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ZT:养生的乌托邦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王绍培




  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的老百姓似乎越来越需要“神医”。而“神医”不断的涌现,又不断的倒掉。新近一个倒掉的“神医”是护士出身的马悦凌。她最著名的“言论”据说是生食泥鳅可以治愈渐冻人。查阅她的《不生病的智慧》一书,确有“泥鳅为我们的健康开路”一节,但并没有“生食泥鳅可以治愈渐冻人”的说法。我暂时不知道她在别的地方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不管怎么样,由于渐冻人是无法治愈的,宣布可以治愈它的马悦凌就被定性为是一个忽悠老百姓的养生骗子,她的书因此纷纷下架。

  在她之前,一个叫“张悟本”的人写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连人带书被批倒批臭。他的那本“名著”销售了至少300万册。由于媒体连篇累牍的批判,即使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也知道这本宣扬了什么观点,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只要简单地大量食用绿豆或者茄子就可以治病,其中包括一些疑难杂症。在张悟本的名著畅销之际,绿豆的价格也一路飙升,让人不禁联想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

  一些人把张悟本和马悦凌跟一个叫“胡万林”的相提并论,指出胡万林是他们的“神医”前辈。上个世纪末,由于小说家柯云路写了一本《发现黄帝内经》的书,人们发现,一个活着的“神医”就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上,一些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当年,深圳的一家周刊连载了柯云路的著作,一些身患绝症的人纷纷打来电话索要胡万林的联系方式。胡万林后来因“非法行医并治死多人”的罪名锒铛入狱。

  在多少有些“原教旨主义”意味的科学主义者方舟子看来,应该被扫荡的“神医”可能远远不止张悟本和马悦凌。事实上,他认为樊馨蔓宣传的李一道长是一介骗子,而他对武国忠医生等人也有激烈的批评。这当然不会让人感到奇怪。方舟子对中医基本上是彻底否定的。中医效法和传统疗法,在方舟子眼里都属于歪理邪说。方舟子坚信,只有西医是科学,只有科学才真正值得人们信赖。

  贰

  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采取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但是,西医显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型的、现代化的医院都是西医,患者接触得最多的医生几乎都是学西医出身的,流传的医学常识也多半来自西医。中医事实上以一种辅助性的方式依附在体制之上,还有一些中医以散兵游勇的隐蔽方式存在于体制之外。

  就算所有的中国人都像方舟子希望的那样信赖西医,问题也并没有解决。就算人们承认西医是“科学”或者说是“科学的”,也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很多疾病,西医无能为力。因此,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是不是相信西医是一门科学,而在于,当西医也没有办法时,我们怎么办。

  在日本,一个叫“冈本裕”的医生写过一本书《医生不会告诉你的事》。冈本裕指出,西医认定的疾病,其中90%的并非是疾病,而是“未病”,它们只是一些症状,这些症状完全可以通过身体的自愈能力获得治愈。还有5%的疾病需要医生,另外5%的疾病就算找到了医生,也没有办法。冈本裕的这本书最具有震撼力的地方到还不在这里,而在于,他揭露了现行的医疗体制,是一个营利的机构,他们会扩大疾病的范围,把患者培养成“肥羊”,他们并不打算治愈疾病,也不打算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

  冈本裕带入了医学之外的事实。这个事实并不只在日本存在。在目前的中国,看病难、看病贵,医生也想着怎么赚钱,再加上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的态度,都使患者对主流的医疗体制感到无可奈何。除此之外,正是由于西医的“科学属性”,它的宣判相当于终极裁决,西医因此往往意味着“绝望”,这也使得人们不能亲近西医,并总是企图在西医之外寻找别的出路。这正是中医尤其是中医的神秘部分被有些人寄予厚望的一个现实背景。

  叁

  冈本裕指出,在治愈“未病”方面,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他呼吁日本加大中医的研究和利用。在英国,我认识的一位旅英华人作家告诉我,他在伦敦开了两家中医诊所,这足以保证他可以衣食无忧地潜心于写作。尽管英国人的医疗福利非常好,但是仍然有不少英国人愿意来中医诊所接受“特殊”治疗。

  作为一种“传统”疗法,中医跟科学分属不同的话语系统。中医更大程度上是一整套经验累积起来的成果。当然,这并不意味中医不能用科学来加以阐释。台湾一位叫王唯工的研究者就用物理学的“共振”理论解释中医的奥秘,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气的乐章》、《水的漫舞》、《气血的旋律》三本书中。学界有人认为,中医的奥妙,几乎被王唯工破解大半。王唯工证明中医不仅是可以知其然的,而且是可以知其所以然的。

  在祖国大陆,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医也跟着兴旺发达起来。首先一个原因是,中医在治疗“未病”方面,也就是养生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其次,相对于西医来说,中医是简便的、便宜的、副作用被认为是相对小一些的。第三个原因我认为更为重要——它较为隐蔽,一般人或者容易忽略——那就是:中医是一个养生的乌托邦。人们在西医那里有多失望,就在中医这里寄托了多大的希望。

  绝对不要小看这个乌托邦的价值。乌托邦所包裹的希望,就是一枚巨大的安慰剂。西医科学家曾经用实证的办法证明,有多达40%的疾病可以通过安慰剂治愈。安慰剂主要是提供信念、信心、希望,帮助患者解除大脑当中的深刻忧惧,而身体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自愈能力获得充分发挥,一些疾病因此被快速修复。

  传统中医深谙这个道理,他们要求“信者进来”寻医问药,他们不会轻言不能治疗,他们总是提供巨大希望,这些心理辅助手段,跟中医的治疗手段综合起来,产生了倍乘的效果。至少对于“未病”而言,中医是行之有效的。而这就是产生“养生书籍热”的一个直接原因。

  肆

  但是,在祖国大陆,像王唯工那样下笨工夫、用科学的手段研究中医的学者似乎并不多见,更多的人是经验主义者,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是“寻章摘句老雕虫”,他们主要是从传统的医书当中寻找一些理论、观念和方子,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验,介绍给读者。这本来不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

  问题是,当出版跟养生一结合,情况就变了。出版商很快发现,由于养生之地有一大片乌托邦,于是,养生书籍也就成为图书出版界最大宗的盈利项目。一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就可以畅销300万册,这样的图书销售奇迹从一个侧面证明这块土地有多肥沃。图书出版的介入,使养生书一事变成了又一只“肥羊”。正如西医把“未病”治疗成病,出版商把希望变成了他们的利润。如何养生,变成了如何成功地推出一本养生超级畅销书。

  出版商介入了养生书籍的写作,这导致养生书籍的叙事几乎都一模一样的,它们都是“故事”——浅显易懂的故事;都是解决——手到病除的神乎其技;都是绝对——只要你坚持怎么样就一定能怎么样;都是夸大——比如即使是晚期癌症也不是什么问题……出版商利用“广告”反反复复把养生的常识植入人们的内心,出版商培养了无数热衷养生的“信众”。养生书籍于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并且,泛滥成灾。

  伍

  倒掉一批“神医”,下架他们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谬种流传。但这显然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只要西医继续是无能为力的,只要看病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医以及其他传统疗法就仍然会被作为另类的手段出现,并继续被当作是养生的乌托邦。“神医”还会出现,养生秘籍之类的书籍还会出现,这其实并不完全是坏事。在某种意义上,它们的存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他们提供了安慰剂,并产生了只有安慰剂才能产生的巨大效应。

  那么,如何克服其中存在的大量弊端,防止谬种流传呢?较好的办法是建立批评机制,健全书评制度,在第一时间内,就对那些可能存在着问题的养生书籍提出意见,引出争鸣,让“意见市场”繁荣,使更多的人有更多的选择,让那些借养生之名行骗钱之实的人暴露出来。但我们应该防止一边倒式的批评,把一切养生书都妖魔化,把谈论养生的人都骗子化。我们还应该及时介绍那些真正优秀的养生书籍,在养生保健图书市场,良币应该也可以驱逐劣币。


  53家具备养生保健类

  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名单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来源:深圳晚报
-----------看此文觉得作者并不是医界人士,更像是出版人,他揭示的出版界与养生师相结合炒作赚钱这一段内容还有可取之处,涉及到对中医的认识还是站在西医的角度。
-----------毋庸讳言部分养生书籍作者为迎合读者心理,过分强调自己的养生方法的普适性,不够严谨。需要反思:为什么大众不能轻易得知正确的养生防病知识?养生乱象的背后媒体、出版社有没有责任?
-----------商业利益趋动下,没有人能真正做一件利于百姓的事儿!他们真的是钱途无量!
相关文章
 希望中医在严谨态度方面向西医学习
 今天又发现了一中医骗子,通过QQ漂流瓶骗人
 健肺丸(《古今名方》第十一章。)
 今天进入二气啦 注意防 “火”
 下乳汁方一十五首
 治疗抑郁症一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