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教学:经方产生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我在想,《伤寒论》里的那些经方,都是谁?依据什么?一步一步(或一代一代)总结组成的?

-------------------
胎胪药录

-------------------
rahula:
胎胪药录 700)this.width=700;" >

非常感谢!
附《胎臚藥錄臆測》(供参考) 胎胪药录.rar (262 K) 下载次数:55

-------------------
【胎臚藥錄臆測-系列之序說】經方單位藥的功能整理—胎臚藥錄臆測
經方單位藥的功能整理—胎臚藥錄臆測 (作者: 中醫損友團之阿旺)
單位藥列去功能主要是將全部經方用藥出現在各方劑中的藥量和功能排比出來。在醫聖《傷寒雜病論》序中有載提到其學思之過程:
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
、《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
,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其中有提到《胎臚藥錄》這本書。但今天此書已然佚失,我們無以窺探張仲景先生用藥參考的所在。唯一可能的線索只能利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二書所列之藥物及方劑症狀反推回原來用藥的根據。而這本書就是以一種儘量以「述而不作」的態度在做這個工作。也就是一般在工程界常用的「 reverse engineering」的方式來做整理。我們有幸為當世經方大家倪海廈先生的人紀教學的弟子,在倪老師的教學中曾有以上工作這樣的呼籲,深受啟發之餘完成此功能,只想為後人先做好整理工作「以待來者」罷了。事實上倪老師的教學已經隱然有《胎臚藥錄》的精神和脈絡可尋。
當然史上有少數醫者亦有此意,其中最有成就的要數日本經方大家吉益東洞先生的「藥徵」一書。東洞翁早以此思惟做了這樣的整理。但一來未全面統計全部藥品(雖其弟子有增補在後來,二來「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二書所列之方劑並未全面收錄比較,多少是有所遺憾的。此外,由於東洞翁疾力暢導「疾醫」之觀念,雖可一去時弊,重振經方之用,但也多少輕忽我漢醫中就症狀觀察而進而推衍整理的本草藥性。因此我們以「全面而無所遺漏」為主要出發點,想把這項工作做到完整。所謂「胎臚藥錄臆測」部分,亦比較東洞翁之成果,客觀地與後世看法和統計結果並列,非欲為「續貂」而是希望能以「拋磚引玉」之意,引起經方大家的注意,多所指正或依此書整理之資料另成真正「風雨名山之著,金匱石室之書」。
本系列名曰「臆測」,可知只是反推而測度「胎臚藥錄」這本書,應非定論,但求以「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二書所載之種種藥物及方劑症狀「合理」地推論罷了。使用者若不以其論點為是,謹參看所整理和統計的結果也可有所啟發亦不啻為一合理之使用角度。
從現在起將開始陸續貼出我們的整理,敬請大家支持並賜教。(节选)

-------------------
十分期待!

-------------------
这种研究方法很好,结合条文研究药性配伍。可这个下载链接里只有:芍药甘草、生大枣柴胡黄芩半夏人参葛根麻黄杏仁枳实干姜细辛五味子十五味药证配方。
同仁们如有更完整的下载请分享出来!

-------------------
这类话题只能是讲故事,编的让人听得入耳就是真滴。讲官话就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摸索的结晶,细分类还是推演,就看有无依据,这依据还是在猜。仲景集中方剂 来自民间这没什么可说的,一张大网罩着呢。又是谁把它保留并传承呢,我想巫家功不可没,大小青龙,十枣,白虎,柴胡剂都是巫家所传,从伤寒论方剂推知,有来源如越婢,有作用命名如泻心类,有证候加冠的四逆辈,以主药冠名的桂枝.麻黄等。
  仲景师传方人而非制方人。仲景博集前世众方,施之当时。
  前世人是如何遣药成方的,哈,您就发挥想象讲的动听点。文学功底一定要好。

-------------------
"大小青龙,十枣,白虎,柴胡剂都是巫家所传,"这个还是之前在xiaozheng的文章里见过。

“  前世人是如何遣药成方的,哈,您就发挥想象讲的动听点。”看来这个还真难说出个所以然来哦~

-------------------
  历史有的东西说得清,有的则是一个朦胧的概念。说不清的您就尽情发挥。铁板钉钉的您就谨慎再谨慎。不要一说两汉里的故事就是五百年,那就丢人了。

-------------------
有时间我给宅兄编段针灸.方剂起源,逗个乐。

-------------------
  还是粘段大致靠谱的中医发展史看看(演义成分还是免不了滴) 以上内容引自《宇宙伦理学》之《完善生命》。 

古代中医

  中国的中医学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并尝试草药。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写下了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祝由科》,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删改,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并由祝由科里将纯粹的医药分离了出来,形成了后来的中医学。而其中的《黄帝内经》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防病养生保健康的预防医学观点。

  早在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院和医疗制度,周代的医疗机构设有医师、上士、下士、府(管药库)、史(管记录)、徒若干人。下面又分食医(管饮食卫库)、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四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分科。医师总管医药行政,并在年终对医生进行考核;《周礼》记载“岁冬则稽其事,以制其食”,就是说,医生每年都要通过年终考核增减俸禄。当时的患者已经分科治疗,而且建立病历。“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规定在死者病历上要写明死因,然后送交医师存档,以便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疗技术。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病历制度。

  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时期名医辈出,秦国有名医医缓,齐国有长桑和他的徒弟扁。扁鹊发明了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并总结为“四诊”方法,即“望、闻、问、切”。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后世则尊称他为神医扁鹊。春秋战国时流行的主要医学著作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这七本,合成“七经”。

  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专门法医——"令史"。秦律规定,死因不明的案件原则上都要进行尸体检验,司法官如果违法不进行检验,将受到处罚。秦代的《封诊式》对法医鉴定的方法、程序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人命案件中,鉴定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尸体的位置、创伤的部位、数量、方向以及大小等。令史检验完成之后,必须提交书面报告,称为“爰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鉴定和现场勘察报告。秦代还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传染病医院——“疠迁所”,并制定了最早的治疗传染病的隔离制度。据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中记载:当时规定,凡经医生在给病人检查后发现有鼻梁塌陷、手上无汗毛、声音沙哑、刺激鼻腔不打喷嚏等症状者,一律送至疠迁所隔离治疗。这说明中国古代对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措施,很早就已经是得力有效的。

  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已经非常完备,名医则有太仓公淳于意和公乘阳庆。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完善了中医的辨证理论,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临床医学大师,被尊称为医圣。他著有《伤寒论》《疗妇人方》、《黄素方》、《口齿论》、《平病方》等等医书,最终流传下来的医书被并被后人编纂为《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张仲景采用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在《伤寒论》中归结为“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经由这两种方法辨证论治后,再采用“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治疗疾病。“八纲辨证”是书中贯彻辨证论治的具体原则,所谓“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分析和检查疾病的部位、性质而归纳出来,“六经论治”是整个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医学上的具体运用。东汉末年,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术进行手术的人,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物,还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健身体操之一“五禽戏”。可惜华佗所著医书的《青囊书》最后被付之一炬。在汉代,大量的医药和历算等书籍传入西藏(《西藏王统记》记载)。在汉代还出现了专门性的妇科医院,西汉时的“乳舍”,是世界上最早的妇产医院。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问世了世界上最早的两本儿科专著,即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和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医学院。到了公元6世纪,隋朝完善了这一医学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太医署”,署内分医、药两部,太医令是最高官职,丞为之助理,下有主药、医师、药园师、 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师生最多时达580人之多。

  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药方多达5000多个,出版了《大医精诚》、《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三本医学著作,后世尊称他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突厥、高句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到了在唐末宋初,儿科专著《颅囟经》问世流行,而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公元1032-1113年)则受此书启发,撰写了著名的儿科巨著《小儿药证直诀》,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即太医局,医学分科已经非常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穴位,出版《图经》。北宋的宋慈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

  在明朝(1368年-1644),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书,这本书不仅是药物学专着,还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本草纲目》刊行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及越南等亚洲地区,在公元17、18世纪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另一方面,李时珍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大脑负责精神感觉、又发现胆结石病、利用冰敷替高热病人降温以及发明消毒技术的医学家。此外还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苏敬的《新修本草》 、王焘的《外台秘要》、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大量医学典籍问世。自明朝中医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诸多的医学流派。同时在朝鲜研究中医的所谓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
原来张仲景除了《伤寒论》还著过《疗妇人方》、《黄素方》、《口齿论》、《平病方》等等医书,。。。

好像读书时有点印象的,都忘记了。再次学习哦。

-------------------
xiaozheng:有时间我给宅兄编段针灸.方剂起源,逗个乐。?(2013-10-16 20:32)?700)this.width=700;" >

这个期待中。。。

-------------------
   医学起源 (瞎编的)

 人类进化到直立行走后,大约在50万年前,也就是北京山顶洞人稍早些,智力也相应有了大的提高。医学科学也随着火的应用破土而出,那真实是原始的,要摄取食物就需劳动,纯粹的绿色植物类食品已满足不了需要,当人类第一次从自然火灾中得到动物遗骸熟制品开始主动利用火取暖御寒烤制动物这个阶段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在漫长的篝火时期老幼青壮劳动之余大部分时间在篝火边度过,人从出生到老终不可能都是健康的,何况在那个年代。有人病了,躺在篝火旁,有人病了为了获取食物还得穿梭密林,有人病了遇袭还得战斗,我们来看看在多种环境中医学的雏形是如何的精彩。
  篝火中的溅出的火星木屑或许伤及正在打摆子的病人,突然的一意外刺激后次日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感觉轻松多了,或许他在穿梭在密林中被植物.枯木扎伤,在搏斗中被抓伤,刺伤,或因此大汗淋漓,久而久之这些意外所造成的结果被人们在印象中积累,经过数万年无数次反复,针灸诞生了,放血疗法出现了。还记得吗,那次你被火烫了烧的是那种木头,那次烧的干草长得什么样。木屑蹦到你那了,那木刺扎到你哪了,哈哈,这就是依据,推演带猜出的依据,听起来多少靠点谱。一个原始人拉肚子,掉队了,或被抛弃,绝望中嚼食身边杂草,在或许同伴可能留下的食物中生命延续着,奇迹终于出现了,她活了过来,也许之类个例几十年才有一回,但在几十万年的岁月里在多个部落群体里如此的经历总会引起重视,这就是草木疗疾的原始动态。(待续 )

-------------------
  巫师是传承医学科学的重要环节,当人类群居开始集体狩猎采集果实共享篝火,层次地位逐渐拉大,有人说层次的讲究是动物界的天性,确实,您看狼群,看所有动物界都是如此。都有山大王,这不是我们讨论所能涉及的话题,略知一点足矣。在母系维持的群体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着亲情的照应,群体中任何人的生老病死都牵挂着族群每一成员,他们在哭,他们在笑,他们在为他人提供生存的必要,于是喜怒哀乐交织在情感中,老人的去世,族人在悲哀中祈祷,孩子的出世人们在喜悦中祝福,病家周围无数的念叨汇聚成必要的俗语,总有主事人吧,而主事的老母亲不能亲临,只有委托稍有威望年岁的人去处理,于是这个角色逐渐演化成了巫师。巫师什么时代转入世袭无从考证,但与医疗技术的掌握是密不可分的,人在任何时期都不是平等的,一个族群最亲密的就是直系,没有爹妈不盼子女过多更好。为了让孩子在族群有个好的位置,老一辈巫师吧自己所掌握的医技传授给自己的儿子女儿,何以见得,很简单,治病救人是最能笼络人心,最能赢得尊重的法宝。到了巫家时代,很多医药方剂已见雏形,甚至固定化,他们又是如何汇集的呢。一个族群不会有如此能耐,战争,这是原始后期人类唯一族群交流的途径。获胜者杀掉所有能战斗的俘虏,于是想活命就要祈求胜者,我会什么,很重要,为了验证此话真假,俘虏可暂缓死亡。事后多数还是被杀,只有高效立竿见影的医技才能得到重视,即使如此还是逃不出被杀的命运。巫家需要保密。她不能让人知道这是别人的发现与实践总结,他是上天的赐予,只给了她或他。这些方剂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才有了名字,大概是有了大的统治集团时,大小青龙,白虎汤,黄龙汤,多好的名字。在巫家嘴里就是神方。在医家看来这就是古方,也就是所谓经方前身。(待续)
相关文章
 大小青龙汤是根据什么而命名的呢?
 三十六种喉散(《喉舌备要》)
 谈谈药品零差价医改下的中小诊所怎么办
 本人激素依赖性皮炎2年了,恳请医师给我对症
 新生儿溶血症
 防风升麻汤(《治痘全书》卷十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