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仲景原文:精彩分享:杨志一前辈关于《金匮要略》虚劳证治体会与心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过年期间又把杨老的书温了一遍,觉得关于虚劳和瘀血的论述非常精彩,故摘抄如下一起分享:
(1)虚劳脉的总纲:虚与大;
(2)在虚劳的病因方面上,把瘀血放在重要位置。瘀血可成为虚劳的病因,而虚劳又常夹有瘀血,故用大黄蛰虫丸治干血痨以缓中补虚。唐荣川在《血证论》活血四法中把消瘀作为第二法,其重要原因就是恐留瘀为劳;
(3)在方剂的运用上,用桂枝汤类方治疗虚劳,是《金匮》的又一大特色。如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桂枝龙骨牡蛎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黄芪汤等;
(4)在用药方面,《金匮》与《伤寒》比较后特点突出:
   黄芪——金匮中有8首,伤寒中无;虚劳多气血不足为患,黄芪长于益气补损、里虚扶正;
   当归——金匮中有14首,伤寒中有4;当归善补血养血,兼能活血,故杂病中之虚证、瘀证多用之;
   附子——金匮中用炮附子18方,生附子2方;伤寒中用生附子17方,炮附子14方;用生附子多取其回阳救逆之功,用炮附子多取其温阳扶正、散寒止痛之力。

-------------------
好。

-------------------
精彩分享!谢谢!

-------------------
学习。

-------------------
    

-------------------
字字珠玑

-------------------
很不错, 学习.
相关文章
 
 急急急,朋友病危
 重温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
 五倍子丸(《医学从众录》卷三)
 近视,减肥,胃不消化.皮肤过敏,
 呃嗳案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