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郭霭春老
尝忆二十六年前,
素问校译语翩翩,
忽闻鸿儒仙游远,
呆捧旧籍泪涟涟。
渔翁按:《素问校译》初版,校对讹误不少,时余年轻气盛,驰信千里向郭老反映此事,一月余,竟得郭老回信,说备存去稿,补牢已晚,待再版时嘱对版校对者改正。并为因外出迟复为歉。大儒诲下,奖掖后学之情,今犹在心!网上见如下报道,虽是旧闻,于我新噩!08.3.26记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3/27 08:22 编辑 www.med126.com]
-----------如果没记错的话,郭老应该是在2001年后半年去世的
缅怀郭霭春教授,为发展中医教育事业而努力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01期
李志庸
敬爱的业师霭老于去年冬月与世长辞了.他的溘逝,无疑使中医教育事业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良师,同时还使中医药事业失去了一位卓越的导师.缅怀霭老的一生,从医从教70余年,在做人和作学问上均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特别是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躬耕不辍 死而后已 ——缅怀著名中医文献专家郭霭春教授
2003年3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年逾古稀的郭霭春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文献专家,在经、史、诗文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郭老几十年来献身于中医理论研究和中医文献整理工作,直到临去世之前,还在笔耕不辍,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生前,郭老除了曾担任天津中医学院医史教研室的领导工作外,还担任了中国医药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的委员、全国中医文献整理委员会的常委和中医学院学报主编等职,并兼任光明函授中医大学顾问、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
郭霭春教授自幼勤奋好学,早年曾就读于我国著名教育家严范孙老先生创办的天津崇化学会,直接授业之师是近代朴学大师章式之先生,学习目录、校勘之学,又从近代史学大师卢慎之先生学习经史,以后又拜名医赵熔轩先生为师,学习中医。他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了奋发向上的性格,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孜孜不倦地攻读,起鸡鸣,睡半夜,忘却寒与暑,系统地学习了经学、史学和古典医著。他从20岁起便著书立说,先后写出了《续资治通鉴目录》、《补北周书艺文志》、《颜习斋家谱》等学术价值较高的著作并出版,还存有《两汉经学史》、《汉书艺文志讲疏》等书稿。上世纪50年代以后,他由经史、目录之学,转入医学史的研究和医学文献整理工作。
郭老热爱中医事业,认为欲振兴中医,就要最大限度地继承、发扬中医药,因此就不要忽视对中医文献的研究。于是尽瘁精力,致力于文献整理工作。l963年,他接受了卫生部的科研任务,重点对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素问》进行研究,于是郭老用了近20年时间,经过“十年动乱”的种种磨难,终于著成《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一书并出版,被卫生部作为文献整理的范本在全国发行。《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一经问世,便在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外许多单位将其作为《素问》学习的教材,成为研究《素问》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书,并引起日本、美国等学者的关注。学术界普遍认为,该书是我国目前整理研究《素问》成就很大,学术水平很高的一本著作。
在1957年,郭老看到我国历代医籍浩如烟海,但尚无一部较为完善的中医书目,而国外人士反致力于此,他深以为耻。于是决心编纂一部具有独特风格和学术价值的中医专题目录著作。他独辟蹊径,注意到充分利用地方志这一尚未被人们开发的资料宝库,1958年始,正式组织进行编写工作,先后跑遍了全国各省市图书馆,共查阅了约4000种地方志,历尽艰辛困苦,至1984年编成《中国分省医籍考》。
《中国分省医籍考》分上下两册,约200余万字。全书共著录医籍8000余种,附录者小传4000余篇,是我国目前著录医籍最多的一部传录体医学目录专著。该书所著录资料,绝大部分在历代史志、公私书目及其他著作中未曾刊露过,也未被人们发现和利用,因此它可以为研究我国医史文献提供大量有学术价值的第一手素材。通过分省著录,不但为地方医学的研究创造了条件,还能突出地反映出各省医学的特点,尤其可以看出区域性社会因素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如河北金元医学对“金元四大家”崛起的影响,山东“齐鲁文化”对医学教育的推动,江西“考亭之学”对医学发展的促进等,这些都能为医学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是以往所未见的。采用传录体编写,补充了医史上缺佚的名医传记,发扬了民间医家的医术、医方及其医德修养,指出了名医成功之路,能给人以启迪。总之,该书不但在著录的条目上超出以往同类书目的数倍,并独具特色。l985年出版后,亦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许多报刊都给予了报道。同年10月,经文化部批准,此书被列为重点书目参加了香港国际书展。
郭老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除了四大发明之外,应该说还有中医药。但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有的却让外国人写出来,这对于我们不是一种遗憾吗?”他的身边总是摆放着周恩来总理的名言摘录。他说:“周总理早就说过,没有一定的理论科学的研究作基础,技术上就不可能有根本性的进步和革新。”他还说:“周恩来少年时代有一句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写书的动机也是想为中国人争口气,为中医药崛起而著书立说!”
郭老治学严谨,著述宏富。除上述《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和《中国分省医籍考》以外,还著有《灵枢经校释》、《中国医史年表》、《八十一难经集解》、《现存针灸医籍》等书。他生前不顾病躯,又完成并出版了《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补上了1800余条已佚亡的著作目录,为研究清代学术史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
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之暇,郭老从不忽视临床医学的研究,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临诊认真不苟。每逢诊病,必瞑思苦想,处方遣药,几经斟酌,诊后回家,反复思索,查阅名家医案,以待复诊时处方增改,从不师心自用,总以选方用药,恰中病机为务,以期尽到治病救人之责。在理论上,非常重视《内经》的研究,但他并不囿于经典,亦不流于世俗,而能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有着自己独到见地。
郭老还喜奖掖后学,他不顾八旬高龄,除担负指导研究生的任务外,还定期为中、青年教师讲课,以提高师资素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
笔者与郭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相识,20多年来,我们经常去郭老面前请教,受益匪浅。郭老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始终深留在我们的脑海中。著文缅怀郭老,实在是冀盼后人们都能以郭老为榜样,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田 浚 刘道安)
-----------郭霭春老教授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考释精良,的确是学习<内经>的一部近现代的重要参考书.值得推荐.
-----------可惜第一版校对讹误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