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学习:学习中医的一点感想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90年代初期,全国上下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为之,刚刚参加工作的我也被纳入了下岗工人的行列。人总要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想了又想,只有学习一技之长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我离开了熟悉的城市,满怀希望的走进了家乡的一所卫生学校,学校主要是针对农村培养的一批基层医生,在这里努力学习了两年。毕业之后从新回到那座我熟悉的城市,这才发现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样的毕业证也只有在家乡的农村将就着干干,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人认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毅然再次离开那座城市,回到家乡开起了一家小小的诊所,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吃饭心里也很踏实。

我不能就这样局限在此,我要参加国家承认的医师资格考试,就这一张毕业证又将我狠狠的拒之门外。我不甘心,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取一张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于是我选择了“自学考试”,也只有这个学习方式最适合我。本来打算借着上卫校的那点基础考一个临床专业,可是偏偏自考没有临床专业,于是只好选择中医专业,既然目标已定,那就付诸行动吧,在自考的那段日子里,考前的紧张学习,从考场走出来的那一刻的突然释怀,成绩通过时的愉悦感自豪感。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喜欢上了这样的感觉。其实快乐很简单,快乐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完成它。就这样利用三年半的时间我取得了河北医科大学中医专业的大学毕业证。有了它,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执业药师,主治中医师一切都在顺理成章的进行。这张毕业证的作用也发挥到了极致。

原本以为这样的学习道路学习方法是最正确的,其实不然,自学考试用的是大学教材,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解剖,生理,病理,中医内科,中医妇科,再加上马列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哪一本书不是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有一位中医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你把教材上的知识都掌握了,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医生”到现在才知道,老师的这句我曾当做座右铭的话是不对的。中医的精髓并不在大学的教材里。再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之后,看到了病人仍然感觉到大脑空白,笔下羞涩,病人没有照着书本上得病的呀。这时才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学习了这么多的教材之后感觉脑子里面是一滩散沙,没有一根线可以把它们串起来。

我感觉中医的院校教学模式和教材是失败的。


取得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之后,看到病人仍然感到大脑空白,笔下羞涩。于是整理思路,按照教材上讲的诊断过程进行分析;主诉,现病史,类似疾病的鉴别,一般情况,过去的诊疗过程,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辅助检查结果,,,,其中只有很少一点点事结合中医十问歌询问的和中医辨证相关的信息。一切都类似于西医的诊断模式。好,信息收集了这么多,展开中医的辨证:先辩病,再辨证,诊断依据,治则治法,处方用药。一切都是那么的教条死板,如同在套用公式做数学题,遇到症状复杂的病人,也只有处方之间的累加,于是处方越开越大,药量越加越重,可是疗效却是那样不给面子,自己也感觉到这样的治疗如同隔靴搔痒,根本就没有切中病机。不过现在大多数的诊所都是这样的诊疗模式,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医只能调理一些慢性病,中药也是一吃就是个把月。

  过去我也知道中医的精髓是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书也买了不少,热忠一阵子,由于实在是看不懂理解不了就放弃了,经典如果没有老师的指点真的如同看天书。09年我接触到郝万山老师讲的《伤寒论》,一下子被他那深入浅出的讲解吸引住了,在听郝万山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脑子是空的,过去那些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的教材在这里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经典并不难,反倒比现在的教材更加的容易,如伤寒六经辨证,有几个症状就马上知道是哪一经的病,疾病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个或者几个症状就知道了疾病是进是退,到了哪一经,紧接着治疗方法和处方就出来了,而且是药味简单,药简力宏,基本上没有什么贵重药,只要能够掌握好麻黄附子的用法,其余的药基本上都是药性平和的,《伤寒》中的疗效也是“一剂知,二剂已”,这也是我追求的目标。

  后来在网上听了徐文兵老师讲的《黄帝内经》,又买了《四圣心源》《古中医的圆运动》《五运六气》还热衷了一阵李保柱的《易演伤寒》。这些书虽然不像教材那样通俗易懂,却始终贯穿着中医精髓的理念,“整体观念,天人合一。”

  经过了这些年的学习,才发现院校的教材如同去本逐末,只抓住了一些皮毛和枝节,在这些枝节皮毛上面大做文章,以至于教材是越编越厚,废话是越来越多,走的完全是西医的那一套理念,真正地中医是宏观的,是站在“天”的高度研究人体,而西医是微观的,恨不得把一个细胞分成八瓣来研究,这就是差别。

  我觉得中医的学习应该以经典为根本,大学里面的教材应该设置为《易经》、《中国哲学》、《医古文》、《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神农本草经》、《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诗》、《词》、《书法》、《计算机》等,同时让学生熟诵《药性赋》、《汤头歌》、《脉诀》、《医学三字经》等。教材要以原著为主,使学生了解中医的根源,然后再由博返约。四大经典一定要通读,重点篇章要背诵,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隔岸观火是学不好经典的。要把“诵、解、别、明、彰”贯穿教学始终。这样毕业的中医学生才能算得上真正合格的学生。然后再把这些理论运用到临床当中,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拯救中医首先要从教材开始,内行的人都知道,中医的高手在民间,民间的中医有时候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大学里面的教材,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真正地中医高手,这些难道不值得教材的主编们深思吗?

本文内容由 淡茶飘香 提供
相关文章
 秋燥
 中湿
 痰迷心窍灵丹(《青囊立效秘方》卷二。)
 连梅安蛔汤
 瘿瘤
 怀孕6个多月贫血怎么办如何食补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