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中医脉学和《脉学类聚》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医脉学和《脉学类聚》
余瀛鳌 李哲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的脉学论著,十分丰富。在所有古代脉学文献中,又以《脉经》、《脉诀》及其衍生的诸多专著为多,当然还有历代不同学术流派的脉学阐述与编著。

 晋代王叔和《脉经》,是现存第一部脉学医典。回顾脉诊,从战国时的扁迄东汉张仲景等,均精于此道。医圣张仲景论病、诊疾,突出的就是“脉证并治”。而在《素问·示从容论》则有“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雷公所说的《脉经》,早已佚失不传。但《素问·三部九候论》、《素问·疏五过论》等篇所说的“切脉”,当是现存早期脉学中的精品,而王叔和则在《脉经》中向读者明示“脉理精微,其体难辨”的诊脉难度。又如《宋志》中载录的《黄帝脉经》、《扁鹊脉经》,均已失传。《太平御览》指出王叔和是“考核遗文,採摭群论,撰成《脉经》十卷”。王氏所说的“脉理精微”,清·初张璐《诊宗三昧》遂侧重于阐述脉理,为世人所重。至于《脉经》的重要性,明·吴景隆认为《脉经》“……发明《素(问)难(经)》之旨,实得诊脉之径路、识病之枢机。”(见《脉证传授心法》)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盛赞《脉经》在编法上达到“分门别类,条分缕新”的境界。至于《脉诀》,是一部托名王叔和,实际上是六朝·高阳生所编撰的脉学专著,该书撰脉学歌诀,以鄙浅之言编成脉学专著,在社会上流传颇广,衍生的脉学著作亦多。迄今元·戴起宗,他在博览群书结合临证实践的基础上,指出《脉诀》在多处存在错谬,专撰《脉诀刊误》一书,为读者提示学习脉诊正确的思路与方法。

 关于脉学的重要性,前贤有多种学术见解。鄙见认为:明代医学家朱朝櫆《医学新知》在分析临床各科疾病时说:“病证须知洞彻,脉证实医首务。”明示医者在诊疗实践中首先应该重视的是脉诊,这是临证“知病”的重要环节。脉学著作的学习、研究与弘扬,是我们业医应有的职责。

 近些时,当我们看到盛增秀、陈勇毅、竹剑平、王英教授主编,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刊行的《脉学类聚》(全书290万字)后,令人兴奋、感慨不己。这是一部“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的项目。作为一部诊法专著,收集脉学图书文献之繁富,堪称冠盖一时,并在学术蕴含和编法上独具特色。

 全书分上、下两大册。上册类编“诊脉大法”,包括诊脉部位(含古今诊脉部位的变化、体表独特的诊脉部位等)、脉象种类、脉象纲领、诊脉要点(共列27个子目,论述详明)。下册又分两个部分,其一是“诸脉形象”,列述诸多脉象,包括浮、沉、迟、数、大、细、长、短、虚、实、洪、微、滑、涩、缓、紧脉、坚脉(急脉附见)、弦、软(濡脉附见)、弱、 促、革、劳、动、伏、散、结代脉共28种;其二是“诸脉主病主治”,此篇针对上述28脉,阐述每一种脉象及其兼脉的主病主治,编者力求全方位、择其精要内涵予以阐介。其后复列述多种脉象及其兼脉的主病主治等。至于书末的“附录”部分,主编者将历代重要脉学著作中的歌诀择要选载,并交代了全书所引用的主要书目,尤对《千金要方》、《四言举要》、《医学集要》、《四海同春》、《冯氏锦囊秘录》、《身经通考》等予以重点表述。

 《脉学类聚》从该书的定名和全书的学术内容而言,主编者盛教授等编撰的思路与方法是通过精心设计、规划的。此书的编成使之真正臻达“集脉学至大成”的境界。鄙见认为《脉学类聚》主要反映了以下学术特色:

 首先使读者从宏观到微观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脉学的源流及其丰富的学术内涵,充分展示了《脉学类聚》是历代诊法专著中内容最为丰盈的脉诊宏编;二是通过“类聚”的形式,让读者体悟到加强脉学研读是提高诊疗水平必备的学术条件。三是通过主编者的精心编选,指导读者在众多的古代脉学名著和学术流派(包括“太素脉”等)中正确对待不同的学术见解,并从中择优选读、选用以密切结合诊疗实践;4、书后所参阅的脉学专著、文献多达百种左右。在编纂中,真正反映了整个脉学学术经验的系统性和全面性;5、通过脉学的分门别类,满足了读者在学习脉诊中的“各取所需”,也十分有利于脉学名词的检索。至于诸多的脉学阐论,亦可从“类聚”中予以查阅。

-------------------
多歧亡羊!

-------------------
文字考据的巨著,与实际应用仍然是云泥之隔

-------------------
我就买了这套书,还是需要时间好好去看
相关文章
 父亲肺癌晚期 求救
 茯苓饮(《圣济总录》卷十五。)
 如何判断肾阳虚还是阴虚,都有什么症状!!
 
 一位外国留学生眼里的中医
 石榴皮散(《圣惠》卷四十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