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伤寒论的一点态度
邢斌
读《伤寒论》会遇到很多读不通、读不懂的地方,以前认为一定要把它都读通、都读懂,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这其实不是能力、学识的问题,有读不通、读不懂的地方是必然。因为这是由古书通例造成的。如果有人说自己全都读通了,或者嘴上没说,但是事实上是将《伤寒论》条文条条注得头头是道,那就有问题了。或者是大言欺世,其实心里知道自己没读通,或者是牵强附会,曲解古人。
当然我不是为读不通、读不懂《伤寒论》找借口。这得有个前提,就是一个聪明的头脑,拥有临床经验,并有校读古书的能力,致力于尽可能地读通、读懂《伤寒论》。而在此前提下,那些仍然没法读通、读懂的条文,应该说多半是自身有问题,才会导致后人读不通、读不懂的。我们要看透这一点,承认这一点。这样的问题,可能要留给《伤寒论》新材料的发现才能解决。
-------------------
通不通不是问题,关键是角度。因此对伤寒论的学习可以说是无止尽。
-------------------
-------------------
何谓“读懂”?何谓“读通”?
早年看过一幅漫画,一群“红学家”们,在研究曹雪芹有多少根白头发。曹到底有多少根白头发呢?曹自己恐怕也不知道。我看只有天知道!
就算张仲景大人复活了,他老人家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后人对他的研究,即使他本人也未必能和那么些研究他《伤寒论》的这家那家争论得个“明明白白”。
个人觉得对于《伤寒论》,“读”会有层次的不同,角度的不同。有益的是,“读”了能够“为我所用”、提高“读者”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启发后学。
-------------------
读伤寒,我觉得要多联系临床,有好多时候读条文时要联想有一个类似的病人在眼前,整体观念最重要!
-------------------
读中医古籍包括三方面要求:原义、真义、运用。对伤寒论来说也是这样。
-------------------
赵洪钧在《内经时代》中也是这样说《内经》的,不可能完全读懂、读通,否则就是大言欺世(大意如此)。
-------------------
趣闻某些牛人奇谈《伤寒杂病论》,放言按照它的法门学习“那是非常简单之事。。。。。。”
真是言不惊人语不休!
-------------------
说白了,这种治学的态度不单单是学品的问题,而完全取决于人品。
-------------------
诸位可以关注一下古书通例。国学大师余嘉锡曾撰写《古书通例》。现代学者李零、宁镇疆对这个问题有推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