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医圣的光芒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古求知
  仲景广场终于迎来了它的主人,我们最崇拜的偶像张仲景。他满面沧桑,微微颔首,手中握着他的《伤寒杂病论》,若有所思……

  张仲景生活早在1800年前,他生前并不很出名,年轻时跟从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刻苦钻研,终于青出于蓝,医术远超其师,终成经方大家。仕途也比较顺坦,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故其《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亦被称为“长沙方”。

    在医学上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决不是偶然。首先,他具有崇高的理想。鄙视热衷于“竞逐荣势,企踵权豪”,而不去“留神医药”的士人;敬慕能够起死回生,察色知病的良医扁,立志做一个能为广大人民解除痛苦的医生。第二,他具有勤奋、刻苦的毅力。对当时的医学典籍,做到“勤求”,博览而精思。第三,他具有谦虚求教的态度。所谓“博采众方”,就是广泛搜集当时以及历史上的有效良方。第四,他具有不断进取的革新精神。坚决反对那些“凡医”“各承家技,始终顺旧”,提倡“求经旨以演其所知”,故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有所创新。第五,他具有认真踏实的医疗作风。批评那些“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马虎敷衍提督态度,告诫他们如果不彻底改正,就不能做到“视死别生”。第六,鉴于当时许多人因疾疫流行,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而死,故而“伤横夭之莫救”,激发了他刻苦钻研医学的决心。除此之外,他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善于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科学的看待误治,从中获得启发,并以此训诫后人。

    张仲景把扁鹊当成自己的偶像。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张仲景很佩服他“视死别生”的望诊。当时医界就流传“望而知之谓之神”、“上工望而知之”的说法,而扁鹊正是被当时的历史所描述的这么一名上工、神医。另一方面,应该是佩服扁鹊“随俗而变”的处世态度。张仲景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末年,因“黄巾起义”利用了道教,之后政府开始对道教进行压制。但由于当时的大部分医书都为道士所著,所以为了让所著《伤寒杂病论》能够更广泛的传阅,用以治病救人,他毅然将带有道教色彩的名词加以更改,如将“小阳旦汤”改名为桂枝汤,讲“小朱鸟”汤改名为黄连阿胶汤等等。迫于当时形势,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故而“随俗而变”,否则《伤寒杂病论》就可能早早的被扼杀了,而不可能流传到今天,那将是一个多么大损失啊!

  张仲景是个高尚的人,他禀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宗旨,善于总结前人经验,谦虚学习他人长处,“留神医药”而不空谈,以治病救人为目的,随俗而变,不断进取,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张仲景是个高尚的人,他禀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宗旨,善于总结前人经验,谦虚学习他人长处


          “学无常师,择善而事”是为 取善之道

-------------------
其实如<素问>等书中,大多以皇帝问答式,<本草经>中带"长生,不老"等说法,估计都是先圣对其医理的世代流传的一种考虑;古时候的皇帝都希望长生不老,而这些药里都带这样的色彩,反而让它能流传到今天......
  个人的一点小见解
相关文章
 产后大便难
 《梦回伤寒四大金刚》的衍生阅读
 妇人大全良方 呕吐等 上课笔记
 改善医疗环境之我见
 养生余录(上)\ 欲不可纵
 理气和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