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经由亿万生命检验并得到验证的伟大医学,也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代表和独具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记者采访的数位业内专家认为,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无论是出于应对国际竞争、维护国家安全、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紧迫需要,还是从推动自主创新、实现医改目标、培育新兴产业等角度考量,都应考虑尽快将振兴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布局。
国家应急和医改要求更大发挥中医药作用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在西医出现之前,中医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其疗效不容置疑。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甚至世纪顽疾所表现出的特殊疗效,也日益得到国际认同。如目前1/4的德国医生支持将中国医学方法列入现代医疗学。特别是近年来,在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疾病灾害发生时,中医药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在抗击非典、甲流疫情以及应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中,中医药都发挥出重要作用。2009年甲流疫情肆虐,西药“达菲”一药难求,国际医药巨头坐地涨价。面对“卡脖子”之痛,北京市投入1000多万元,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在中国古代药方基础上研制出疗效获得肯定的中药“金花清感方”,成为全球第一例有效治疗甲流的传统药方,不良反应率为零,且无耐药性。
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为中国避免重蹈西方国家高额医保亏空的覆辙提供了一条新路。中国科学院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双院士”、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程津培认为,西方国家普遍面临沉重的公共医疗负担,比如美国卫生总费用占G D P的比重过17%,每年花费高达两万亿美元,已经成为美国财政的最大负担和经济增长的掣肘。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经济总量约为美国的l/3,2011年卫生总费用仅为G D P的5.l%,我国要建立覆盖全体人民的、可承受的医保制度,必须更大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介绍,新医改启动以来.甘肃省提出“以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医疗卫生问题,用最低的费用维护城乡居民健康,走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医改之路”,出台中医药“四大优惠政策”,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1年,甘肃省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99 .5元、人均住院费用为315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成为全国除西藏以外人均看病费用最低的省份。
全国政协2012年8月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在基层发展中医药,是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政府承受得了、财政可持续的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的重要举措。
中医药发展面临“双重倒逼”态势
王国强坦言,目前我国中医药发展正面临国内需求增加与国外竞争加剧的“双重倒逼”态势,这既是巨大的挑哉,也是难得的机遇。
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医因注重“治未病”、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等优势;日益赢得群众信赖,到中医机构就诊的患者人数显著增加。据湖南省卫生厅调查,82%的居民认为中医药疗效比较好,88%的居民认为中医药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卫生部统计显示,全国接受中医诊疗人次已经从2008年的三亿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四亿人次。
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需求相比,中医诊疗机构特别是优质中医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在北京“同仁堂“平心堂”“国医堂”等传统中医机构,300元、500元一个专家号,患者依然很难挂上号。北京广安门中医院院长王阶告诉记者,该院门诊量已从2000年的59万人次增加到目前的258万人次,医院常年存在人满为患、“一号难求”的情况“这说明相信中医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中医诊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近年来,国外中医药发展势头迅猛“看不见的战场”已经延伸到国内,不少业内人士都用“兵临城下”一词来形客。据外国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大的几家制药商如葛兰素史克、赛诺菲、诺和诺德、默克等,正转向利用中药配方开发治疗免疫紊乱症、
糖尿病、癌症、肠道炎症等的新药,并将首要目标市场定位在中国。
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说,中药配方不受专利法保护,近年来国外药企投入重金收购中国民间药方、加大研发力度,其目标就是要凭借资本、科技等优势,将中药配方转化为知识产权,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
在海外中医已不再是中国人的“专利”,很多国家正通过立法加强对中医药的管理,抢先制定中医药发展的“游戏规则”。据德国媒体报道,在德国从事中医药研究和治疗的人大约有1.5万,80%以上没有华裔背景。近年来,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均通过了中医药立法,其中澳大利亚成为海外第一个对中医实行注册管理的国家。
振兴中医药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认为,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不仅是涉及保障广大百姓医疗健康的大事,也是涉及我国经济产业创新的大事,更是涉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的大事。
中医药是中国特有的、具有原创性的宝贵资源,对建设“ 创 新 型 国家”、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认为,西药在200多年历史中形成的化合物库日渐枯竭,从中筛选创制新药的难度、耗费都越来越大,如今研制一个新药早已突破“10年时间、10亿美金”的行业惯例。现在西方制药巨头已经意识到,中药方剂是一个开发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新药创制的源泉。天士力集团根据传统中药配方自主研发的“复方
丹参滴丸”,是中国第一个进入美国审批程序的复方中成药,在2010年获准进行FD A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三期临床实验以来,目前进展顺利。这显示经过现代科技创制和临床验证的复方中成药正逐步获得国际认可,这为我国中药创新发展、打开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开辟出一条新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认为,中药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广东、甘肃、云南等地将中药产业纳入地区发展战略,积极打造“陇药”“云药”等,目前全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2500亿元以上。湖南省龙山县大力发展
百合产业,2011年产值突破8亿元,4.2万余农户受益,实现农民纯收入超万元。转自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