风寒暑湿燥火”也是“打的比方”,千万不要当真,如果你真对脑中风病人用祛风药治疗,没有一个能治疗好的!不信你试试!我们中医的脉是什么?是“脉象”,象就是打比方,“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哪一个不是比喻?我们中医的脏是什么?是“脏象”,也是比喻,脾是土,主运化,运化一词太空洞不形象,用土来比喻,就非常形象了。

-------------------
我这篇文章想说清三个问题:一个是仲景不讲病因;二是六病是六类脉证不是六经;三是本气自病,不是邪气入内。不知道说清楚了吗?

-------------------
就体质而言,孔子曰:斯人也有斯疾也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不一。我理解的是,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病,说什么人有什么毛病。

-------------------
经方应用需要理论研究,写得好!

-------------------
感谢黄师鼓励!

-------------------
和祝味菊之观点象!

-------------------
把学到到的变成自己的理解就深刻了

-------------------
只讲究“输出”不究“输入”抛弃了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和创伤理论相同.不看病因《无论是什么损伤》只看伤了什么。

-------------------
即使知道病因也未必能找到治疗的方药,西医也是中医也是。中医最大好处就是能调整改善人体的某种状态以利于病情的恢复,用药并非对病症开药
相关文章
 太阳阳明并病
 脓血痢
 安蛔止痛
 香墨汁(《济生》卷四。)
 请教薏米加百合为何能美肤?
 龙骨饮(《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