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从胡老的越辨越明释伤寒及方证体质的疑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我认为对体质学说 并非质疑,体质学说比较规范 规律 有章法 但缺陷变通不足,而且学习者因为感觉体质比较规则,就不怎么去学习经典。

一个感受《黄帝内经 》 真是个好东西。

-------------------
不管哪种体质学说应该都在研究、规范、发展、研究、再规范的过程中,应该说没有一个能够形成定式,黄老师也一直在摸索过程中。
中医的难学在于东西杂乱和个人的传承、喜好造成路子不一,理论上来说学贯古今、兼顾百家当然最好,但是容易造成流散,因为精力有限,我看国内穷数十年研究内经的临床水准也就那样,说难听点有的还不如农村的某些赤脚医生能看病,现在能说理论临床上真能学贯古今、兼顾百家的没见过,谁见过?
古方派为何能够影响中国的一些学者?这些学者难道没有学过《内经》吗?(胡希恕先生还为谢海洲制作过五运六气盘和讲解能认为他不学内经不懂内经吗?),这个问题既然提出来了,就要深刻反思。
黄师这样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入手一点点深入我认为对学者而言操作上已经是非常容易了,而且经过长期努力肯定能够更上一层,作为学生加以学习、吸收、实践并提出建议和疑惑共同研究总结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至于学习黄师学说影响不影响学习研究内经和学习百家著作?这是个人问题,黄师似乎没有反对过,我的内经就在床头经常翻。
多学习黄师经验吧!这是一座宝山而且不断在扩大,少些指责勤于实践肯定是好事。

-------------------
仆本恨人:学术上的争论越多越好,越激烈越好,这样我们才能有所得。前提是互尊和互重。愿新年能有新气象。?(2012-01-01 21:22)?700)this.width=700;" >

不做意气之争,只为学术之辩。

-------------------
为医当学人之长

-------------------
顾志君:不管哪种体质学说应该都在研究、规范、发展、研究、再规范的过程中,应该说没有一个能够形成定式,黄老师也一直在摸索过程中。
中医的难学在于东西杂乱和个人的传承、喜好造成路子不一, ..?(2012-01-02 10:03)?700)this.width=700;" >

说的很实在,个人认为,能把中医某一个领域的东西继承好就很不错了,就能出很多大家。
临证最忌空洞推演,读书最忌买椟还珠。

-------------------
学人之长以长己

-------------------
中医学人:我只是提出讨论,前几天我发了一则黄师败案,被论坛管理者弄回收站去了,这真是一言堂啊,只能有好的声音,不能有不好的声音,好的案例那些人大吹特吹,治疗了2个月之久的败案,确只有少 ..?(2011-12-29 18:41)?700)this.width=700;" >

人非圣贤,岂能无过,看楼主发帖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因为有败案,就要全盘否定,也太心急了吧.楼主也是搞医的吧,不可能没有败案吧,也可以发上来共同学习吗,你能接受了质疑吗?还有你喜欢的陈伯坛,也可能有败案吧,如果也发帖,就能否定他伤寒大家的地位吗,鲁迅说过,战士再有缺点,也是战士.某些人热衷于寻找战士的缺点,然后得意洋洋的说,看他就是有缺点,还不让我说了.不管这缺点有没有,或这个缺点怎么来的,这种心理本身有点阴暗.至于五运六气之说,可以研究.比如楼主说的顾教授,樊教授,但在临床的运用上,就需楼主亲自考察了,或跟随出诊,或病房跟随,看这二位教授临床是否运用五运六气,运用的出神入化.如果仅是口头说说而已,则有叶公好龙的嫌疑.如果楼主仅是听说而已,也就是而已,并不能成为五运六气在临床运用的证据.
相关文章
 证型
 中医进社区需在政策和机制层面有所突破
 请问版主关于小孩子鼻梁青筋和内热的问题
 中药改变命运
 鱼胆敷眼膏(《圣济总录》卷一○五。)
 圣济总录 29 伤寒坏病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