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体质研究:论方证对应的合理性与不足处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经方人追求方证对应,另有一些学派轻视方证对应,形成相互诟病。事出有因,大概双方都会有一些偏颇。
我认为,所谓方证对应,本质上就是辨证论治,所以争论的各方在这方面并无冲突。经方派强调的是,必须从张仲景的经典出发来进行辨证论治,必须以张仲景的方为纲来认识证,必须从伤寒论的条目原文作为论证根据,必须从张仲景的原始方剂来进行运用治疗。这无疑是一个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追根溯源的治学方法。是优点,是长处,是其合理性所在。但是,方证对应本身亦有不足。
首先,方证对应将辨证论治的精神进行了切割,只取张仲景辨证论治一块,而抛弃百家对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那一部分。当然,不是每个经方家都这样做,但确实有不少人走向了偏激。
其次,方证对应的合理性,在于其要求治疗处方必须根据六经病证严格对应,从而使治疗符合“真”的要求。但仔细思考会发现,“方证对应”实际上是一个标准,是一个目标,而非一种方法。不少经方家把“方证对应”当作一种方法来对待,就有问题了。有些经方爱好者以为,只要从条文去寻找方证对应,就像拿着电影票找座位那么简单。结果可想而知。有些人到网上来叫苦:怎么没有效啊?原因在于,你不知道如何才能达到“方证对应”这个目标。
因此,“方证对应”只是一个标志,并无多少实质内容。甚至,过分强调方证对应,会使伤寒学说庸俗化、浅薄化。我们治学的关键在于,寻找能够达到“方证对应”的方法和途径。治病不能单凭口号,声称是经方医生就一定出色?我但愿经方爱好者,要把仲景学说放在心中,而不是摆在嘴上。要求真,如何才能真?贴上“真”的招牌也不一定就真。
奥秘在深层,不要停留在表面。

-------------------
其实方证对应正是一种方法,又可以说是有别于其他方法的一个独立的方法体系。

-------------------
方证对应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浅层次的对号入座。方证也并不是仲景首创,而是在此之前就有更久的发展,如真武汤,白虎汤,大小青龙汤等这些名方应该早在仲景之前就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学习方证,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客观的证的存在,迫使医生必须思维,以达到主观符合客观的程度,所以并不是喜欢方证就造出个名词出来,方证并不是你喜欢它就存在,不喜欢它就不存在,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
方证对应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标准,更具有具体的方证作支撑。这种客观的证是相当稳定的。

-------------------
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三国志-方技传》

-------------------
楼主看似都明白,实际上根本不明白“方证相应”的甚深内涵。方证相应有“辨证论治”无法达到的精细,从辨证论治讲,血虚应当补血,但从方证相应讲,补血的方又有很多,不是随便拿一个就能有效,必须详细分析每一个补血方的特点,然后针对性的使用。在不违背病机,不违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细致,细致到全方每一味药的具体功能及最契合的症状上去用,做到不让任何一味药的任何一个功能皆与证合,做到丝丝入扣,这才是的谓的药用当,这才是所谓的“方证相应”吧。方证相应细到简直无法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它,只能说是“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只能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来形容了!方证相应的理论真是“玄冥幽微,变化难极,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
方,仲景之方,证,六经之证,如此而已。

-------------------
镜湖: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n ..?(2013-09-23 16:22)?700)this.width=700;" >

寻外实,为何下之?延内实为何发汗?

-------------------
镜湖: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n ..?(2013-09-23 16:22)?700)this.width=700;" >

其实,这段文字颇有研究价值,现代有人认为,伤寒以“下”为第一大法。伤寒论中颇多“下之后”云云。。。。。。

-------------------
方证对应只是辨证论治的方法之一。

-------------------
方证对应,不是套原文,而是学仲景心法,辨证论治。

-------------------
真正的方正相应  一定是用伤寒论理论也能够解释清楚的  而不是机械的对号入座  首先看病时不要抱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对号入座的执着而诊病  

-------------------
方证相应是经方医学的核心思想,这是一种思维方法。

-------------------

方证相应===是伤寒论最大眼目。
仲景先师的《伤寒论》几乎每一条都在教我们如何辩别方证
每个患者,每个病案、临床的每时每刻都在辩别“方证相应”。
“六经”是人体发病的共性,“方证”是每个病证的个性。
方证对应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超强灵透的诊疗思维。。。。。。。。

-------------------
经方有方证时方就没有吗,方证相应就是张仲景的本意吗,不见得,方证相应是后人为了更好的使用经方而总结出来的,与张仲景本意无关,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
赞同楼主说的:奥秘在深层
相关文章
 海藻散(《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视频:清代名医黄元御
 伤寒论是否有治疗皮肤病的论述
 请教,小儿睡眠不好
 加味四物汤(《济阳纲目》卷五十四)
 天外陨石惊现外星科技,谜底令人匪夷所思(组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